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颐和园谈廊在建筑中的空间与艺术

2017-05-22 00:43吴亚非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颐和园空间艺术

吴亚非

[摘要]:廊子通常布置于两个建筑物或两个观赏点之间,成为空间联系和空间分划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不仅具有遮风避雨、交通联系上的实用功能,而且对园林中风景的展开和观景程序的层次 起着重要的组织作用。以颐和园的长廊为例分析廊的空间结构和类型及廊的艺术审美。

[关键词]:颐和园; 空间 ;艺术

[前言]:

廊子本来是作为建筑物之间的联系而出现的。中国木构架体系的建筑物,一般个体建筑的平面形状都比较简单,通过廊、墙等把一栋栋的单体建筑物组织起来,形成了空间层次上丰富多彩的建筑群体无论在宫廷、庙宇、民居中,都可以看到这种手法的运用,这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之一。

廊子被运用到园林中来之后,它的形式和设计手法就更为丰富多彩了。当我们观察一些中国园林的平面图时就会看到:如果我们把整个园林作为一个“面”来看待,那么,亭、榭、轩、馆等建筑物在园林中可视作“点”,而廊、墙这类建筑不是“点”而是“线”。通过这些“线”的联络,把各分散的“点”联系成为有机整体,他们与山石、植物、水面相配合,在园林“面”的总体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景区”。

颐和园的长廊循万寿山南麓沿昆明湖北岸构筑。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8年又重新建造。

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水们两侧对称点缀着留柱、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着春、夏、秋、冬四季,廊长728m共有273间,它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长廊地基和廊身是随着万寿山南廊地势的高低而起伏,走向因昆明湖北岸弯曲而变化,四座重檐八角亭正是高低和变向的连接点,由于巧妙的处理,人们步于廊中廊引人随,但觉四面皆佳景,并不感觉到廊的起伏曲折,但游完一段回首一顾,才恍然大悟,当年乾隆沿湖建此廊专为其母孝圣皇太后沿廊漫步和观雨赏雪之用,观览暴雨时,天水相通,湖面波涛汹涌,品赏飞雪时,漫天皆白,冰上银絮飞扬。颐和园,这座古老而壮丽的名园,他浸透着中国人民的血汗、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展示出中国造园艺术的精华。在经历了整整二百年的沧桑之后,随着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又开始了它的历史新篇章。

1、廊在建筑中的空间结构分析

廊子通常布置于两个建筑物或两个观赏点之间,成为空间联系和空间分划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不仅具有遮风避雨、交通联系上的实用功能,而且对园林中风景的展开和观景程序的层次 起着重要的组织作用。

我国一些较大的园林,为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气氛,通常把全园的空间划分为大小、明暗、闭合或开敞、横长或纵深、高而深或低而浅等互相配合、有对比、有节奏的空间体系、彼此互相衬托,形成各具特色的景区。而廊、墙等这类长条形状的园林建筑形式,常常成为划分园林空间和景区的手段,成为丰富、变换、过渡园林空间层次的最精彩的手笔之一,因而也就常常成为最引人入胜的场所。

廊子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种“虚”的建筑物,两排细细的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廊顶。在廊子的一边可以透过柱子之间的空间观赏到廊子另一边的景色,像一层“帘子”一样,似隔非隔,若隐若现把廊子两边的空间有分又有合地联系起来,起到一般建筑物达不到的效果。

在近代和现代建筑中,廊子不仅被大量运用在园林中,还经常运用到一些公共建筑(如旅馆,展览馆、学校、医院等)的庭院内。他一方面是作为交通联系的通道,另一方面又作为一种室内外联系的“过渡空间”。因为在廊内容易给人一种半明半暗、半室内半室外的效果,所以在心理上能给人一种空间过渡的感觉,自然而又顺乎情绪的发展。从庭园空间的视觉角度说,如果缺少廊、敞厅这类“过渡空间”,就会感到庭园空间的生硬、板滯,室内外空间之间缺少必要的、内在的联系;有了这类“过渡空间”,庭园空间就有了层次,就“活”起来了,仿佛在绘画中除了“白”与“黑”的从色彩外,又增加了“灰调子”。这种“过渡空间”把室内、外空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互相渗透、融合,形成生动、诱人的一种空间环境。

廊子的结构构造及施工一般也比较简易。过去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廊通常为木构架系统,屋顶多为坡顶、卷棚顶形式。解放后新建的园林建筑中,廊多采用钢筋混泥土结构,平顶形式,还有完全用竹子做成的竹廊等,结构与施工上都不困难。

过去江浙一带的私家园林中的廊子宽度一般较窄,很少有超过1.5m宽的,高度也很矮。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是属于宽的,达2.3m。鱿鱼构造与施工上比较简易,廊子在总体造型上就比其他建筑物有更大的自由度,它本身可长可短,可曲可直,也可建造于起伏较大的山地上,运用起来灵活多变。可以“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蟠山腰,或穷水迹。通花渡壑,蜒蜿无穷”(《园治》)。

2、廊的类型

廊子的基本类型,如果从廊的横剖面上来分析,大致可分为下面四种形式: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其中最基本、运用最多的是双面空廊。在双面空廊的一侧列柱间砌有实墙或半空半实墙的,就成为单面空廊。完全贴在墙或建筑边沿上的廊子也属于这种类型,只是屋顶有时作成单坡形状,以利排水。在双面空廊的中间夹一道墙,就形成了复廊,或称之为“内外廊”,因为在廊内分成两条走道,所以廊子的跨度一般要宽一些。把廊子做成两层,上下都是廊道,即变成了双层廊,或称“楼廊”。除上述者外,有时用钢筋混泥土结构把廊子作成只有中间一排列柱的形式,屋顶两端略向上反翘,落水管设在柱子中间,这种新的形式,可称之为“单支柱廊式”。

如果从廊子的总体造型及其与地形、环境结合的角度来考虑,又可把廊分成:直廊、曲廊、回廊、爬山廊、叠落廊、水廊、桥廊……

2.1双面空廊

在建筑之间按一定的设计意图联系起来的直廊、折廊、回廊、抄手廊等多采用双面空廊的形式。无论在风景层次深远的大空间中,或在曲折灵巧的小空间中均可运用。廊子两边的景色的主题可相应不同,但当人们顺着廊子这条导游路线行进时,必须有景可观。

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是这类廊子中一个突出的实例。它始建于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清光绪年间重建。它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共273间,全长728m,是我国园林中最长的廊子。整个长廊北依万寿山,南临昆明湖,穿花透树,曲折蜿蜒,把万寿山前山的十几组建筑群在水平方向上联系起来,增加了景色的空间层次和整体感,成为交通的纽带。同时,他又是作为万寿山与昆明湖之间的过渡空间来处理的,在长廊上漫步,一边是整片松柏的山景和掩映在丛中的一组组建筑群,另一边是开阔坦荡的湖面,通过长廊伸向湖边的水榭及伸向山脚的“湖光山色共一楼”等建筑,可在不同的角度和高度上变幻的观赏自然景色。为避免单调,在长廊中间还建有四座八角重檐顶亭,丰富了总体形象。

2.2单面空廊

一边为空廊面向主要景色,另一边沿墙或附属于其他建筑物,形成半封闭的效果。其相邻空间有时需要完全隔离,则作实墙处理;有时宜添次要景色,则须隔中有透、似隔非隔,做成空窗、漏窗、什锦灯窗,格扇、空花格及各式门洞等;有时虽几竿修篁,数叶芭蕉、二三石笋,得为衬景,也饶有风趣。

北京颐和园乐寿堂临湖有什锦灯窗的单面空廊,排云殿直廊、霁清轩爬山廊佛香阁回廊也都属于单面空廊。

2.3复廊

复廊是在双面空廊的中间隔一道墙,形成两侧单面空廊的形式。中间墙上多开有各种各样的漏窗,从廊子的这一边可以透过空窗看到另一边的景色。这种复廊,一般安排在廊的两边都有景物,而景物的特征又各不相同的园林空间中,用复廊来分划和联系空间。此外,通过墙的分划和廊子的曲折变化来延长交通线的长度,增加游廊观赏中的兴味,达到小中见大的目的。在江南园林中有不少优秀的实例

2.4双层廊(又称楼廊)

双层廊可提供人们在上、下两层不同高度的廊中观赏景色的条件。有時,也便于联系不同标高的建筑物或风景点以组织人流;同时,由于它富于层次上的变化也有助于丰富园林建筑的体形轮廓,依山、傍水、平地上均可建造。

3、廊的位置与空间组合

在园林的平地、水边、山坡等各种不同的地段上建廊,由于不同的地形和环境,其作用于要求也各不相同。

3.1平地建廊

在园林的小空间中或小型园林中建廊,常沿界墙及附属建筑物以“占边”的形式布置。型制上有在庭院的一面,二面、三面和四面建廊的,在廊、墙、房等围绕起来的庭院中部组景,形成兴趣中心,抑郁组成四面环绕的向心布置,以争取中心庭院的较大空间。

稍大一些的园林,如苏州的留园、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等,沿着园林的外墙布置环路式的游廊也是常见的手法。这种回廊除了起到导游路线与避免日晒雨淋外,还在形象上打破了高而实的外墙墙面的单调感,增加了风景的层次和空间的纵深。

北方的大型皇家园林中,由于空间的范围大,因此常常采取划分“景区”的办法;各个景区各有特色,在空间范围上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完整性,在彼此之间又有一定的呼应与联系。作为围合、分划景区及庭院的重要手段,除了带状的土丘、叠山、墙外,还常常运用廊这种建筑形式。

3.2水边或水上建廊

一般称为水廊,供欣赏水景及联系水上建筑之用,形成以水景为主的空间。水廊有位于岸边和完全凌驾水上的两种形式。

位于岸边的水廊,廊基一般紧接水面,廊的平面也大体贴紧岸边,尽量与水接近。在水岸曲折自然的情况下,廊大多沿着水边成自由式格局,顺自然地势与环境融合一体,廊基也不用砌成整齐的驳岸。北京颐和园谐趣园中迤逦曲折的游廊,基本上也是顺着池边布置。为求自由活泼,廊子有曲有直,有时跨越溪涧,有时退入池岸深处,穿插于翠竹、松林、叠石之间。通过游廊把零散的建筑结合为一个整体,没有凌乱散漫的感觉。在宏大皇家园林的一隅,它自成格局的形成一个以水面为主体的园中之园。

驾凌水面之上的水廊,以露出水面的石台或石墩为基,廊基一般宜低不宜高,最好使廊的底板尽可能贴近水面,并使水经过廊下而互相贯通。人们漫步水廊之上,左右环顾,宛若置身于水面之上,别有风趣。

3.3桥廊

桥廊在我国很早就开始运用,他与桥亭一样,除供休息观赏外,对于丰富园林景观也起很突出的作用。桥的造型在园林中比较特殊,它横跨水面,在水中形成倒影而别具风韵,引人注目。桥上设亭、廊更可锦上添花。

3.4山地建廊

供游人登山观景和联系山坡上下不同高程的建筑物之用,也可借以丰富山地建筑的空间构图。爬山廊有的位于山之斜坡,有的依山势蜿蜒曲折而上。廊子的屋顶和基座有斜坡式和层层跌落的阶梯式两种。

北京颐和园“排云殿”两侧的爬山廊及“画中游”的爬山廊,山石坡度都很大,为强调建筑群的宏伟感,建廊以联系不同标高上的建筑物,动用了较大的土方,砌起巨大的石壁,造成斜廊的坡度和梯级,顺排云殿两侧的爬山廊登高至“德辉殿”,人工的雄伟气势令人赞叹!再往上,围绕在38米高佛香阁外圈的四方形回廊建于高大的石台的边缘上,无论从它在佛香阁一组建筑群中所起的艺术作用,还是从它本身的艺术价值上看,它的设计都是十分成功的。

4、廊在建筑中的艺术审美

廊在建造完成后为增加其观赏性与艺术性通常会装饰彩画。颐和园的长廊装饰彩画很精致,二百七十三开间的柱间上部一律安装楣子,下面一律装设坐凳栏杆;所有梁、枋上都施以苏式彩画,搭袱子和什锦盒子中当年绘杭州西湖风景、人物、花鸟、故事画共一万四千多幅,无一雷同的。长廊框画史园中最珍贵的艺术品,在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派如意馆画师到杭州西湖写实,得西湖景546幅,没有雷同,没有杜撰,然后再移绘到273间长廊柁上,给这北方园林建筑点染了江南庭苑风韵。

5、总 结

廊是园林建筑组合群体艺术的纽带之一,“廊者,庑出一步也,宜曲宜长则胜”,“ 或蟠山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蜿蜒无尽”,廊庑,四周通达是园林建筑的堂下周屋,有连贯作用,既是建筑物间联系的脉络,又是建筑群间独立有顶的通道,也是游览风景避免日晒雨淋的观赏带,有调节园林布局疏密,划分空间,起着分景、隔景作用,组成不同格调的景区,还有组织动静关系的重要手段,还有移步换景的效果。在现代的园林设计中应该多多吸取传统园林的优良品质,把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

[参考文献]:

[1] 区伟耕,《园林建筑》[M].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2001

[2] 邵忠,《苏州古典园林艺术》[M].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3] 陈从周主编,《中国园林鉴赏辞典[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编,《颐和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5] 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79

猜你喜欢
颐和园空间艺术
北京颐和园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纸的艺术
颐和园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