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继端
大学期间,他开始关注留守儿童,一手缔造了“蓝信封”。历时8年,他把蓝信封做成了公益界有一定影响力的NGO;他自称“过客”,朋友们都叫他“小华”……他就是周文华。作为蓝信封的开创者和守望者,他的人生还将呈现更为丰富的可能性。
给留守儿童一个柔软而平等的“树洞”
周文华,广东中山市人。2008年初,读中山大学硕士二年级时,周文华惊闻安徽一名12岁的留守儿童在父母离家打工10天后自缢离世。孩子在遗书中写道:“你们每次离开我都很伤心,这也是我自杀的原因……”这则短短的报道成了压在周文华心头的巨石,让他久久难以舒}不。
“留守儿童缺少陪伴,我能不能以‘大朋友的身份与他们写信交流沟通呢?”周文华文笔好,他相信文字有温暖人心的力量。在尚无微信微博时,中山大学的学生常常逛学校论坛发帖。周文华管理论坛的“Heart版”很火爆,他在论坛上留下的文字有近百万,呵护过一颗颗或敏感或寂寥的心。
周文华拉上几个小伙伴,跟他们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之后,他们一同作调研,努力将“写信”的计划一步步变成现实。项目设计过半时,周文华偶然间发现“美新路·大朋友”这个项目与他们的设想不谋而合,该项目由慈善家叶祖禹先生在美国发起,以书信交流为主,遍布全美5000个社区,22万青少年受益。于是,他带上团队骨干前往咨询,获益良多。这样一来,他们的设计更趋完善,周文华的信心更加坚定了。他们设计出以書信形式陪伴留守儿童成长的公益活动方案:一个月一封信,为两颗心搭建“心灵之桥”,让大小朋友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这也是“蓝信封”名字的由来。2008年3月,团队带着这套方案参加了第一届Google全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斩获了3万元的启动资金。
2008年7月中旬,蓝信封一行前往湖南汉寿龙潭桥中学及军山铺中学项目地走访,受到学校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周文华和孩子交谈后发现,他们平时也会悄悄给远方的爸妈写信,只是放在了隐秘之所并未寄出去。于是他想:“这不正表明了写信的可行性吗?”
开始,家长们不放心,提出了不少疑问:“跟陌生人写信,靠谱吗?”“你们这是不是搞传销呢?”“通信后是不是收费呢?”一段时间过去,他们发现通信也许不能提高孩子的成绩,但能给孩子一个难得的陪伴,也就渐渐放心了。
凤安中学项目地的留守儿童小蓝曾在《与蓝信封相遇好幸运》一文中写道:“经历青春期烦恼的我,心事无处诉说。蓝信封的到来,给了我新天地。第一封信,我就写了满满两页纸。我跟信使姐姐说趣事、说自卑、说困惑……快乐重新回到了我的心间。我把信使姐姐当作‘远方的亲人。”
小孩子本身就有一种很强烈的表达欲望,只不过现实的状况是:无处倾诉,无人倾听。蓝信封给了留守儿童一个柔软而平等的“树洞”,使之能装得下青春的秘密。周文华每每想到孩子们通过蓝信封找到了安全感和存在感,就很开心。
蓝信封在最初的两三年里,发展培训新成员,考察拓展项目地,多次斩获省级的创新公益大奖。
梯队式的志愿者团队
2011年,周文华参加了公益协力营,他对公益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他逐渐意识到蓝信封看似蓬勃发展,实则变得松散,校际间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沟通。每年核心志愿者毕业后,很多经验不能沉淀传承,成为未来发展的原动力,项目的探索和运作经常回到原点。
中山大学社会组织研究方面的教授很关注周文华,适时提醒他:“投身公益,不是说做好事就行了,更要把好事做好。当前公益已经进入了专业化细分时代。”周文华明白,他得在团队建设、项目规划等诸多方面作一些变革了。
随着改革的深入,周文华备受质疑。“写信真的就能改变留守儿童的命运吗?我没有看到他们的境遇发生改变。”更有甚者,选择了离开。
现任蓝信封设计与传播专员的豆西曾跟周文华交流想法,明确表达了对他的信任和支持:“小华,在项目改革动荡期受质疑很正常。真理是时间的孩子,就让时间来见证你的选择吧。”有豆西这样的伙伴无条件信任和支持,周文华倍感欣慰。
2012年底,蓝信封正式登记注册为“广州市珠海区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成为真正的NGO(民办非企业)。有了固定的办公场地,在中山大学的南校区。之后,又得到三个基金会和广州市民政局的资金支持。
蓝信封形成了梯队式的志愿者团队,至今已经达到了17梯队。新老梯队间经常采取多种形式分享交流,让大家明白所做的一切意义何在,以获取慨然前行的动力。
华农校区队长嘀嗒2014年加入蓝信封,她在“真人图书馆分享会”上讲述《吃辣椒的男孩》:崔家桥中学小杉,家庭情况复杂,调皮、敏感,不愿与人沟通,被蜜蜂蛰到时,听说吃辣椒能缓解疼痛,竟然荒唐到狂吃辣椒的地步。嘀嗒坚持一月一封信给予呵护,后来回访发现,小杉变开朗了,还成了整个年级的收发信负责人。嘀嗒深有感触:“我坚信每封信都带着温度,以微弱的存在陪伴着孩子。”
2015年3月17日,蓝信封在春暖花开时节开展了驻校行动,向项目学校派驻全职驻校社工,深化连接。从酝酿到实施,周文华花了三年的时间。这一次,他们选择湖南汉寿县的军山铺中学作为试点,为期半年。
2016年10月,曾是第7梯队通信儿童的佳慧成了17梯队的书信大使。她是蓝信封8年历程的一个缩影。佳慧说:“我一直觉得,与蓝信封的相遇很幸运,希望我与蓝信封一起成长,给留守儿童提供温暖和陪伴。现在,当我教爸妈怎么教育弟弟妹妹时,妈妈会说幸好有我。我说,是幸好有参加蓝信封的我。”
周文华想通过蓝信封陪伴留守儿童成长,同时帮助青年在公益组织里成长提升。随着蓝信封步入正轨,他的愿望正一步步实现。
不求做出广度,只愿做出深度
8年来,蓝信封深深扎根于广州的8个高校校区和湘粤的14所乡村中小学,发展了3351名志愿者和3351名留守儿童,书信来往多达31000封。但是,面对全国902万名留守儿童,周文华会时时感到一种无力感,一种难以名状的苍凉。周文华自称“过客”,他喜欢鲁迅对“过客精神”的注解:确信空虚和无望之后,仍然高扬抗争和进取力量的精神。
2015年6月9日,贵州毕节4名留守儿童服农药中毒死亡,对留守儿童的关怀问题重被热议。周文华夙夜不寐,思潮翻涌。他痛心之余连夜成文《留守儿童之殇》,文中说:“如果只是少数人的努力,有时真的很无力。但是,这个世界的改变,不是一个人做了很多,而是大多数人做了一点点改变。很多事,我们不求做出广度,只愿做出深度。”
2016年蓝信封8周年庆典的时候,湖南龙潭桥中学负责收发信件的李老师来到现场,她毫不掩饰对蓝信封的信任:“蓝信封曾经挽回了一位轻生孩子的生命,我亲身感受到了蓝信封倾情关注留守儿童的价值所在。”
2016年8月26日,主题为“让爱留守”的全国第三届留守儿童公益高峰论坛在深圳市民中心召开。周文华到会,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以汲取经验,同时也作了主题发言。
蓝信封每年都会发布关于留守儿童的最新心理研究成果,也注重走出公益圈和企业合作。2016年12月3日,蓝信封和唯品会联合发起“唯爱陪伴·呵护成长”关爱留守儿童研究成果暨公益项目发布会。之后一个月,和北辰青年联合发起一个适合年轻人参与的关注留守儿童的短期公益活动。
公益,周文华一直“在路上”。他常说:“为留守儿童发声,把蓝信封多年来摸索的经验跟公众分享,带动更多的组织和个人关注留守儿童,是每一位蓝信封人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