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研发投入、企业研发能力与创新绩效相关性研究

2017-05-24 14:43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陈蕊
财会通讯 2017年6期
关键词:回归系数变量国家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陈蕊

国家研发投入、企业研发能力与创新绩效相关性研究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陈蕊

自主创新作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关键点,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而创新发展也已成为我国发展的一项基本方针。本文以2009-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着重分析了国家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企业研发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企业的研发能力对国家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国家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随着国家研发投入的增加,企业的创新绩效随之提升,但是当提升到一定水平后,国家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开始削弱;企业的研发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即企业的研发人员比重越大,该企业的研发能力越强,从而会创造更好的创新绩效;企业研发能力能正向调节国家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即企业的研发能力强,能有效合理的利用国家对研发的扶持与资助,从而获得更好的创新绩效。

国家研发投入 企业研发能力 创新绩效

一、引言

随着国家创新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国家研发投入和企业的研发能力对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一方面,国家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促使企业不断进行创新;另一方面,国家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扶持金额屡创新高,使得企业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倾向于引进越来越多的技术和研发人才来提升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进一步使整个国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增强。现阶段的研究着重于对国家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企业的研发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但是关于国家研发投入、企业研发能力与创新绩效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本文基于本国创业板上市工业化企业的实际发展形势,深入分析了国家研发投入、企业研发能力与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制定相关政策及在企业中合理运用研发扶持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因此,对国家研发投入、企业研发能力和企业创新绩效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就非常有必要。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传统制造类企业的发展遇到了极其严峻的困难,但也同时面临着巨大的机遇。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其关键对于国家来讲就是国家的研发投入,对于企业来讲就是企业的研发能力。

当国家的研发投入程度较低时,企业将国家研发投入主要用于拉近本身研发能力与平均研发能力的差距,起不到刺激创新绩效的效果。随着国家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大,企业参与研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大大提升,同时也会促进企业不断加大自身的研发投入力度,引进更多的高技术人才,创新绩效就会随之提高。但是当国家研发投入过多时,企业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形成依赖国家研发投入的习惯,创新绩效就会随之降低。因此,国家的研发投入并不是越高越好,国家研发投入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

假设1:国家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

随着市场竞争惨烈程度的不断加剧,企业的研发能力已成为决定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已成为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首要影响因素。企业的研发能力越强,其创新意识就越强,其新产品的推出就会越适应市场的需要。只有准确把握市场的变化和需要,才能使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从而获得更多更好的创新绩效,引领创新的不断发展。而企业研发能力主要取决于研发和技术人员的数量或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因此,在企业中,员工的学习积极性越高,其创新意识就越强,企业的研发能力就越强,从而创造更好的创新绩效。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2:

假设2:企业的研发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

在前文中已经明确的指出国家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国家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这种影响正是通过企业的研发能力这一桥梁来实现的。较高的企业研发能力能使企业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国家的研发投入,从而将其顺利地转换为企业的创新绩效。同时,企业的研发能力使企业充分的汲取外部的创新营养并补充到自身的创新意识中来,有效地提高了创新效率。另外不断提升的企业研发能力,能有效的抑制企业对国家研发投入的以来,从而将削弱在“倒U型”关系中国家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并将国家的研发投入控制在较为合理的程度上。在企业内部来讲,应设置专门的研发部门和研发人员,更加有效、合理的利用国家的研发投入;对于国家来讲,国家的研发投入通过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从而实现获得更好企业创新绩效的最终目的。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3:

假设3:企业研发能力对国家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09-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1258个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出发点,并做出如下筛选:(1)剔除财务数据不齐全的公司;(2)剔除金融类公司;(3)剔除当年的上市公司;(4)剔除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公司,共得到1128个有效研究数据。

(二)变量定义

(1)企业创新绩效(Innov)。在过往的研究文献中,一般采用申请专利次数、开发新产品数量和高技术产品占收入比作为衡量企业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CIS在2008年进行实证分析时则采用了高技术产品占收入比和周期内各阶段收入作为衡量创新绩效的指标。但是,我国创新体制尚未完善,这两个数据很难精确获得。ACS(2009)、陈广汉(2011)在各自的研究中均采用了专利数量作为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而专利数量又分为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授权数量,但专利的授权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及时反映企业当期的研发能力,且专利的授权往往受到专利机构工作效率和偏好的限制。因此,本文选择专利申请数量作为企业创新绩效的替代变量。

(2)国家研发投入(Gov R&D)。现阶段,创新已成为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的发展策略,国家已经将创新发展作为我国的基本发展路线。国家对于研发的投入程度则体现出对创新的态度,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和影响。关于国家研发投入的研究中,衡量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适合企业层面的、由国建研发投入占企业新增研发投入的比例得出;二是适合于产业层面的、由国家研发投入占企业研发总投入的比例得出。在本文中,将国家研发投入定义为国家研发投入占企业新增研发投入的比例。

(3)企业研发能力(R&D Capacity)。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资源配置,而人力资本中最重要的则是技术和研发人员。技术和研发人员越多,该企业的研发能力就越强,企业的发展就更为稳定并具有不断的持续性。Vengelers就认为可以用技术和研发人员的比重来衡量一个企业的研发能力。因此,在本文中,将技术和研发人员的比重作为企业研发能力的替代变量。

(4)控制变量。在国外的研究中,一般选择资产负债率、流通比率等作为控制变量。但是由于我国创业板开板时间较晚,企业的发展并不成熟,管理机制也并不完善。因此,本文结合我国创业板企业的实际特点和发展,将企业规模Size、上市年限Age、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Hi-tech以及行业虚拟变量Industry作为本文的控制变量。

各主要变量的定义及说明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各主要变量的定义及说明

(三)模型构建根据本文的研究假设及选取的变量构建如下实证模型:

为检验假设1构建模型1:

为检验假设2构建模型2:

为检验假设3构建模型3: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本文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企业创新绩效的最小值为3,最大值为382,均值为10.92,表明在我国的企业中创新绩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或者是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周期内的创新差异是较大的;国家研发投入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均值为0.342,即国家研发投入占企业新增研发投入的34%,表明我国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研发扶持强度是不同的,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的研发投入具有一定的偏好性;企业的研发能力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0.83,均值为0.426,标准差为0.312,说明我国的上市企业都很注重创新研发能力的提升,但存在极值。

表2 各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二)相关性分析各主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国家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1,且在1%水平显著,表明国家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并没有直接支持本文中的假设1,因此假设1需要进一步的验证;企业的研发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3,且在1%水平显著,表明企业的研发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初步证明了本文中的假设2是成立的;企业规模、是否为高技术企业和行业虚拟变量与企业的创新绩效分别在10%、1%和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国家研发投入与企业的研发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4,表明研发能力越高的企业对政府的研发扶持依赖越少。同时,从表3可以看出,各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很小,说明各变量之间的共线性程度不高。

表3 各主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三)回归分析

(1)国家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回归分析。国家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在列1中,单纯回归了国家研发投入与企业的创新绩效,其回归系数为1.42,但不显著;而在列2的回归中本文加入了国家研发投入的平方项(Gov R&D)2,国家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回归系数为13.38,并在1%水平显著正相关,国家研发投入的平方项(Gov R&D)2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回归系数为-17.58,且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因此,国家的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

表4 国家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回归分析结果

随着国家研发投入的增加,企业的创新绩效显著增加,但是当国家的研发投入增加到其均值0.342,即国家的研发投入占企业新增研发总投入的34.2%之后,国家的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再是正向影响,而是负相影响,换言之,就是随着国际对于企业研发的扶持力度的增大,当达到临界值时,企业的研发就会由自主变成依赖,从而会降低企业的创新绩效。因此,本文中的假设1国家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是成立的。

(2)企业研发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回归分析。企业研发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回归分析如表5所示。从表5可以看出:企业的研发能力R&D Capacity与创新绩效Innov之间的回归系数是2.62,为正数,且在1%水平显著,即企业研发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企业的研发能力越强,其创新绩效越好,验证了本文中的假设2是成立的。另外,企业性质Size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53,但并不显著;企业上市年限Age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回归系数为1.63,且在5%水平显著,行业虚拟变量Industry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回归系数为8.26,且在1%水平显著,表明企业的上市年限和行业虚拟变量均与企业的创新绩效正相关。

表5 企业研发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回归分析结果

(3)企业研发能力和国家研发投入的交叉项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回归分析。在本次的回归分析中,将国家研发投入Gov R&D与企业的研发能力R&D Capacity交叉项Gov R&D*R&D Capacity引入回归模型中,其回归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从列1可以看出:企业的研发能力R&D Capacity与其创新绩效Innov之间的回归系数为2.62,且在1%水平上显著,则说明企业研发能力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验证了本文中的假设2是成立的;从列3可以看出:国家研发投入Gov R&D与企业创新绩效Innov之间的回归系数为13.38,且在1%水平上显著,而国家研发投入的平方项与企业创新绩效Innov之间的回归系数则为-1.88,且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国家研发投入Gov R&D与企业创新绩效Innov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即呈“倒U型”关系,本文的假设1是成立的;从列4可以看出:国家研发投入Gov R&D与企业的研发能力R&D Capacity交叉项Gov R&D*R&D Capacity与企业创新绩效Innov之间的回归系数为2.325,且在1%水平上显著,则说明企业的研发能力对国家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验证了本文中的假设3是成立的。另外,企业的创新绩效与企业规模Size、企业的上市年限Age、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Hi-tech及行业虚拟变量Industry都有直接的关系。

表6 企业研发能力和国家研发投入的交叉项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回归分析结果

(四)稳健性分析在前文的回归分析中,本文将国家研发投入超过80%的公司剔除。为了验证本文回归模型及结论的稳定性,本文将国家研发投入超过80%的公司重新纳入到回归分析中,并将企业研发能力用研发支出比和本科以上学历研发人员占比作为替代变量,重新对三个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与前文基本保持一致,说明本文构建的模型以及回归分析的结果是较为稳健的。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本文研究表明:国家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随着国家研发投入的增加,企业的创新绩效显著增加,但是当国家的研发投入增加到其均值0.342,即国家的研发投入占企业新增研发总投入的34.2%之后,国家的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再是正向影响,而是负相影响。(2)企业研发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企业的研发能力越强,其创新绩效越好。从另一方面讲,研发能力强的企业在面临相同条件下,比研发能力弱的企业能创造出更好的企业创新绩效。(3)企业的研发能力对国家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企业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使得企业对于国家研发投入的依赖越来越少,能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有限的国家研发投入,显著提升国家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的转换效率。

(二)建议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国家研发扶持制度,制定研发投入标准。为避免使企业产生对国家研发投入的依赖程度,应将国家研发投入控制在其均值之下,并充分调动企业的自主性。

(2)完善高技能人才与科研人员的培养制度。现阶段企业最重要的资本就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中除去职业经理人,高技能人才和科研人员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重点扶持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从目前阶段整体情况来见,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国家应加大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其长期保持较高的研发创新能力。

(4)加大国家研发投入力度。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的研发能力的提升对国家研发投的依赖性很大,因此我们应加大国家的研发投入,并采取公开竞争机制,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使得国家的研发投入更加有效、合理的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企业创新高效。

[1]张信东、魏俊俊:《政府R&D资助强度、企业R&D能力与创新绩效——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第22期。

[2]丁勇:《研发能力、规模与高新技术企业绩效》,《南开经济研究》2013年第4期。

[3]陈广汉、蓝宝江:《研发支出、竞争程度与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研究》,《经济学家》2014年第3期。

[4]程华、赵祥:《企业规模、研发强度、资助强度与政府科技资助的绩效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民营企业的实证研究》,《科研管理》2013年第2期。

[5]Arrow,K.Ecnomics Welfare and the Allocation og Resources for Inention.The Rate and Direction of Inventive Activity: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2001.

[6]Schumpeter,J.A.TheTheoryofEconomic Development.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MA,2003.

[7]Benat,B.O.Andres,R.P.From R&D to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EU.Growth and Change,2009.

[8]Guellec,D.,Potterie,B.The Impact of Public R&D Expenditure on Business R&D.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2011.

[9]Czarnitzki,D.,Lichit,G.Additionality of Public R&D Grants in a Transition Economy.Ecnomics of Transition,2013.

[10]Henderson,R.,Cockbum,I.Measuring Competence? Exploring Firm Effects i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3.

[11]Yeoh,P.L.RealizedandPotemtialAbsorptive: Understanding their Antedents and Performance in the Sourcing Context.Journal of Marketing Theory and Practice,2014.

[12]Toby E.Stuart.Inter organizational Alliance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Firms:a Study of Growth and Innovation Rates in a Hi-technology Industry.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2.

(编辑 彭文喜)

猜你喜欢
回归系数变量国家
抓住不变量解题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基于生产函数模型的地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因素回归分析
不可忽视变量的离散与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