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江 邱灵 韩祺 曾智泽
通过强化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我国保持了创新绩效不断提高的良好势头,促进了创新创业浪潮向纵深推进,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但我国在创新国际影响力、创新创业基础支撑、创新创业体制机制等仍有待进一步改善。要把握创新创业发展趋势,推动建立广泛的创新共同体,补齐创新创业基础支撑短板,优化创新创业制度环境,全面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潜力和活力。
一、2016年我国创新创业发展回顾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一年。总体来看,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要抓手,不断加大创新创业政策支持力度,激发了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保持了创新绩效不断提高的良好势头,促进了创新创业浪潮向纵深推进,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一)强化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列为“十三五”时期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将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为我国在新时期推进创新工作、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行动指南。2016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创新创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推动改革探索和制度创新,在简政放权、财税扶持、创业孵化、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陆续出台具体政策,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初步形成了全社会鼓励创新、推动创新、支持创新的良好局面。
(二)创新绩效持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作用凸显
2016年8月15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共同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的全球创新指数在128个经济体中名列第25位,成为该报告发布9年来第一个跻身全球25强的中等收入经济体,而这个组别通常由西欧、北美的高收入经济体组成。其中,我国共有10项指标高居全球首位,是唯一一个创新效率(即创新产出次级指数与创新投入次级指数的比值)不亚于欧美发达国家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从创新投入看,我国研发经费支出继2010年超过德国后,2013年又超过日本,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见图1)。从创新产出看,我国发表SCI论文数量稳居世界第二、发明专利受理数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2016年前11个月,国内三种专利申请量为291.5万件、授权量达149.0萬件,分别同比增长29.3%和5.3%(见图2);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15.9万项,成交金额562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0%(见图3)。
(三)创业浪潮势头不减,创新创业仍处于“黄金时期”
一是市场主体持续增加。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据,2016年前11个月,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1506万户,其中企业498.3万户,同比增长27.9%,日均新增1.5万户。作为创新创业活动重要领域的“互联网+”市场主体增速加快,全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31.3%。
二是创投规模稳中有升。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设立、总规模400亿的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入运作。2016年前三季度,各级政府共设立PPP引导基金、政府引导股权投母资基金和股权投资直投基金250支,目标规模达到1.24万亿元,已接近2015年全年的96.5%和91.7%。2016年前11个月,全国天使投资机构披露投资案例金额116.6亿元,较2015年全年总投资额增长14.5%。
三是社会投资热情高涨。在公开市场,根据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披露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共有78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筹资257.6亿元;22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完成再融资发行,融资额1983.6亿元。根据中国中小企业股权股份转让系统公开披露数据,全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达到5034家,近一半“新三板”股票在2016年完成挂牌上市。在私募股权市场,根据清科集团相关数据,2016年前11月,天使投资机构共投资1844起案例、投资金额116.6亿人民币;创业投资案例3391起、投资金额1221.5亿元人民币。虽然与去年相比增速有所回落,但投资规模仍然较大,机构投资热情依然较高。
(四)创新型企业蓬勃发展,创新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一是科技型上市企业表现抢眼。2016年,在香港上市的腾讯市值高达1.6万亿元,首次超过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石油等垄断型国有大型企业,成为2016年市值最大的中国公司。其他科技类企业表现也十分抢眼,如百度市值3957亿元、居19位,京东市值2507亿元、居32位,网易市值2038亿元、居36位,美的市值1810亿元、居40位。
二是创新型领军企业高速成长。以华为为例,2016年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达到5200亿元,相当于2个联想、5个格力或中兴或阿里巴巴、6个比亚迪、7个小米、20多个康佳,已成长为通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在生命技术领域,2016年药明康德帮助全球知名制药巨头研发出多款治疗癌症的“重磅炸弹”创新药;在22个被美国FDA批准的上市新药中,药明康德参与了其中的16个新药研发,已形成全球领先的制药、生物技术以及医疗器械研发能力和技术平台公司。
三是创新型中小企业受资本追捧。从私募股权市场看,全球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近200家独角兽企业中,中国企业约占25%。特别是全球独角兽企业前20强中,中国企业占9席。蚂蚁金服、小米、滴滴出行等企业估值分别达到600亿美元、450亿美元、337亿美元。
(五)推进创新创业试点示范,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模式
一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率先推进。国务院先后批复了8个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包括1个跨省级行政区域(京津冀)、4个省级行政区域(上海、广东、安徽、四川)和3个省级行政区域核心区(武汉、西安、沈阳),成功举办了首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高峰会议,推动试验区探索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的有效机制、探索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探索激发创新者动力和活力的有效举措、探索深化开放创新的有效模式等具体举措。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批复启动了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加快推进北京、合肥国家科学中心前期工作。
二是双创示范基地向纵深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国家首批28个双创示范基地,其中包括17个区域示范基地、4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7个企业示范基地。成功举办第二届双创活动周,设深圳主会场、北京会场和全国分会场,并举办“创响中国”17站系列巡回接力活动,在展示双创成果、弘扬双创精神、厚植双创文化、营造双创氛围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新深圳现象”成为创新发展新标杆。我国区域创新发展依旧呈现领跑、并跑、跟跑“三跑并存”态势,创新发展区域分化现象仍然突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一些地区陷入转型阵痛的情况下,深圳依然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发展势头强劲,成功实现了从“跟跑”向“并跑”、“领跑”,从“深圳制造”向“深圳创造”,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
二、我国创新创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创新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
尽管近年来我国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产出、科技人力资源储备等创新指标成效显著,但总体上看,我国创新竞争力与科技大国地位仍不相称,创新国际影响力亟待进一步提升。《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知识产权收入占贸易总额比重”指标在全球排名第72位,2014年知识产权使用费收入6.8亿美元、支出226.1亿美元,逆差达219.3亿美元,而同期美国、日本分别顺差880多亿美元和160多亿美元。2015年,我国专利合作协定(PCT)专利数量达到29846件,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但具有较高科技和经济价值的三方专利数量仅为1897件,远远落后于同期日本(16197件)、美国(14211件)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新的国际开放程度明显不足,国内外协同创新水平偏低,海外供资研发总支出水平、合资与战略联盟交易数量指标在全球排名分别为第90位和第49位。
(二)创新创业基础支撑有待夯实
创新基础仍存在明显短板:一是长期以来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制度不利于创新创业。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设计上专业壁垒大,学科融合度较低,培养模式单一,课程学习基本以授课式为主,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时间和质量总体不高,缺少系统和科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体系。二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我国职业教育总体上仍然沿袭了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主动创新的实践技能重视不够。职业教育公认度不高、吸引力弱,更多时候是学生无奈的选择。此外,国家及地方财政预算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辦学条件较差等情况长期没有得到显著改善,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教学质量等不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基础设施水平及其惠及公众的应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及其应用效率仍不高,宽带普及率仅为OECD国家平均值的一半,宽带速率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并且移动数据流量资费偏高。另一方面,公共资源向公众开放程度仍然不高,“信息孤岛”现象频现,公众依托公共资源获取信息的难度仍然较大。
(三)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有待改善
尽管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围绕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流动、投融资环境完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北京、深圳、杭州等地区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先试也取得了局部的实质性突破。但是,部分政策跟不上形势变化,长期以来掣肘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阻碍创新创业发展的“堵点”和“痛点”仍然较多。例如营商环境方面,在《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我国“政治环境”、“监管环境”、“商业环境”等指标在全球排名仅为第66位、第107位和第77位。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的难度仍较大,风险投资、融资担保、小额贷款等金融机构数量众多但是规模较小,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仍然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情况没有显著改善。例如,据调研中部分高校反映,新修订的科技成果转化法执行以后,虽然高校知识产权转化的数量有所提升,但是单项成果转化的经济收益却有所下降。此外,有关职务发明人获得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收益的合法合规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面临很多困难。
三、2017年我国创新创业发展趋势
(一)创新绩效将持续提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深化创新驱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按照“十三五”年均GDP增速超过6.5%计算,2020年我国GDP将达到94.5亿元,相应地,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将达到2.4万亿元左右,与目前1.42万亿相比,平均每年要增加2000亿的经费投入。这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国创新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创新绩效持续提升提供良好支撑,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创新差距,乃至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的重要一极。
(二)创新生态将不断改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推动重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随着我国不断推动“放、管、服”改革,有理由相信,我国创新生态将有更大改观。一方面,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促进普惠式降本增效,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另一方面,我国也将进一步创造鼓励创新、激励创新的良好制度环境,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股票发行制度改革等方面创造条件,使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公平竞争,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使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潜在增长率近一步得到提升。
(三)创新热点领域将高度活跃
创新驱动发展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16年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这些领域是我国深入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的主攻方向。可以预见,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绿色制造、水净化与治理技术、土壤修复、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新一代核电、智能电网、生物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健康服务、食品安全、下一代基因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创新活动将高度活跃。
(四)全球创新影响力将不断加强
随着我国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领军型企业逐步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一定程度上擺脱了主要依靠低成本优势的传统国际分工模式,正向全球制造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迈进。我国每年有数百家创新型企业在海外上市,获得全球投资者的青睐。一大批企业“走出去”开展海外并购部署全球创新链,并在国际行业标准制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企业在全球创新体系中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强。
四、推动我国创新创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建立广泛的创新共同体,通过创新全球化实现共赢
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创新战略,抢占全球创新制高点。经济全球化仍是当今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趋势,创新生态系统的国际化特征凸显,强调通过创新全球化实现共赢,稳健的国家创新制度和有效的全球创新流动对提升创新国际影响力至关重要。我国要适应创新全球化发展趋势,积极融入和主动布局全球创新网络,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促进创新资源双向开放和流动,不断提高我国在全球创新治理中的话语权。一是注重融合国际创新资源。以国际化视野,引进全球创新企业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服务,特别是对于外部技术供给者可信性较高的领域,加快推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引导其在华融合发展,以此提升我国创新发展起点。二是推动全方位数字化转型。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浪潮中,美国企业正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要以实施“互联网+”战略为契机,推动我国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更好发挥数据资源在激发模式创新、催生新业态方面的驱动作用。三是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开展“互联网+”创新工程,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总结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支持国内大型平台企业积极主动与全球领袖企业互动,整合全球创新要素,形成更强的创新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四是积极引进国际化人才。当前各国抢夺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要结合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完善留学生培养支持机制,探索试行技术移民。要着力解决个税抵扣、网络搜索限制等海外创新型人才普遍关切问题,吸引人才跨境流动。
(二)补齐创新创业基础支撑短板,持续夯实创新创业基石
客观地分析我国创新实力在全球的位势,我国创新优势主要体现在规模方面,基础支撑短板制约仍然突出。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要素和市场空间规模优势的同时,要补齐创新创业硬件设施和软性支撑的短板。一是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和《信息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大力推进信息等重大网络工程建设,引入合理竞争机制推动信息消费价格下降。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国家大数据中心体系,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和电子政务重大工程建设。二是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载体建设。统筹科研基地、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科研条件保障能力建设,加大对基础前沿科学研究和大科学装置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优化整合国家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加快建设关键领域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网络化服务平台等新型协同创新平台,鼓励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社会开放创新创业平台、计算存储设施和数据资源,引导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三是完善创新团队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创新重大技术攻关模式,组织跨学科、多部门、机制灵活的技术研发创新团队。进一步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释放各类人才的创新潜力。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影响力和转化效率,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个人“走出去”申请国际专利,加大力度鼓励知识产权转移转化。
(三)优化创新创业制度环境,激发创新创业的潜力和活力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避免过于依赖政府力量并将其作为完善创新体系的唯一驱动力。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分配制度、投融资体制等。一是完善政府对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将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方式转变为以普惠性财税政策为主,通过税收优惠、价格补贴和消费者补贴等,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市场化规模化应用。加大政府采购政策对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扶持,明确将信息、节能、新能源、生物等领域的新型服务模式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采购目录清单,利用试点示范地区政策优势积极拓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的应用。二是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借鉴美国《拜杜法案》,解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产权归属问题,为创新营造完善的法律环境。深化司法为主导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探索设立全国知识产权高级法院,强化知识产权行政综合执法,提高侵权成本、降低维权成本。探索推进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或“二合一”综合管理,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的法治环境。三是健全创新创业资本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创新企业提供融资、股权转让等服务。积极培育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结合资本市场改革,逐步放松对机构投资者的管制,逐步推动股权投资基金上市融资。四是鼓励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发展有效途径。加强对8个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28个双创示范基地的指导和跟踪,充分调动地方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成果转化、金融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重大改革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改革举措,总结完善后逐步向全国推广,建设若干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区域性改革创新平台。◆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