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形 赏质 寄情
刘永泰北京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秘书长
南北朝时期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一幅书法作品放在我们面前,如何评价、如何读懂、如何欣赏,是每个爱好书法的人所关注的问题。
书法欣赏时,应先统观全局,对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进而注意其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备。欣赏书法作品时应采用“移动视线”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后语言、时间顺序,想象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用笔的节奏、力度以及感情变化,将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在书法欣赏过程中,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书法形象具体化,再由与书法形象相类似事物的审美特征,联想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领会作品意境。任何一件书法作品都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文化气息和作者的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创作心境、创作目的等,对于正确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大有裨益。
书法不同于写字。书法讲究“法度”,“合法”才能“质美”,才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放豪之外”。书法欣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一概而论。欣赏书法是书法在人脑中“再创作”的过程,必先“识形”,次而“赏质”,再而“寄情”,三步逐行,即可渐入佳境。
责任编辑 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