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丽
(丹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丹东 l18000)
2016年丹东市柞蚕茧产量限制因素调查及对策
姜雪丽
(丹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丹东 l18000)
丹东是全国主要的柞蚕生产基地,蚕茧产量占全国的25%,全省的40%,素称“柞蚕之乡”。2016年全市实际柞蚕放养面积200余万亩,春、秋柞蚕上山31334把,其中春蚕因灾下山380把,实收30954把,预计柞蚕茧总产量2.13万吨(21.69亿粒),蚕茧收入9.4亿元,放养把数、产茧量分别比上年减少14.27%、25.26%(23.46%);产值比去年增加24.01%。今年我市春、秋蚕相继发生减产,我们结合柞蚕茧产量调查,深入到重点养蚕乡镇向蚕业干部和蚕民具体了解柞蚕茧产量和柞蚕茧减产因素,为今后指导我市柞蚕生产准备了第一手资料。
1.气象因素。由于柞蚕在野外放养,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春蚕生产期间,5月2日至4日,我市普降暴雨并伴有5~6级大风,对已上山的4483把春小蚕造成严重影响。据统计东港和凤城市南部养蚕乡镇受灾程度较为严重,其中东港下山380把,蚕苗损失率达60%~20%,宽甸县和振安区春蚕受损率在10%左右。最终全市春蚕产茧1.33亿粒,单产32.46千粒,分别比大丰收的去年减少40.84%,27.96%。秋柞蚕也发生减产,一是今年天气异常,高温、暴雨、大风,特别是第十号“狮子山”台风等对秋柞蚕生产过程都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秋柞蚕苗期损失严重。二是受气候影响,柞树长势不佳,柞叶发硬,小蚕取食难度大,掉头多。
2.蚕种供给因素。由于春柞蚕受灾减产,春蚕种茧价格最高达2000元/千粒,春蚕种茧供不应求,一部分蚕民因蚕种贵,养蚕成本高,放弃秋柞蚕生产。今年我市秋蚕放养面积26851把,比去年减少13.7%,影响到秋柞蚕产量。
3.柞蚕病虫害发生因素。由于今年我市极端天气增多,对春、秋柞蚕生产极为不利。春蚕遭受严重风灾减产,春蚕种质量良莠不齐。秋季高温和雨水多,诱发柞蚕软化病大发生,窝茧场死蚕增多,个别蚕民因软化病而弃管或下山,导致秋蚕减产。今年乌苏里螽斯也大发生,对秋小蚕危害重,导致秋蚕减产。
1.加强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柞蚕在野外放养,天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柞蚕的产量和质量,特别是近几年我市多次遭受严重的低温冷害,对春蚕造成严重损失,影响到秋蚕生产,建议气象台增加终霜期预警或预报,对蚕业生产极为有利。
2.加强蚕种质量管理,特别是外省蚕种监管。今年我市秋蚕大面积发生软化病,春、秋极端天气诱发是一个原因,但蚕种质量下降也是另一个因素,所以加强蚕种监管和提高繁种质量是今后工作重点,否则,蚕业生产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3.春小蚕做好防御低温、霜冻灾害的工作。首先,春蚕要适时出蚕,避免终霜危害。我市春蚕正常出蚕日期在5月1日前后,基本避开了四月的终霜期确保了春蚕生产的安全。广大蚕民应当根据当地天气预报和柞树萌发情况,适时做好出蚕的准备,切莫抢早出蚕上山,防止终霜对春蚕的危害,确保春蚕生产安全。其次,春蚕应采用稚蚕保护育技术,防御低温霜冻。根据饲育地点可采用野外保护育或室内保护育技术。野外保护育可用塑料罩把育,室内保护育可用室内养蚕盒保护育。提高保苗率,确保春蚕丰收。再次,合理安排好蚕场。根据霜打洼地现象,春蚕蚁场要选择向阳,温暖的南向坡山腰,树龄以二或三年生为宜。三龄蚕应选择背风向阳的山坡,由山下向山上放,树龄以二或三年为宜。树种以蒙古栎、辽东栎为最佳。
4.加强柞蚕病虫害防治。一方面做好春蚕饰腹寄蝇防治工作,并做好宣传工作,提前预警,抓住防治的最佳时机。近几年蚕民一般采用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药厂生产的“柞蚕专用40%乐果乳油-灭蚕蝇溶液”进行病虫害防治。另一方面加强柞蚕微粒子病、柞蚕脓病、柞蚕软化病的防治。在生产中重点推广柞蚕种镜检微粒子病技术,提高蚕种质量,杜绝微粒子病毒在生产中传播和交叉感染。推广柞蚕种卵面混合液消毒技术,防治柞蚕脓病和柞蚕软化病,同时在生产中加强管理,对蚕体和柞叶喷施脓清、蚕病灵、蚕用链霉素等药剂防治柞蚕脓病和软化病,能健蚕,抗病,提高产茧量。
5.加强科技培训,提高蚕民科学养蚕水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蚕业科技培训,重点推广规范化科学养蚕技术,柞蚕消毒防病技术,春蚕保护育防御低温冷害技术,春蚕寄生蝇防治综合技术,柞蚕多元杂交种推广技术及生态蚕场建设技术等,提高蚕民科学养蚕和管理水平,确保柞蚕生产丰收,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贡献。
B
1671-3389(2017)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