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容
摘要:近年来,山羊产业化的发展,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生产实践中,养殖户由于忽视科学饲养管理,诸如羊圈过于简陋,地面过于潮湿或粪尿没有及时清除,或长期在阴暗、潮湿的低洼林地放牧,导致了山羊腐蹄病多发,严重地影响了养羊业的健康发展,笔者根据近几年的临床诊治经验,摸索出了一条治疗该病的方法,该治疗方法简单实用,易于操作,费用低廉,疗效确实。
关键词:辩证施治;山羊;腐蹄病
在我省(四川省)盆地南部,由于每年夏秋季节都是高温、高温季节,山羊极易发生腐蹄病,特别羊圈过于简陋,地面过于潮湿或粪尿没有及时清除,或长期在阴暗、潮湿的低洼林地放牧山羊多发,山羊腐蹄病也叫蹄间腐烂或趾间腐烂,又分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传染性疾病是由于致病源坏死杆菌侵入羊蹄缝内,造成蹄质变软、烂伤流出脓性分泌物,其特征是局部组织发炎、坏死。因为病常侵害蹄部,故称 “腐蹄病”。此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在一些山羊饲养集中区常呈地方性流行,对山羊的发展危害极大。
1 发病原因
山羊腐蹄病又称烂脚丫、蹄漏。该病有非细菌和细菌性两种,是山羊的一种常见病。非细菌性主要是由于圈舍泥泞不洁、圈内潮湿,蹄部与污泥、污水经常接触,蹄角质脆弱,腐烂分解;有的由于某些原因使蹄机能发生障碍;有的是蹄叉发育不良,蹄质薄,长期舍饲、运动不足,护蹄不良;有的蹄被挂伤,又踩入烂泥或粪水中都可引起本病。细菌性病例,主要是在蹄叉角质破烂以后,被坏死杆菌侵入到肉底而发生,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毒力很弱时无致病性,但通过感染动物后病毒力增强,具有散发性流行特点。有的与其他细菌(如绿脓杆菌)混合感染。
2 主要症状
初期蹄角质崩解,趾间皮肤潮红,肿胀,知觉过敏,频频举肢,呈现跛行。炎症逐渐波及到蹄球和蹄冠部,严重时化脓而成溃疡,从趾间或蹄冠部溢出恶臭脓性液体,有的出现大小不同的空洞,内部有污物和不洁的分泌物,时间稍长,可露出肉叉和生出颗粒性肉芽,触碰时,容易出血,有严重的跛行。有的由非细菌性蹄叉腐烂而感染细菌,也有原发性的,原发性病例多由坏死杆菌引起。患羊精神萎顿食欲不振,被毛粗乱。
3 治疗
3.1 先用双氧水或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患部,再用5%碘酊涂擦,然后用土霉素粉10g,凡士林50g混合均匀为软膏,涂敷患部再用纱布包扎或用160万单位青霉素,200万单位链霉素,凡士林50g兑成软膏;涂敷患部,再用纱布包扎,2~3天换药一次。
3.2 苦丁茶50g煎水洗患部,再用冰硼散5~10g,直接放入患部,然后用纱布包扎,1~2日换药一次。
3.3 对严重病例可以进行封闭疗法,封闭用0.25%普鲁卡因10ml,青霉素16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进行低跖部神经封闭,即在球节上方3~5cm处。封闭液被吸收后,可阻断病理机制中的恶性循环,平息炎症,促进愈合。
4 病例介绍
病例一、2009年8月12~18日,旭阳镇马石村养羊户林木森饲养黑山羊17只,因圈舍条件及卫生状况差,先后发生8只羊跛行,经检查,其中有4只较严重,蹄叉已腐烂,经用双氧水冲洗患部,再敷用400万单位青霉素,200万单位链霉素,凡士林50g兑成的软膏,每2日换药1次,同时改善圈舍条件,实行高床离地饲养,治疗3次全部治愈。
病例二、2010年7月1日,旭阳镇天车村养羊户邹君武饲养黑山羊19只,在山地放牧中有3只羊的蹄被尖刺植物挂伤,第二天发现跛行。但因畜主不留意,第三天跛行加重,经检查,蹄叉肿胀,潮红发炎,随即用三棱针针刺,流出脓血,后用高锰酸钾液冲洗患部,并用土霉素粉20g,凡士林50g混合均匀为软膏涂敷,纱布包扎,第四天痊愈。
病例三、旭阳镇菠萝村养羊户刘大明,于2013年9月15日,从外地引进黑山羊36只,由于缺乏管理技术,在一个多月多雨潮湿的时间中,都在已收割后的干稻田中放牧,至10月20日,先后有21只发山羊生腐蹄病,先用苦丁茶液冲洗患部,再放入冰硼散,纱布包扎,在治疗期间,避免在阴暗、潮湿的环境放牧,经治疗1~3次,全部治愈。
5 小结与讨论
5.1 羊发生腐蹄病,主要与饲养管理的好坏有关,应注意给羊补充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饲料。必须加强放牧管理,防止蹄部损伤而发生本病。
5.2 修好羊床,在圈舍内可用三分之二的面积,用细元木或木条搭成高60cm,间隔1.5公分的羊床,使羊在上面睡觉,粪尿漏入羊床下,以便定期除粪,这样可以防止羊在地圈内长期踩入粪尿中而引发本病。
5.3 定期消毒,保持羊舍卫生,既可防止坏死杆菌病,又可防止其他疾病,一般每周消毒1次,可用1:300倍复合酚消毒液或1:500倍稀戊二醛液进行喷雾消毒,重点消毒羊床和四周墙壁以及羊经常通过的地方。
5.4 注意安全放牧,不让羊蹄受伤,加强羊的检查,每天放牧与收牧时都要对羊群进行认真观察。如發现该病,患羊不能继续放牧,应让羊休息治疗,以免加重羊的病情影响治疗效果。
5.5 在治疗时,如发现患部坏死,要仔细清除坏死组织、脓汁和异物,对严重的病例,必要时可进行扩创引流。总之要充分暴露创面,反复冲洗后才敷药,这样愈合较快。
参考文献:
[1]李天海 -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 2002
[2]张明涛,罗叶强 - 《贵州畜牧兽医》 - 2012
[3]吴汉宇 - 《中兽医学杂志》 - 1998
(作者单位:四川省荣县旭阳镇畜牧兽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