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蒙:在舞台上活出每个孩子的精彩

2017-05-25 21:11郑晶心
风流一代·青春 2017年2期
关键词:张国荣儿童剧小雨

郑晶心

杨晓蒙是一个90后女孩,毕业于四川传媒学院影视表演专业,青春年华,又是专业出身,有明星梦是正常的,去演很多令人惊心动魄的成人角色也是正常的。她自己也没想到,有一天她会成为一名儿童剧演员,一个成年人,却要专门去演孩子。

内蒙古大女孩演江南水乡小女孩

杨晓蒙出生于1992年6月,内蒙古人。爱上表演,还是因为高三的时候,紧张的学业之余,她看了张国荣主演的《霸王别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张国荣,了解到张国荣对于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受张国荣精神的感染,杨晓蒙也对表演艺术产生了兴趣。进入四川传媒学院后,她学习很刻苦。

2014年6月,杨晓蒙读大三,她所在班级开始排演毕业大戏《白鹿原》,她饰演幼时的“白灵”一角,第一次以一个“小孩”的形象登台表演。不想,正式毕业演出时,她这个形象深得学校表演系主任徐琴老师的赏识,就把她推荐到了江苏金坛华罗庚艺术团实习和工作。

杨晓蒙刚进团,团长就交给她一个任务:出演音乐儿童剧《从长荡湖来的女孩》中主人公“香月”一角。

长荡湖位于金坛,系古太湖分化湖之一。香月就在这美丽的长荡湖畔生活,因为父母工作忙,她在乡下跟着奶奶生活,是一个留守女孩。后来,她随父母来到城里读书,遭遇了很多不公平的事,受了很多委屈。可是,父母顾不上她,最困难的时候,她一直记得奶奶的话:“长荡湖的孩子是不流眼泪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记住两个字:不怕!”终于,她用她的宽容和善良、诚挚和勇敢,赢得了同学的理解和友谊。

香月的形象是可爱而美丽的,可是作为一个内蒙古大女孩,能演好江南水乡小女孩吗?内蒙古和江南水乡生活习惯迥异,内蒙古女孩性格豪放,水乡女孩却是温柔绵甜的;内蒙古女孩接触得多的是套马杆、甩长鞭,水乡女孩常常做的却是划小船、摇木桨。

刚接到任务时,杨晓蒙脑子发懵,无从下手,但她仔细回想大学里专业课老师讲过的“戏剧表演艺术”课。杨晓蒙想,儿童剧虽然演的是孩子,可终归也是“戏剧表演”的一种,那么她要做的就是“如何塑造成功的儿童舞台形象”。

理清了这一思路,杨晓蒙就开始找机会去接触生活中的孩子,观察他们,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去考虑问题,让自己返回童年,充满童趣。

虽然杨晓蒙在内蒙古长大,在来江苏前并没有见过湖,也不了解江南水乡女孩生活的细节是怎样的,但她翻阅了很多资料,她把香月的表演服装穿在身上,寻找感觉,不断地向团里的前辈们询问、请教,得到了很多有益的指导。

因为和角色香月的年龄相差了十几岁,穿上童装并不表示自己是孩子了,她琢磨到孩子说话的声音都是一种童声,声音清澈嘹亮,有的还带着一股“甜甜的奶味儿”。于是,杨晓蒙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练台词,让自己慢慢靠近香月应该有的声音状态。

从外在、声音,再到性格,杨晓蒙花费了很大一番心思去琢磨。后来演出时,杨晓蒙忘记了自己来自内蒙古大草原,她仿佛一直是生活在长荡湖的小船上的。当香月抱着奶奶放声痛哭,释放心中的委屈时,杨晓蒙全心全意地感受着香月的喜怒哀乐。最终,《从长荡湖来的女孩》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在上海、江苏等地展演了几百场,并在上海第十届优秀儿童剧展演中获得“最受观众喜爱的儿童剧奖”以及“最佳表演集体奖”,还受邀参加第十届上海优秀儿童剧展演的闭幕式演出。

演活一个可爱的小班长

演完温柔善良的水乡女孩香月,杨晓蒙又开始演一个活泼能干的小学生班长夏小雨。

夏小雨是兒童剧《田梦儿》中的角色,《田梦儿》讲述的是一个小时候遭遇遗弃的女孩田梦儿,靠收养她的爷爷捡破烂为生。同学们经常讥讽她,可班长夏小雨不嘲笑她;谁也不愿意跟田梦儿同桌,夏小雨就与她同桌:班级举行捐款活动,田梦儿捐了5元钱,同学们笑话她捐得少,夏小雨说“爱心不分大小”,也跟着一起捐了5元钱……围绕着田梦儿,小学生班长夏小雨充满爱心地引导着同学们,带领他们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

刚拿到剧本时,杨晓蒙就喜欢上了这个小班长。可是,很快,她又陷入了迷茫,虽然她高中时也做过团干部,但是对于“小学生班长”这一职务并不了解。

刚开始排演时,杨晓蒙就感到了很大的阻力,一是她自己的性格和做事作风不“领导”,其次,她演了多场“香月”,深受其影响。

杨晓蒙不甘心,反复在脑海中揣磨如何让一个小学生班长在舞台上活起来:她足智多谋又充满爱心;她神气活现又不失孩子的天真烂漫;她是一个小学生,但又有着“小大人”的面貌。

找到了方向,杨晓蒙版的夏小雨在舞台上活灵活现。首演结束下台后,一位面容和蔼的老校长竟然找过来,专门告诉杨晓蒙:“孩子,你扮演的小班长太可爱了!我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做过老师,后来也做过学校的校长,你树立的这个小班长的形象,寄予了所有老师和孩子们心中对‘班长的期待和美好幻想,特别喜欢你!”

如今,《田梦儿》已经在上海、江苏等地巡演400多场,除了夏小雨角色本身带给杨晓蒙的心灵荡涤之外,演出现场,小观众们的故事也常常令她感动不已。

有一次,杨晓蒙正在舞台上用心演出,在田梦儿去网吧被同学们和爷爷发现的这一场,爷爷很生气地训斥了田梦儿后转身走了,那个瞬间,杨晓蒙竟看到前排观众席上一个一直低着头、表情淡漠的小男孩哭了,扯着校服衣袖不断地擦眼泪。孩子的老师从这排座位的另一端急忙跑过来,拿着纸巾给小男孩擦眼泪。

演出结束后,老师走过来告诉杨晓蒙,这个小孩来自单亲家庭,性格内向,但杨晓蒙的表演打动了一向感情不外露的他,也感动了其他师生。

《田梦儿》再获成功,相继获得“上海第十一届优秀儿童剧优秀剧目奖”及“江苏第三届文化艺术节特别奖”等荣誉。

杨晓蒙最爱进校园演出,因为可以和孩子们近距离地接触,有很多互动。每次演出结束,她都被孩子们追着围堵,大老远地喊着“班长班长”就冲过来。杨晓蒙觉得,这些就是她想演好夏小雨或者其他每一个角色的全部意义。

猜你喜欢
张国荣儿童剧小雨
儿童剧艺术实践思考
儿童剧海报设计作品《九色鹿》和《丑小鸭》
会作诗的宠物
会作诗的宠物
我叫张国荣
卧薪尝胆
一箭之仇
假途灭虢
一鼓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