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平
2017年2月15日,一个扎着马尾辫、着装淡雅的年轻女孩,正在为孩子们切一个大蛋糕。“别急,每个人都有份!”阳光打在她的脸上,她微笑着将一块块蛋糕送到孩子们手中。“祝妈妈生日快乐!”六十多个孩子齐刷刷地喊。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还没结婚,为什么会是这么多孩子的妈妈呢?这里面的故事竟深藏着人间大爱……
爱心女孩心系贫困凉山
1991年出生的余婷是湖北省赤壁人,2010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学的是设计专业。刚刚上大二的她,根据自己特长,结合所学专业,创办了一个艺术培训学校。曾经因资金短缺而忧愁,因招收学员而烦恼,但所有困难都在第一批学员取得优秀成果后迎刃而解。人们口口相传,艺术学校声名鹊起,学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原来的200平方米到3500平方米,再到现在的占地50亩。余婷的事业越做越大,最多的时候能招到100多名学员,每年会有几百万的收入,创业绩效如同滚雪球似的飙升,这个年轻的女孩创业成功了。
在办艺术培训学校期间,余婷接触了很多艺考生。有的孩子对艺术充满热爱,却因担负不起昂贵的学费,而被拦在艺考的门外。余婷办的艺术学校是全武汉市收费最低的,但依旧有孩子交不起学费。余婷无法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们因为没钱而斩断梦想,她减少困难学生的学费,对真正交不起学费但又热爱艺术的孩子实行免缴政策。
平日里余婷经常去做义工,参加爱心社团,去敬老院做公益,但她感觉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善举,她想去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一天,她听闻贫困地区四川凉山还有部分儿童吃不饱饭上不起学,这让她感到震惊和心痛,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难道仅仅因为出身就决定了他们一生的命运吗?“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余婷征得男友张明安的同意,决定亲自前往凉山。
长途跋涉领回64个孤儿
余婷和男友经过长途跋涉来到这个交通闭塞的贫困山区,随处可见未成年的孩子在劳作。大凉山彝族人所有家庭的屋顶、墙壁、家具都是黑黢黢的,除了储存粮食的兩格木柜以外,很少看到第二件家具,不少人家连电视机都没有。很多孤儿穿着破烂的衣服,蹲在门口,见到陌生人甚至不敢直视,把头埋得更低。偶尔碰触他们那种茫然忧郁的眼神,余婷的心都会被深深刺痛。
从四川凉山回来后,余婷的心再也无法平静。孩子们茫然的眼神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他们所生存的环境让她担忧。她想,如果给予孩子们物资或经济上的帮助,只能解决他们一时的困境,改变不了他们的观念和风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咱们把孩子们接过来吧!”余婷和男友张明安商量:”“我想好了,我就是想改变他们的未来,我要凭良心来做教育!”那几天,余婷都在着手办这件事,对学校的收入支出进行彻底核算,预算自己能承担多少人的费用,还和当地政府、有关教育部门和专业人士进行沟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男友张明安经过深思熟虑后,再一次被这个心藏大爱的女友所折服。2015年夏,他们注册了“子墨艺高”教育公司,准备把上不起学的孩子们接过来免费教学。
听说有免费上学这么好的事,四川凉山来自各村报名的就有300多人,余婷决定挨家挨户进行实地走访。最后,她挑选了64个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孤儿。这些孩子最小的年仅4岁,最大的16岁,有的是父母双亡的孤儿,有的是父母获刑或父亲死亡母亲改嫁的情况,这些孩子完全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为了让孩子们继续享受少数民族政策,保留学籍今后回原地高考,余婷马不停蹄,穿梭一级一级的教育部门,走访洽谈一个又一个小学,义无反顾地奔波于湖北和四川两地。一些人对她的善举提出非议,“这不是作茧自缚吗?”“真是个傻丫头,何苦这么折腾自己?”她甚至遭遇闭门羹和各种不愉快的经历,但这些困难都没有挡住这个执著的姑娘,她凭着满腔热血和一肩善念硬是挺了过来。面对别人的不理解,她一笑置之,“其实很多事我们并不需要做给别人看,我只知道,我走的路是正确的,那就应该坚持。”
2016年3月13日,余婷与男友张明安一起,从四川凉山带领64个彝族孤儿走出大山。火车急速飞驰,孩子们眼中升起无限新奇与兴奋,第一次看到豁然开朗的全新世界,身心流淌出即将触摸神奇命运的憧憬与快乐。经过长达三天的单程辗转,他们一路风尘来到武汉板桥安家落户。从此,他们的培训学校成了慈善学校,64个孩子的命运将被余婷这个好心的“妈妈”所改写。
孩子的美好明天我来创造
从大山走出来的孤儿,不仅家庭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年龄和知识水平也参差不齐,还有原居住环境烙下的自闭心理,都是孩子们留给余婷的难题。余婷招募了4位富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责任分工,并将学生分为4个年级,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美术、舞蹈等课程。除自己挑大梁之外,男友张明安也逐渐放弃自己的事业,慢慢成为女友团队的一员。为了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英语的语境,她还专门聘请美国教师给孩子们上英语课。这样他们一共6名教职工,每天24小时与孩子们构成了“命运共同体”,不仅负责传播文化知识,还负责生活中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
刚刚来到这里,孩子们没有安全意识,不讲卫生,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和城里的孩子完全不一样。老师们用最大的耐心教他们如何吃饭,如何整理衣物,如何听课……这些看似特别简单的事,想让孩子们从根深蒂固的习惯中脱离出来却是相当不容易。学校食堂专门准备了桌椅,但吃饭时却没有一个孩子坐下,他们端着饭碗蹲在角落里吃,老师问他们:“为什么不坐下?”他们回答:“我们都是这样吃饭啊!”可不是吗?余婷想起自己走访时,每个家庭都没有桌椅,吃饭时他们就蹲在一块石头或木头旁。余婷无奈地看着他们,一阵阵心酸,“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坐在板凳上,饭碗放在桌子上,吃完饭自己将碗筷洗干净,放到固定的位置。”孩子们很不习惯地坐在了桌子旁,但是第二天,他们又忘了,依旧蹲在旁边,老师们只好再次让他们坐下来。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小小习惯,老师们竟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让孩子们改变。“你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你的未来。”这是余婷经常挂在嘴上的“口头禅”,尽管孩子们听起来还是懵懂,但她要让孩子们学会改变自己,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最小的孩子毛毛身体瘦弱,一天晚上发起了高烧,余婷带她吃药打针,晚上把她搂在怀里。由于高烧不退,毛毛一宿要醒好几次,余婷用湿毛巾给她降温,每天晚上只睡几个小时,等毛毛病好了,余婷却瘦了一大圈。但她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毛毛和余婷有了深厚的感情,原来只会用彝语说声“卡莎莎”,现在却会用汉语说“谢谢”。有一天她竟然喊余婷“妈妈”,余婷先是一愣,然后含着眼泪抱起毛毛亲了又亲……
自从带回这批孩子,余婷的整个身心全部扑在孩子们身上,每天24小时陪伴在他们身边,没有一天节假日,就连和男朋友看场电影也成了奢望。2017年春节,余婷让所有老师都回家过年,只剩下自己和男友张明安留下来陪孩子们。听说余婷不能回家过年,父母准备过来看看她。余婷从接回孩子们后一直没时间回家看望父母,偶尔打电话也满口都是孩子,今天说孩子们讲卫生爱洗澡了,明天说孩子们会听课了。当初余婷决定领回64个孩子的时候,父母没有特别反对,但也不是特别支持,他们太了解女儿的脾气秉性,认定一件事就必须做好。最让他们担心的是女儿的身体,刚刚二十多岁,要去管那么多孩子,能吃得消吗?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轻松快乐地生活?现在日子过好了,何苦要这么折腾自己呢?带着对女儿的牵挂,老两口来到了学校。女儿明显消瘦的脸庞,让父母着实心疼,但看到她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他们也就释怀了。看着女儿为孩子们忙前忙后,在他们眼中的孩子现在俨然变成了一个“小妈妈”,而围在她身旁的孩子们叽叽喳喳和她有说不完的话,虽然有点听不懂,但他们能看出这些孩子已经把余婷当成了最亲的人,他们也一下子喜欢上了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为了孩子们,余婷和男友原定在2016年的婚期也一直向后推,余婷说:“自己的事早些晚些都无所谓,把这些孩子安顿好,让他们的生活走向正轨,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未来的路还很长,余婷对孩子们的未来进行了清晰的规划。能通过读书考上大学的,她继续资助;没考上大学的,送他们去学一技之长,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幸福地生活;对于有艺术天分的,她会培训他们成才,直到他们羽翼丰满,能够独自飞翔。如果将来自己有能力,还会去帮助更多的孩子,她将与孩子们结下一世情缘。她也永远是这64个孩子的妈妈。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