王露
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名著的微缩版,读这些微缩版的故事能让我们快速了解故事内容,基本把握住故事情节,了解一些重要的信息。把长故事压缩,变成短故事,要用上缩写的本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怎样做好缩写。
首先,我们必须认真阅读要缩写的文章,边阅读边理清文章的结构,知道文章可以分为几块,每一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哪一块是全文的重点。把这些问题弄清楚后,我建议大家做一份“规划表”,帮助自己清楚地了解哪些需要删减,哪些需要保留。就像这样:
有了这个规划,我们就可以围绕重点,大刀阔斧地删繁就简。
对保留的部分可不是按原文全盘照抄,我们还需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改写。一般说来,改写有两种:一种是针对具体描写的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另一种是针对人物的语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比如,《景阳冈》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氣。
这段文字具体描写了武松打虎的一连串动作以及大虫的情况,生动、形象,画面感极强。缩写时,我们既要保留原文的主要意思,又要做要精练简洁。于是,我们把主要的动作“按”“揪”“提”“打”等保留下来:
武松就势把老虎按下坑去,用左手揪住老虎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提起拳头,使尽平生气力猛打,打得老虎七窍出血,不能动弹。
再来看《草船借箭》中一段以人物对话为主的文字: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整个段落都是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缩写时,我们只需把两人对话的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计十天造十万支箭来陷害他。诸葛亮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三天造好十万支箭。
这样缩写,语言精简了,意思没有改变。
文字经过删减、改写,容易出现脱节的现象。这时,我们就要注意用上合适的衔接词、过渡句将全文连贯起来。
好了,现在我们把整个过程编写成一个“缩写歌诀”:
读懂内容抓要点,
主要保留次删减,
适当改写不照搬,
准确完整意连贯。
小朋友们,念着歌诀,你是不是很快就掌握了缩写的要领呢?那还等什么,选一篇你最喜欢的长故事,为它做个缩写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