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情放勤巧”唤出七彩文章

2017-05-24 09:30费莲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4期

费莲

(浦江县郑宅小学 浙江 浦江 322200)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如何在写作教学中,避免学生说假话、空话、套话的现象呢?笔者认为应该在写作前抓住一个“情”,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抒真情;写作中体现一个“放”字,让学生放胆写;然后利用时机,勤练、巧练,就一定能唤出七彩的文章。

关键词:抒真情;放胆写;勤巧练;七彩文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21-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然而,丛教十多年来,批阅学生的作文时,我常常发现,学生一写老师,就写深夜备课、雨夜家访,一写做好事就是捡到钱包或金项链……如此等等,这样的文章,学生写时挖空心思,东拼西凑。老师批时索然无味,如嚼白蜡。教学时,一方面,厌恶这种作文,批作文成了最不喜欢的一项工作;另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有一个好成绩,又默许学生这样做,作文成了学生一个灰色的世界。

学生写文章应该是一种心灵的倾吐,写文章时应该有“圆珠笔在纸上快乐地蹭痒”的轻松感;教师批阅文章应如同在和一个个跳动着的生命进行心灵对话,应该是一种享受。作文应该是一个七彩的世界,这是我学习了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进行反思后一直努力的方向。

一、情動而辞发,注重一个“情”字

刘勰在他的名著《文心雕龙》的《情采》篇中说:“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文之本源也。”在一次布置周记时,我简单地写上“一篇周记,内容(我的小种子)”。周一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几乎全都用“我的小种子”作题目,内容也大都是记录了种子的生长过程。两个星期后,我在布置周记时,写了这样长长的一段话:“同学们,在这个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里,我们班的每个学生都亲手播下了几颗种子,也播下了我们希望,我们的梦想,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你的种子还好吗?你的种子发芽了吗?长叶了吗?你和种子之间有故事吗?有悄悄话吗?让我们来说一说,写一写吧!”我让学生把这段话抄在周记本上,写之前,先有感情地读一读。到了周一,学生交上的作文真让我大饱了眼福,单题目就充满了色彩“我的希望”“春天的梦”“悄悄话”“盼”……

二、放之如野马,体现一个“放”字

清代,文字学家王筠就大力提倡“先放后收”的写作训练,鼓励学生大胆地写,放手地写,以不挫伤其兴趣和信心,等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要求精炼和严谨。他说:“作诗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踶跳咆嗥,不受羁绊。” 在实践中,我发现只有当学生能够“自由表达”时,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虽然孩子们的文章中有错别字,有不通顺的句子;虽然孩子们的文章所表达的思想还是那么幼稚。但我仍为他们自豪,为他们鼓掌,为他们喝彩。

三、笔成家,墨成池,练好一个“勤”字

“笔成家,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作文也是如此。 “勤”写-——抓住一切机会来练习写作是必不可少的,机会在哪里呢?“应该寻到它(指作文)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就是充实的生活。”

(一)一年四季,写不完的景。

四季交替,大自然有着千千万万奇妙的变化,只要用心去观察、感受,都会成为笔下的佳作。春天来了,一次“认养一个小宝贝”的系列观察活动,让孩子们随着花儿、树儿、草儿一起经历风雨,品味了其间的种种感受,也写出了一篇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播下种子,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的系列观察作文训练,分别是“播种”、“种子发芽了”、“种子的自述”、“苗苗大赛”。

(二)校里校外,道不完的事。

一次有趣的实验,一场激烈的体育比赛,教室里飞进的一只小鸟,窗台上爬过的一只蜗牛,这边新开了一家商场,那家又搬了新居……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除了每周一篇周记和系列观察作文外,还开展了写循环日记的活动,循环日记分两个板块“开心字典”、“伤心往事”(可选择其一),循环日记共分八个小组,每周每人轮到写一次。在这本共同的日记本里,孩子们倾吐着自已的故事,欣赏别人的文章,这本日记本,记录了孩子们多彩的生活。

(三)国事天下事,评不完的理。

看到过不少介绍美国孩子写的作文题目的文章,那种题目真的是纵贯古今,横通国内外,虽不知学生写得如何,但那种大手笔,那份磅礴气势却能感受几分,一直令人心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四、读万卷书,突出一个“巧”字

阅读,如果少了一种思考,少了一种回味与内化,那么其阅读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朱熹的读书六法其二是熟读精思,“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对于小学生的阅读,除了让他们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外。运用多种方法让“读”与“写”巧妙结合,“趁热打铁”,使读真正为“写”所用。例如背了《大纲》推荐的80首古诗后,我和学生来到了游松门老城,踏着石板路,我们数着一家家店铺,望着清清的河水,说着各种拱桥的名称。然后我们或坐在河边的台阶上,或躲在河岸边的花丛中、树林中,或干脆坐在翠屏桥的台阶上;或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或一个人静静地独坐着,开始像模像样地开始写诗了。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热点、难点,作文教学可探索的路有千千万,只要抓住一个“情”,让学生抒真情,体现一个“放”字,让学生放胆写,然后利用时机,勤练、巧练,就一定能唤出七彩的文章。

参考文献:

[1]《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史》林治金,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版

[2]《白话蒙学十三篇》齐蒙,编译,中国传统文化丛书第二集之一,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

[3]《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高文,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