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彬
摘 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高等教育中的新兴专业,由于其发展迅速,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显现出许多不足。怎样合理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是院校面临的问题。本文结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特点、人才培养方向以及人才培养方法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刻剖析,给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为今后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人才;应用型;创新
在我国开设的高等教育学科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已经有五十年的发展历史。伴随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源源不断的发展,我国对广播电视编导人员的素质和在电视编辑、策划、创新等各方面能力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广播电视编导行业急需许多经过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因此高等院校所负的任务变得更加重要。但是由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大,并且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被物尽其用,不得不思考怎样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来顺应时代的发展。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高等教育中崭露头角,设立此专业的高等院校队伍正在日益强大,已经从最开始几十家发展到几百家。这些院校为广播电视系统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就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体系来看,目前院校的教育方法还有一些不足,对专业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产生限制,下面分析一下主要表现:
(一)设立的课程不够合理,与实践脱节
现在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设立的课程包括公共通识课、学科平台课、专业主干课、教学实践等四个方面。其中公共通识课缺少艺术专业课程,学科平台课往往侧重原理、史学而偏离了基础学科的初衷等。因此,设置课程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合理设置课程是达到目的的有效途径。此外,广播电视编导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对动手和操作能力要求都很严格。目前的教育方式只是为了考试而教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应用型与其他理工科技能操作不一样,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育出全方位人才的专业。
(二)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教育方式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必然离不开高标准的师资队伍。院校需要理论知识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但是由于现在社会对广播电视编导从事人员的需求量在日益壮大,许多素质和能力较高的人才都留在了电视台等地方工作,只有很少一部分留在高校工作,高校用人机制也限制了优秀人才进入高校教学,并且院校在职教师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缺少实践機会等都限制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定位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审美意识在慢慢发生着改变。因此,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方向也在发生改变。专业在培养人才方向需要符合该专业特点,也要适应社会的需要。现实中的编导不仅需要坚实的基础知识,优秀的组织能力,创新的理念精神,还需要有较高的基本素质。分析发现我们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区别在于缺乏组织能力和创新理念,可惜院校在这两方面教学上并没有侧重。
二、人才培养方法
(一)培养出达到市场需求标准的人才
人才培养的方向往往是随着社会的需求改变而变化着,对过去陈旧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当做出调整,在确立培养目标时,主要按照三个方面来进行培养,其包括基础知识、组织能力还有创新理念。院校设置的课程体系至关重要,既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方向,还关系到学生们今后的发展。课程设置需要做到以需定学、以用定学,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标准的人才。
(二)将学习与社会结合,走校媒联合的道路
院校想要培养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高级人才,一定要学会不断创新。很多院校的方法都值得借鉴,既连横、内陪、外引等。院校培养出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法就是联合办学,这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更为重要。校媒联合方式有非常多的成功经验,都有很好的成功价值。这可以使学生提前接触媒体,尽早的融入到社会之中,为今后的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将实践与学习结合,创新教学方法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应用型专业,需要较强的实践性的特征,需要学生具备专业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实验课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有着重要意义。学生可以逐步来学习实践课。首先是基础性实验,然后是验证性实验和创作型实验,再逐步加深对实践课的认识。教师应该对学生创作全程指导,作出记录并组织学生点评,做出实验总结。
四、结论
总之,为了适应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院校需要对人才培养方式、课程体制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调整,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首要完成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赵孟秋,张昊鹏.浅谈新时期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定位及人才培养[J].才智,2011,26(06):145-146.
[2]王崴杨.浅谈新时期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定位及人才培养[J].新闻研究导刊,2016,04(07):299+272+285.
[3]庄哲璇.浅析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定位及人才培养[J].西部广播电视,2014,18(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