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苹
摘 要:蹴球运动在中国体育项目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文化特点,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本文中笔者对蹴球项目参与高校运动会的可行性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统计法等对高校学生进行调查,进而得出高校运动会开展蹴球项目的可行性。通过调查研究得出,蹴球项目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自身能力,而且蹴球项目在高校运动会也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关键词:蹴球项目;高校运动会;可行性;民族体育
一、前言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世界体育项目的重要构成内容,其具有浓厚的民族精神以及民族特性,而且在历史更迭过程中无论从体育项目的形式,还是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出多样化,风格各异的传统体育文化特色。高校是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人才的地方,是培养具有现代特色的为中国发展做贡献的人才基地,而且高校的体育教学课程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终阶段,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课程。怎样大力弘扬与发挥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所以,我国体育项目需要不断的进行革新与完善。蹴球项目来源于民族传统游戏,通过不断的改善与挖掘成为现在的蹴球运动。蹴球运动集合了娱乐性、运动性、智力性、竞技性等于一体,是一项现代、文明、灵活的体育项目。在学校的体育课程中,增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民族精神。
二、蹴球运动特征
蹴球项目自身就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之一。蹴球项目在比赛中要求在规定的场地中,运动员通过脚掌将球向前踢出去,让球碰击到对方球或者是本方球,从而计算得分情况,然后通过分数来判断双方的胜负。
蹴球项目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以及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瑰宝。蹴球运动集合了娱乐性、运动性、智力性、竞技性等于一体,是一项现代、文明、灵活的体育项目。在经历多年的改革与完善之后,蹴球运动已经有了自己完整的评分规则以及比赛规则。蹴球项目开展的场地比较小,运用的器材比较简单,十分容易开展,并且比赛方式多样化,其同时具有健身与竞技项目的特点,适合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级的人群,具有很强的健身性,是全民健身项目中的理想体育项目。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
本文對四川的几所高校开展蹴球运动的情况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四、蹴球项目在高校运动会的可行性分析
(一)蹴球运动场地与器材运用情况
蹴球比赛场地为长10米、宽10米的正方形平整场地,比赛时使用的蹴球为硬塑实心球,其直径10厘米±0.2厘米,重量1000克±10克。从蹴球的场地与蹴球来说,所需场地的面积不大,而且蹴球十分耐用,所以容易在高校运动会中开展,尤其是对一些体育场地比较差的学校来讲,蹴球运动是一项比较简单、容易开展的体育项目,学校能够本着一种“尽力而为”的原则支持蹴球运动的开展。
(二)蹴球运动加入到运动会中能够增加运动会的娱乐性
通过研究发现,开展5次蹴球教学课程之后,有30%的学生对蹴球运动的规则十分的了解,有56%的学生对规则有些了解,还有14%的同学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对蹴球规则并不是十分了解。由此可以得出,在5次的蹴球教学之后,就能够让超过50%的学生了解蹴球运动,并且能够进行蹴球比赛,由此可知,蹴球项目加入到高校的运动会中的可行性比较高。相比起来,一些不太了解蹴球规则的学生,是因为参加蹴球教学的时间比较短,相信在未来长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能够对蹴球运动的规则更加的了解。5次蹴球课程的开展之后有74%的学生对蹴球课程非常感兴趣,有19%的学生比较感兴趣,有7%的学生对蹴球课程并不是十分的感兴趣。由此可知,蹴球运动的学生基础相对比较客观,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之后,就会受到更多学生的欢迎,进而得出蹴球项目加入到高校体育运动会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三)蹴球运动加入到运动会中能够丰富体育资源
蹴球运动具有健身性、竞技性、娱乐性等特点,满足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要求。将蹴球运动项目加入到高校体育运动会中,不但能够丰富运动会的内容,改变以往单一的体育运动会结构,丰富体育运动会的内容,使其更具多元化、民族性、特色性,这样不但能够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且有助于推动中国体育教学的革新。
五、总结
蹴球项目的开展对场地、器材的要求并不高,而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竞技性;蹴球运动不但能够丰富体育运动会的内容,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综合素质。因此,民族传统体育蹴球运动在高校体育运动会中开展是可行的。在高校公共体育课需要系统的推广多样性、具有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举办校园民族体育文化节,创建民族体育项目俱乐部,因地制宜的在全国高校中开展民族体育运动会,是大力推广蹴球运动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 张来成,何霞. 浅谈蹴球基本技术、战术和心理的训练[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9(02).
[2] 江伟. 高校中开展蹴球运动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07).
[3] 吴学勇. 蹴球运动负荷及其锻炼价值的探讨[J]. 福建体育科技.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