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蛤混养技术及其运用实践探究

2017-05-24 21:19周晔平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技术要点

周晔平

摘 要 基于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本状况,阐述虾蛤混养的基本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逐一分析虾蛤混养技术的相关要点。

关键词 虾蛤混养;概念分析;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968.31;S968.2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3.063

1 虾蛤混养方法概述

虾蛤混养技术的原理是按照花蛤和对虾不同的生活特征,使用相应的科学技术手段,让它们在相同水域中构成共生关系,充分利用花蛤滤食的特征,处理水域中虾类残余的饵料、底栖生物、微生物、浮游生物等,达到改善养殖水域环境、提升水质质量、增加花蛤和对虾产量的目的。多年的试验验证分析证明,虾蛤混养技术有着风险低、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小等诸多优点[1],值得在水产养殖户中大力推广和普及,它不但能够为水产养殖户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也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国沿海地区水产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 虾蛤混养技术要点分析

2.1 虾蛤混养方法技术实施要点

2.1.1 池塘的选择

使用虾蛤混养技术的池塘,面积需要控制在1.3~2.0 hm2,且形状最好为正四边形,在水塘两边必须设立入水闸口和排水闸口,在池塘中心位置需设立环沟或中央沟,水池深度在1.2 m以上,水池底部为砂石或水泥,若水池底部为泥底,在正式使用前,需在底部铺上一层细沙。值得注意的是,在池塘周边不能有污水注入源头,海水的比例要求控制在1.01~1.022,并且水的pH值需保持在7.8~8.5[2]。建议在有少量淡水注入、饵料资源丰富的海区使用虾蛤混养技术。

2.1.2 虾蛤苗种的选择

本文采用的为菲律宾蛤仔和日本对虾苗,其中,菲律宾蛤仔是福建省莆田市海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自育苗种,规格为500~600粒/kg,平均582粒/kg,日本对虾虾苗则购于马巷对虾育苗室,虾苗平均体长在0.8 cm左右。

2.1.3 前期准备工作

在正式混养虾蛤前,水产养殖户应先排干池塘中的水,并清除池塘底部的淤泥和残余饵料,再历经30 d左右的日光曝晒直到池底干裂。在花蛤播苗前,养殖户应整理蛤苗的滩面,畦宽需要保持在3~5 m,畦之间的间隔距离控制在60~70 cm,方便水产养殖户进行有效的播种和日常管理。在投放蛤苗前10 d,养殖户应将蛤苗放在自来水中浸泡72 h左右,将更加有利于蛤苗的生长。在放苗前的7 d,应向池塘中注入一定量的海水,同时使用药物消毒(漂白粉或生石灰)。在池塘消毒的过程中,水产养殖户还必须在入水闸口安装60目的过滤网,防止天敌生物进入水池。在消毒工作完成48 h后,还需要再向池塘注入1~2次海水,用于冲洗池塘。另外,在池塘中,浒苔的繁殖能力极强,若不及时清除,则很有可能在虾蛤混养过程中大范围生长,导致入水闸和排水闸网口的堵塞,因此,养殖户必须定期清除闸口上的浒苔及附着物。

2.1.4 基础生物饵料的培养

在正式放苗前的7 d左右,养殖户需要进水施肥,培养基础生物饵料。在这一过程中,池塘水深应保持在30~50 cm,在晴好天气环境下,施加1 g/m3尿素以及

0.1 g/m3磷酸钙,在施加的过程中,养殖户应根据水体颜色对施肥次数灵活控制。

2.1.5 苗种的投放

一般情况下,蛤苗会早于虾苗15~30日投放,目的是防止蛤苗对虾苗造成伤害。之后在9月1日、9月25日、10月11日、12月3日和第二年的1月7日分5个批次投放日本对虾虾苗,蛤苗则需要在每年的8月12日左右投放。应选择在非烈日或暴雨环境下开展作业,投放密度为每

667 m2池塘投放70~75 kg蛤苗、1~1.5万尾虾苗。

2.1.6 日常管理

在虾苗投放达到14 d后,养殖户应在池塘中逐渐添水,每天添水量在5~10 cm为宜,在中期时,水深需要达到1.5m以上,到养殖后期,则需要按照水质状况合理换水。在虾蛤混养过程中,禁止大范围池塘排水和关水,杜绝水体在这一过程中质量产生大幅度变化,降低虾蛤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过激反应现象。在换水后,养殖户应根据池塘水体的具体情况,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液开展对水体的消毒工作,杀死池塘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病菌。在虾蛤养殖前期,投放的飼料应为基础生物饵料配合优质饲料;在养殖的中后期,养殖户应根据池塘水质的具体变化,合理增加饵料的投放量,杜绝因饵料总量不够,导致虾蛤扒苗,降低虾蛤成活率。在完成虾苗的投放后,养殖户应根据池塘水体情况,每间隔15 d追肥一次,在养殖前期,水体的透明度应在40 cm左右,在中期为50~60 cm,后期为30~40 cm。养殖过程中,水温需要控制在8.2~25.3 ℃,水中氮氨浓度需要控制在0.019~0.083 mg/L。

2.1.7 虾蛤混养时的病虫害防治

首先,在虾蛤混养前,养殖户应对池塘开展一次全方位彻底清淤行动,在投放蛤苗前对池塘开展一次全面的消毒工作。

其次,养殖户应妥善地控制虾蛤混养的密度。正确控制混养密度,能够让虾蛤在最为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并且也能够保持水体质量。养殖密度过低,农户便无法得到最大的经济利益,养殖密度过大,虾蛤便会出现饵料不足的现象,并且会对水体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所出现虾蛤病害的风险反倒会让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受损。

再次,在饲料投放时,养殖户应最大限度地保证饲料的新鲜,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在饲料中添加免疫蛋白、有益菌、高效营养素、蜕壳素等物质,达到增强虾蛤免疫力,帮助虾蛤健康成长,降低病害发生可能性的目的。

最后,养殖户还需要在水池中定期投放消毒杀菌剂,进一步防范虾蛤病害,在发现虾类产生疾病时,需要迅速分析和处理疫病,选择正确的消毒药品对虾类进行治疗。

2.1.8 效益分析

在本次虾蛤混养试验中,日本对虾使用定制虾笼补大留小,从第二年的1月上旬开始捕捞对虾,到5月中旬停止,期间共捕获对虾14.85t,对虾平均100~140尾/kg,单尾对虾平均重量为8.09 g,成活率达到7.6%,产值为220.5万元[3]。花蛤从第二年的6月上旬到6月中旬捕捞,期间共捕捞出菲律宾花蛤207t,每kg花蛤平均为120~160粒,每粒平均重量为7.6g,成活率达到75%以上,产值达到14.2万元,加上其他杂鱼、蟹类总产量为2.65t,产值为6.6万元。经计算,池塘平均产值为2566元/667 m2。

2.2 虾蛤混养方法的发展研究

花蛤是中国四大海水养殖贝类之一,在中国沿海地区(辽宁到广西一带)均有广泛的分布养殖,它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肉质味道好,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环境适应能力强,市场价格高,基于此花蛤成为了国人菜篮子中十分重要的水产品。早在2004年,中国花蛤产量便达到了150万t,其中在福建地区,产量就达到了38万t,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它对于当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极为重大的作用[4]。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我国虾蛤混养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合理的虾蛤养殖体系不但能为养殖户们带来非常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我国水体环境保护工作作出巨大的贡献。

3 结语

在沿海地区,水产养殖已成为当地农户重要的产业基础,而傳统的水产养殖技术,面临着环境污染大,风险高的缺点,稍有不慎,养殖户便很有可能面临血本无归的局面。因此,使用科学合理的水产养殖技术对于养殖户经济收益和环境保护来说,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论述的虾蛤混养技术,是经过多次试验和论证后得出的结果,对于现代水产养殖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在保障农户经济利益的同时,又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因此针对此项技术的研究活动在我国十分具有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是,何海.虾池混养文蛤虾蛤效益双佳[J].齐鲁渔业,2004(4):16.

[2]常杰,田相利,董双林,等.对虾、青蛤和江蓠混养系统氮磷收支的实验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S1):33-39.

[3]翁国新.虾蛤混养技术研究[J].福建水产,2011(3):42-44,63.

[4]张士罡.虾池混养文蛤虾蛤效益双佳[N].湖北科技报,2014-01-20.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技术要点
桥梁变截面箱梁挂篮悬浇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
建筑节能改造中内保温构造技术设计与技术要点分析
建筑幕墙工程监理的关键点与技术要点分析
试论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