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和验证动物的太空习性,以便为人类将来去太空生活和工作摸索出一些经验,人們在宇宙飞船上建立了动物实验室,即“太空动物园”。这是人类已知的最遥远的动物园。它固定在国际空间站外,在地球以上340公里绕轨道飞行,里面的动物必须一天几次应对从零下12℃到零上40℃的温度变化以及大量辐射。
1957年,苏联的人造卫星上搭乘了一条叫“莱伊卡”的小狗,它成为第一个被送入太空的地球动物,首次证明了地球动物能够在失重的状态下存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向宇宙空间发送各种动物。
目前,在太空动物园里旅居的,都是细菌和中小动物,如青蛙、兔子、猫、狗、猴、鸡及鱼类、蜂类等。苍蝇和老鼠虽为人类所憎恶,但作为良好的研究对象,也成为太空动物园的座上客。
大多数动物在失重环境下开始的反应都是极为惊恐。如猫和鸽子在失重空间下会来回寻找不存在的落脚点,苍蝇在失重的情况下会绕圈飞。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大多数动物通过努力都能基本适应失重环境。
1973年进行的一项实验中,被带上太空的两条鱼不断地试图“下潜”,结果就是不停地打着滚,还绕着圈。不过只用了20天,这两条难说是幸运还是倒霉的鱼就找到了“北”,它们判断方向和上下的依据是光线,认为光射来的方向是“上”,这也是它们判断自己姿态的依据之一。
在地球上,蜘蛛能很容易地织出漂亮的网,但可能是因为织网时常常需要重力帮助来摇摆和下落,在失重条件下,蜘蛛织出的网就没了章法。太空蜘蛛网厚薄不一,完全不像地球上蜘蛛网的均匀厚度。
太空动物园里还养过一群黄蜂。在模拟地面重力场中生活的黄蜂,筑巢和地面上基本一致,但在两倍于地面重力场下的黄蜂筑巢就与前者明显不同,沿着重力加大的方向巢壁加厚,这是它们为了对抗重力而改变的建筑设计。更让人惊奇的是,这样的设计在第一次建筑时就得以应用。这说明,即使像黄蜂这样的低等动物,也会在太空特定环境中作出反应,以求生存。
人类想向太空移民,那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生存和繁衍后代两个难题,率先登上太空的动物们就替人类做了太空生育的先驱者。
科学家把几百只果蝇分放在太空动物园的3个角落,这3个角落的重力场各不相同。一个模拟地球,一个2倍于地球,再一个5倍于地球。结果发现,果蝇们都喜欢到模拟地面重力的那个角落去产卵生殖;在2倍于地面重力场的地方,果蝇萎靡不振,而且缺乏繁殖欲望;在5倍重力环境的果蝇,很快就悉数死去。此外,飞船在失重状态下飞行时,果蝇们虽然会产卵,但不能受精,不能繁殖后代。科研人员由此得出结论:重力场与繁殖后代和保障生存有很大的关系。
在太空动物园里生活,可以改变动物的遗传性能。比如:在太空孵化出的鳃足虫,到第三代大都寿命不长,但草履虫的繁殖率提高了4倍。据研究,是太空辐射线使遗传物质中的染色体发生了变异的缘故。由于宇宙环境对生物遗传和繁殖的影响巨大,所以很多国家已经开设太空遗传学这门新学科,为人类移民太空做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