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地实践

2017-05-23 00:29蔡霖
中文信息 2017年4期
关键词:皮纸石桥树皮

蔡霖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154-01

活动目的

口述历史是一种搜集历史的途径,该类历史资料源自人的记忆,由历史学家、学者、记者、学生等,访问曾经亲身活于历史现场的见证人,让学者文字笔录、有声录音、影像录影等。口述历史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以其真实性和生动性,在高中历史新课改的背景下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关注,它对民族文化在地方的保留和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凯里一中的师生发起了有关黔东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研究。该项目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与受访社区交流等研究活动,加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访谈技能、分析能力、多媒体使用、历史认知。

活动过程

一、活动步骤

1.项目申请: 2015年11月,申请了青树教育基金会口述历史项目,项目组由10名高二学生和3名历史教师组成。

2.背景研究:2015年12月至1月,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做了关于古法造纸文化和口述历史研究方法的背景研究。

3.培训学习:2016年3月至4月,组织项目组成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有:如何选择访谈对象、如何制作访谈提纲、如何制作访谈抄本、如何填写工作日志、如何录音录像;项目组成员进行访谈模拟培训。

4.访谈活动:2016年4月至2016年8月,项目组成员先后三次到丹寨石桥村进行访谈。

撰写论文:2016年8月至10月,整理录音录像资料,制作访谈抄本,撰写论文。

二、访谈对象和访谈地点的选择

根据背景研究找到的信息,并基于县非遗办公室的建议,我们选择了三个古法造纸传承人石桥村的王兴武、罗以辰和王五生作为我们的第一批受访人。

活动结果

本节总结了我们的访谈发现。

一、古法造纸产生的自然环境

桥古法造纸作坊位于丹寨县北部,南皋乡西部。区域面积9.8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00米。石桥因一座天然石拱桥连接河两岸山崖而得名,石桥村有250户1100多人,绝大部分为苗族。石桥村坐落在深山中的一个谷地上,坐南向北。清水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南皋河呈S型绕寨脚流过,水流不大且稳定,水质极佳,能够为纸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长期稳定的高质量水源。

最重要的是,石桥村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在河谷两岸有大片楮树生长,并且产量稳定。楮树皮是造纸优质原料,苗语也叫构树皮。正是这充足的原料吸引纸民安家,为石桥造纸业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二、古法造纸的制作工艺

石桥古法造紙作坊生产工艺流程,与汉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记载的图解基本一致,石桥白皮纸的主要原料是构皮,构皮树当地群众称为皮麻树,一般一年可采伐一次,春夏可直接取皮,秋冬则用火灼热十来分钟才可剥皮。将剥好的皮再去掉外层皮,遂呈现洁白柔软的皮麻,然后将之晒干备用。制作白皮纸还需要一种称之为滑药的辅助材料。能作为滑药的植物很多,野棉花根、猕猴桃根、滑树、糯叶均可,但主要还是使用岩杉树根。制作白皮纸的主要器具和设备包括麻料制作和制纸两方面的器具和设备,麻料制作一般是在户外,制纸一般是在户内。白皮纸生以构皮麻为主要原料,然后添加滑药抄制而成。整个生产流程有十八道工序,主要分为麻料制作、抄纸、焙纸三个大的阶段,大概需要40多天才能完成。

麻料制造先是从山上采伐构树,然后剥下树皮晒干,晒干的树皮就是造纸的主要原料。树皮晒干后,把它捆好,放在水里面浸泡,称为水沤。泡到树皮发胀果胶出来以后,就裹料蒸煮,称为浆灰。反复用石灰蒸煮三次,煮完以后把石灰水洗掉,称之为河沤,接着就把冲白后的树皮水分压干,然后挑渣滓,一颗一颗的挑干净,称之为选料。然后再把树皮捣烂变成絮状(就像棉絮),称之为碓料。将捣烂的麻料装袋放到水池或河里清洗)称为袋洗,这样可以除掉一些杂质,让纤维更干净,洁白,造出的纸张更好,这样麻料就制作完成了。

抄纸通常在纸槽中进行。抄纸槽一般长1.7米,宽0.9米,深一米,木板制成,用来存放纸浆。抄纸的方法是先讲适量的杉根、仙人掌等滑料放在料槽内,用料杆搅拌,直到使纸浆和滑药和匀,呈乳白色浑浊液状为止。然后将抄纸架插入纸浆内,反复抄动几次,倒出剩余的浆水后,即得到一张“温纸”,将抄成的一张张温纸堆成一堆,形状就像一块四四方方的水豆腐。最后用压纸架通过杠杆原理将出帘的纸榨出水分,送到纸焙房烘干。

焙纸房就是烤纸火墙,是用于将纸焙干的设备,是由钢铁打造,成梯子型,高1.6米,宽三米,纸焙下方有一个槽,用来烧煤,使纸焙温度控制在30度左右。把榨干的纸,用手轻揭,贴在纸焙墙上烘20分钟左右,最后揭下来,包装为成品。

由于石桥白皮纸完全靠手工操作,工艺细腻,生产出来的纸质优良,具有柔韧性、光泽度好,吸水性强等特点,深受国内外顾客青睐。

三、古法造的市场和用途

目前,石桥白皮纸主要是走高端书画纸市场,订单主要来自于全国美术院校、画家,国家博物馆和国家图书馆也用白皮纸来修复古籍,平时石桥的外地游客比较多,村民们就结合旅游市场,开发出纸灯笼、纸扇、纸伞、笔记本、书签、纸相框、花草纸等纪念品,供游客购买,生活中古法造纸也被用在来糊窗户、清明节祭祀纸品、炮竹的引线上。

四、古法造纸的现状与困境

1.古法造纸手工艺生产性保护现状

目前石桥建立专业造纸合作社,石桥村按“自愿参与,民营民管”的原则,建立专业性的造纸合作社。在造纸合作社的带动下,石桥古法造纸逐步实现规模化经营。

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研发新纸品,丰富产品种类石桥村最开始以生产白皮纸为主,后来以王兴武为代表的传承人不断实践和创新,丰富了产品的种类。石桥古法造纸虽然在传承人的努力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做了许多发掘、继承、弘扬工作,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现代造纸业的迅猛发展,强大的造纸企业集团以其价廉物美的品牌抢占市场,瓜分市场份额,使手工造纸几乎无立足之地。

现代打工潮的不断冲击,发达城市的种种诱惑,使绝大部分的年轻人小学、初中或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他们不甘于父辈的现状,不愿呆在山窝窝里继承父辈的职业。

造纸工序一成不变、与现代技术脱节,面临淘汰的危险。由于造纸的整个工艺流程都是手工完成,需要40天左右才出成品,效率低,不辅之以机械化的精细,迟早会被社会淘汰。

2.保护传承古法造纸文化的建议

结合石桥古法造纸生产性保护现状,针对其在生产、创新、销售、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保护和传承为背景,借助现代生活生产实践,项目组师生对古法造纸手工艺的生产性保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政府要主动了解传承人的需求,在设备、技术、市场上,采取优惠政策,政府应对适合生鼓励和支持代表性传承人积极恢复生产,此外多为传承人提供学习和考察的机会,让传承人能够开拓眼界,生产技术得以交流和提高

提高纸的质量,走品牌路线,让造纸产品更加多样化。使石桥造纸能够超越全国其他地方和世界各国的手工纸,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这就需要以高品质原料的运用为主、再加上精湛的手工艺和辅之以机械化,使造纸产品融合手工艺者的情感和故事,将其赋予独特的价值内涵,提升手工艺品的生命力。

适应社会需求,不断创新开发产品。使古法造纸能结合现代人的需求,融入时尚元素,创新古法造纸产品的用途,让传统技艺真正走进人民的生活,比如开发更多的纸类家具装饰品、日常生活用品等。

建立互联网销售渠道,增强其覆盖范围。现在,石桥古法造纸大多是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订单生产,所以石桥应拓展更为广阔的销售渠道,如建立网络交易平台,实现手工艺旅游商品与市场的无缝对接。

后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长期且需要每一代人持之以恒不断努力去实践的工作。本项目以石桥古法造纸为例,探寻了苗族人民长期劳动的智慧结晶,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希冀对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性保护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皮纸石桥树皮
拓印之美
村行
论碳审计主体
屏风的历史沿革及纸质屏风的复原工艺研究
悠悠水乡 七溪石桥
咦,动物们都说爱树皮
北京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论皮纸与加洛林时代历史记忆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