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剑齿象复原记

2017-05-24 14:44张建军
化石 2017年1期
关键词:古生物昭通骨架

张建军

昭通剑齿象复原记

张建军

昭通剑齿象在上个世纪就被当地人们发现,1962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明镇先生和翟仁杰先生共同研究命名。2007年,云南考古所的吉学平教授组织美国学者对昭通昭阳区水塘坝的新近纪上新世含褐煤层的地点进行了新一轮的系统发掘,发现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包括动物和植物化石;其中脊椎动物近百种,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特别值得高兴的是,还发现了一块古猿幼年个体的较完整的头面部骨骼化石;以及大量的不同种类的长鼻目象类化石。

初识昭通古猿-剑齿象动物群

2010年,笔者受邀前往昆明考古所吉学平教授处,修复旧石器时代晚期广西隆林人化石。见到出自昭通水塘坝地点的这批化石,相当震惊!如此多的象化石,并伴有古猿化石,可谓古生物界的奇迹,能在我们这一些人的努力下公布于众,让世人认识了解云南昭通的古生物群,是多么地幸运啊!这里也将被载入史册,应算是古生物学的圣地之一!想起1975年我刚进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与张宏师傅共同完成黄河古象的修复装架,并撰写了《怎样再现古象雄姿》的总结性文章,还被《化石》杂志刊用,对于刚刚踏入学科门槛的年轻人是多么大的鼓舞!黄河象的故事被编进中小学的课本,高大的黄河象化石还飘洋过海,走访过许多国家和地区,宣传科学史观。那仅是产自黄土高原黄河边的一头古象化石,而昭通先后发现的不同种类象的头骨,不下七具,单个的牙齿可能要超过一百件,对我的震撼力自然超越了当初的黄河象。

大量的象类臼齿化石

完成古象头骨模型

昭通古象化石的修复

经过8年的等待,2015年秋,吉学平教授联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对水塘坝地点进行了再次的发掘,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发掘又出土了一具相当完整的剑齿象化石,经吉教授和市文管所余承菘副所长,昭阳区博物馆的杨馨馆长,商议协力将化石采掘到室内。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受吉学平教授的邀请,笔者担当起这批象化石的修复任务。当年的十月前往昭通昭阳区博物馆进行化石修理。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完成了这批象化石的修复。初步的观察估计,这批化石基本属于一个个体,在地层中受到挤压,变形十分严重,时代距今600万年,石化的程度并不高,有点儿像我们食用的糕点——桃酥。得灌入大量的加固剂,然后才能十分细心地从围岩中剥离出来。昭阳区博物馆在这一过程中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昭通地区是古代大象迁徙的驿站

经过牙齿和整体化石的形态分析,这里的象化石可分为四个种类,即昭通剑齿象、脊棱齿象、前东方剑齿象、中华乳齿象。乳齿象和剑齿象是不同的科。如此多的象化石出土,说明这里是古象经常出没的地方,然而作为每日需要400公斤食料的成年象来说,昭通坝子显然不能承受这样一个象的群落长期驻扎,因此,这里只能是临时的落脚点、“驿站”。历史上这里曾被称之为“千顷池”,我们进行复制骨骼使用的黑色粘土,就采自旁边建筑工地打桩钻探出的十几米深的样品。地史上的喜马拉雅运动,促使康滇古陆逐渐抬升,古象的迁徙之路不会陡然地改变,古象会继续沿着“金沙走廊”跋涉。春夏季向北奔赴巴蜀之地,秋冬季前往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根据对现代非洲草原象的跟踪考察,每天大象要奔走50公里。年复一年的南来北往的迁徙。也是它们一生的长征。随着时间的推移,横断山崛起,翻越大山包地区的崇山峻岭饥渴难耐,水塘坝就是它们的生命之泉,“乌蒙磅礴走泥丸,”这泥沼是古象的生命之源,也是它们的死亡陷阱!

在昭通博物馆进行古象修复和装架

再现昭通剑齿象的雄姿

2016年的4~5月,笔者再一次来到昭通,在市文管所余承菘所长的安排下,我们将古象化石转移到位于昭通大道边的市博物馆,作为临时库房的“咖啡厅”内。这里空间高大,通风,光线充沛。是施工的好场所。首先,对化石进行分析和研究。一幅完整的象骨架,全部骨骼将近250块。我们修理出的化石保有量约占总体的50%,多属于结构主体部分:头骨的颅底部分,四肢长骨的大部,脊椎骨的60%,总数超过12个完整的荐椎,等等。要想装架起来,给观众一个完整的形象,就需把缺失的部分补配出来。我们先后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补配。如:四肢缺失部分,用对侧相同的规律,施用雕塑粘土相反造型法;对脊柱等不规则骨,采用相邻骨骼泥模复制法。对部分有损失的骨骼,采用延伸数据推测法;对比黄河象的骨骼长宽比例、数据复原塑制。如头颅顶部,肩胛、髋骨、四足等,补足出一套完整的象化石骨骼散件。再下一步就是用金属结构,将化石骨骼按照解剖结构串接到一起。现代古生物化石骨架的装架均采用《动态景观式陈列法》,即让组装的骨架保持一个动态的姿势,使冰冷的化石骨骼活起来,再现古生物的本来面貌。给观众以动感、美感。打破陈旧标准像式的传统模式。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在笔者的带领下,由学生吉愉、民工吴文兵以及在楚雄州博物馆装过多条恐龙的特约技术骨干罗金国先生,圆满地完成了昭通剑齿象化石骨架的支撑装架工作。大象骨架高3.8米,长6米。活着的时候体重应不小于8吨。大象化石装架行将结束,前来看望的区博物馆和文化局的领导对此十分满意,准备邀请市领导前来参观。杨馨馆长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这头大象是公的还是母的?”这一问题叫我失语!正巧古象研究专家吉学平来检查,我们一起讨论起这个问题。现生的大象中,印度象(即亚洲象)雄性个体有门齿出露!雌性个体一般的缺失或有很短的出露。而非洲象雌雄个体都有门齿出露,只是雄性较粗壮,雌性的相对纤细。对比黄河象的骨骼,这头象显然要纤弱些。化石地点发现者家里收藏的一枚头骨,也要大于本象的头骨。他还保存有三棵门齿,其中的一颗象牙门齿现长2.7米,应属雄性个体。我们装架起来的这具骨架,骨垢还未完全愈合,第三磨牙刚萌出。综观以上特征本剑齿象应属于年龄在20~30之间的雌性个体。

在脚手架上进行焊接

笔者的国画作品——昭通剑齿象

工作完成之时,正直中秋国庆前夕,我们向昭通人民献上了一份厚礼,昭通剑齿象高大的身躯展示昭通地区古生物资源丰富,是大自然赋予昭通不可多得的馈赠!希望当地政府,早下决心建设一座有规模的地质古生物公园,保护好古生物化石资源,流传给后人,更好地珍惜并发挥出它们的作用,迎接五湖四海的宾朋观众!

猜你喜欢
古生物昭通骨架
发展中的昭通学院
浅谈管状骨架喷涂方法
古生物地理学和宏演化研究中的大数据应用
骨架密度对炭/炭多孔骨架压力浸渗铜的影响
古生物发现之旅——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高邮凹陷深凹带戴南组古生物特征及环境意义
原角龙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小地方文学史的可能与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学三十年》
内支撑骨架封抽技术在突出煤层瓦斯抽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