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总体规划建筑用地负增长的趋势带动下,上海绿色建筑的发展逐渐呈现出由单体建设向区域规模化发展的态势,并以开发区、功能区、低碳发展实践区为单位,探索区域性绿色建筑发展模式,上海世博园区便是典型案例。
从绿色智慧建筑单体到绿色建筑群再到绿色智慧生态园区,如何在区域的城市运维管理中发挥绿色建筑群的综合实力,提升整个区域的管理水平,正是城市管理者面对的实际挑战。
上海世博园区是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举办场地,占地5.28 km2。从“功能优先、以绿为核,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到“小街坊、高密度、低高度、紧凑型”的规划布局,世博园区始终延续着世博会“低碳、环保”的精神,不断地探索、实践和创新。本文以上海世博绿色智慧生态园区为例,分析其运维管理体系的设计要点,并提出建议。
上海世博园区后续利用低碳生态规划课题组提出了“国内外领先的低碳生态示范区”以及“国际创新思想的低碳生态典范”等发展目标,并从地方政策、低碳建设、运维管理、低碳成效等 4 个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低碳生态指标体系——共 4 类、41 项具体指标来指导园区的后续发展,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管理等各环节的低碳生态建设,以实现全寿命周期内的节能减排。其中,低碳生态规划课题组对于世博绿色智慧生态园区的运维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涵盖了低碳园区管理、低碳企业运营和低碳市民生活等 3 大方面的 11 项运维管理指标,如表1 所示。
表1 世博园区低碳运维管理指标
从表1 可以看到,规划对于绿色智慧生态园区利益相关者的行为规范提出了要求,包括政府、企业(企业碳排放报告、企业员工低碳守则、企业员工节能减排激励机制)以及周边居民(居民环保低碳生活手册、居民低碳生活推广计划以及一系列公益公众活动)等。如果对照 2015 年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同有关单位编制的国家标准《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也可以发现世博园区标准较为充分地呼应了国标关于绿色教育、绿色生活、碳排放以及信息化管理方面的诉求。当前,随着世博园区建设的稳步推进,依托政府补贴和引导性政策已经逐步实现了世博园区低碳规划的绿色建筑量化目标。然而,如何实现园区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生态化,即如何让区域内的人的行为更生态,还需要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更充分地将多元主体即利益相关方,纳入绿色生态园区的运维管理体系。
在以世博园区为代表的绿色智慧生态园区的运维管理中,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市、区、街道政府)、企业(区域开发企业、入驻企业)、社会(企业员工、周边居民)。使用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R. Edward Freeman)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模型[1],根据权利和利益两个维度将利益相关者进行归类分析,可以得到绿色生态智慧园区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利益矩阵,详见图1。
图1 绿色生态智慧园区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利益矩阵
从图1 可知,与绿色智慧生态园区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人”——园区办公人员和周边居民处于利益和权利不匹配的 D 象限,即对绿色生态园区发展的利益诉求高,却缺少参与决策的权利,如果在机制设计中忽略他们的意见,可能导致这两个群体对绿色园区管理策略的不支持、不积极。A 象限中,权利能级较高的政府也存在对园区绿色运维诉求不明显的问题。B 象限的企业因为环境影响的外部性,存在向 A 象限转移的可能性,甚至在某些涉及公众利益而影响企业利益的情形中,成为阻力的来源。区域开发主体企业因为权利有限,处于某种边缘位置,其对区域运维问题的关注点往往受到权利能级较高的相关者的左右,比如政府。C 象限里,社会组织(如行业协会等)、游客、技术支撑单位(科研院所、供应商)等,对绿色生态园区运维影响较小。但是在一些特定条件下,他们也可能向其他象限移动,如绿色生态园区运维中出台与旅游相关的行为规范或导则等。
在绿色智慧生态园区的运维阶段,由于多主体的存在,涉及大量协调工作。袁政[2]对于协调区别于管理的分析指出:协调着眼于对涉及多方的矛盾冲突的解决,一旦冲突得以解决, 协调行动就可划上句号;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多方协调,但这种协调过程通常是没有句号的。由于绿色智慧生态园区的运维管理本身具有长期性和与时俱进的特点,因此建立一套基于园区共同管理架构的绿色智慧生态园区长效运维机制,是完善绿色生态园区运维管理的合理思路和基础性制度设计。
在充分考量世博园区特征要素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绿色(绿色建筑)、开放(开放空间)、共享(共享机制)应成为制度设计的总体目标,而共享是核心理念。绿色生态智慧园区的管理体系,由科学前瞻的管理目标、融合多元主体的管理结构、因地制宜的管理工具等要素组成。多元主体绿色智慧生态园区管理体系如图2 所示。
图2 多元主体绿色智慧生态园区管理体系示意图
世博绿色智慧生态园区的管理目标,应至少包含 3 个方面的内容:① 实现世博后续利用低碳生态规划所制定的一系列建设指标,包括绿色建筑、交通出行、能源利用等 25项指标;② 实现园区低碳智慧绿色生态资源的运维指标,并在开放共享方面提出具体要求;③ 形成一套可持续的管理模式,确保园区管理体系长期健康运行和发展。
在表1 的 11 项运维指标基础上,结合世博园区后续开发的实际特点,可以在资源共享方面提出具体要求,针对园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智慧园区管理、绿色设施开放以及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二级指标并衍生出细化要求。资源共享要素指标及目标如表2 所示。
表2 资源共享要素指标及目标
在当前缺乏有效制约机制的条件下,单一主体往往无法或者不愿意实施以上要求,因此需要将园区多元主体纳入有效的园区管理结构中来。另一方面,在多方参与的基础上,政府仍需提供一定的正向激励,并充分考虑公共服务产品在商业模式上的可行性,以保障管理结构中主体利益不因实现管理目标而减损,从而影响模式的持续运维。
园区管理结构是园区管理的制度基础和组织架构,是参与管理的各主体之间的权责配置及相互关系。环保责任是一种社会主体的公共责任,在通常情况下是缺乏约束力的公共责任。仅仅依靠观念形态的公共责任并不足以支持多元主体的协同共进,而一个物质形态的组织基础以及一套行动准则和规范体系,则可能使观念形态的公共责任凝聚为组织形态的公共责任而走向一致行动[3]。
在对世博绿色智慧生态园区建设利益相关主体的分析中发现,当前园区存在产权多元(如园区地下空间的产权分属不同主体)、利益多元(如利益相关分析中发现的多层次利益诉求)、管理工具不足(如缺少市级管理主体、现有开发主体企业缺少有效的管控手段)等问题。因此,选择建立一种开创性的多元主体合作共建的管理结构(如区域性的联席会议制度)不失为一种顺势而为的合理性制度创新,相关园区管理结构设计如图3 所示。
图3 世博园区管理结构设计
世博绿色智慧生态园区运维的管理工具包括:技术工具、政策工具和金融工具。
(1) 技术工具方面,除了在规划建设开发阶段已经受到普遍重视的绿色建筑、绿色能源、BIM 技术之外,移动互联网技术等新兴技术为绿色生态园区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也为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提高共享效率创造了条件。通过移动互联网扩大公众参与园区绿色低碳实践的范围和效率,已经是一种经过验证的有效手段。
(2) 政策工具方面,除了针对绿色生态园区运维的专项资金补贴政策之外,还可以通过制度设计和转移支付,为园区内外的企业、居民或职员个人主动参与绿色生态园区的运维提供激励。如通过建立园区个人绿色账户和绿色信用机制,将个人的低碳环保行为通过一套可量化可交换的机制进行计量,并通过提供可免费参与的政府补贴培训活动实现对个人的激励。
(3) 金融工具方面,针对那些需要先期投入的具有较大社会效益的园区绿色生态项目,可以采用多元主体参与的公私合作即 PPP 的模式进行开发,也可以成立区域发展基金,为绿色园区的运维管理提供资金保障。
绿色节能技术在多业主世博央企总部基地的已经得到全面应用[4]。作为世博园区 B 片区央企总部项目之一,中化国际广场办公楼项目从规划设计之初就融入了可持续建筑设计理念,始终贯彻绿色、环保、节能的指导思想,并且指导了绿色施工[5],建成具备绿色三星标准的高效、舒适、节能及可持续的办公建筑,达到运营期间节省运营费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2015 年获得国家绿色三星设计认证,今年目标是获取国家绿色三星运营认证。
绿色智慧生态园区的设计是跨学科,跨阶段的综合性设计过程,而 BIM 模型正好顺应此需求,实现了单一数据平台上各个工种的协调设计和数据集中。 结合 BIM 建模软件加入 5D 信息,使园区跨阶段的管理、设计和运营维护管理应用完全参与到信息模型中来。世博央企总部基地 BIM 技术的实施,已将建筑各项物理信息分析从设计后期显著提前,有助于建筑师和业主在方案、甚至概念设计阶段进行绿色建筑相关的决策[6]。因此,运用 BIM 技术贯穿绿色园区建设和运营维护管理应用,将技术信息化与管理信息化融会贯通,以实现更有效的项目全寿命期管理和企业资源计划,是建设领域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与建设阶段相比,绿色智慧生态园区的运维管理是长期的过程。在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指引下,通过合法、创新的管理结构设计以及有效的管理工具选择,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各类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程度,尤其是提高公众参与度,顺应时代需要。管理结构的设计只是这一过程的开始。只有通过不断磨合和创新的制度设计,才能逐步提高园区管理能力,包括主体间的沟通交往能力、绿色生态内容的生产及传播能力、形成区域共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才有可能使人们从生活方式的层面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更加掷地有声。
参考文献:
[1]爱德华·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M]. 王彦华,梁豪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袁政.城市治理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学术研究,2007(7):63-68.
[3]张兆曙.城市议题与社会复合主体的联合治理——对杭州 3 种城市治理实践的组织分析[J].管理世界,2010(2):46-59.
[4]张鹏飞,沈平. 绿色节能技术在多业主世博央企总部基地的应用分析[J]. 绿色建筑,2014(6):33-36.
[5]颜俊生,张鹏飞.绿色施工技术在世博园区的应用分析[J].绿色建筑,2016 (1):50-53.
[6]张鹏飞. 基于 BIM 的大型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