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题名;文学;石刻
摘要: 题名是摩崖于山体或者镌刻于人制各类石形物件之上的、以记录游人姓氏为核心的文字,是石刻中一种特有的体裁,在我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大量的存在。题名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可丰富文体学或者说文学研究;题名具有文学的可鉴赏性,能为观者带来愉悦;题名还是文人的档案,对于文学家的生平研究有不可取代的文献价值。
中图分类号: I 207.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17)01004506
Key words: autograph; literature; stone inscription
Abstract: Autograph is a kind of character for the purpose of recording tourist's name, which is engraved on the mountain or sculpture. As a unique genre in the stone inscription, autograph developed for a long time and widely spread. It is a special style, which can enrich stylistic and literary research. Autograph has literary appreciation, which can bring pleasure to readers. It is an intellectual document, which provides literature value in the writerslife.
第1期杜海军: 论题名的文学研究意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5卷题名,又称题记,①是摩崖于山体或者镌刻于人制各类石形物件之上的、以记录游人姓氏为主体的文字,是石刻中一种特有的体裁。作为题名这一体裁,主要得金石学家关注,出现在金石学的著述中,如《集古录》载后汉文翁学生题名、孔宙碑阴题名、杨震碑阴题名、永乐十六角题名、唐华岳题名等,未曾为论文者议及。
题名之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广泛的发展历史,大概自汉代产生以来,至宋代发展到高潮,直至民国时期延续不断。题名存在的地域也很普遍,我国各地都不乏作,典型者如陕西的华岳、山东的泰山、河南浚县大坯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天柱山、齐山、浙江杭州、福建泉州、福州、湖南永州、广西桂林等地都有大量的存在。存量也大,如陕西华岳题名,欧阳修撰《集古录》卷五称唐代自开元讫清泰(731-936)二百年间就有511人,再题31人。而宋代题名《金石萃编》卷128一卷已载86件。南北宋题名桂林一地最突出,达到300多件,福建以《闽中金石略》计算也有140件。
题名是一种有体系、成系列、量大而涉及范围广的文献,是文献中无可取代的一个类型,对文学史研究有着切实的价值与意义,只是至今未被论文者所关注。这种价值与意义,从存在形式看,题名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可丰富文体学或者说文学研究。从审美价值看,题名具有文学的可鉴赏性,能为观者带来愉悦;从研究功用看,题名近似于文人档案,对补、正作家的生平研究有不可取代的文献价值。
一、题名的文体性质
固然,题名从来未入文体学研究者法眼,更无人将题名作为文体对待。说题名是一种文体,
收稿日期: 20160618
作者簡介: 杜海军(1957),男,河南内黄人,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宋、元文献与文学、金石学与文学。
①唐人称题记,明清人称题名,如颜真卿在华岳庙自题有“皇唐乾元元年岁次戊戍冬十月戊申真卿……谒金天王之神祠。颜真卿题记”,而《金石文字记》直称题名。言出金石学家陆和九之口:“题记题名,创赞序诗词之异制。” [1]2意即题名是一种与诗、词、赞、序等文体不同而可与并列的文体形式。可惜的是,题名是什么样的文体,为何是文体,陆和九此言之外再无论述,陆和九之外,更无人言及。但是遍观题名,我发现陆和九之说确有道理,从形式与内容看,题名都同别的文体相较有所不同,它有特定的表达内容,有特定的撰写方式与表现方式,有自己的文体性质,更有数量的支撑,因此使其自成一体。
首先,题名是以记载游人姓氏为核心,将相关信息简要地刊刻在游人所至之处的山石或石碑之上,如泉州九日山摩崖题名:
郡守丹阳翟思子久、监郡龙溪黄彦臣叔粲、晋江南安令长乐陈毅子中、三衢吕防节之、幕官建阳丘□均平叔、莆田方□□潜礼,同游延福寺,瞻弥陁石像,谒崇应公无等禅师龛,由聚秀圆通阁发秦君蔡公亭白云堂,观菩萨坑,钓龙井以还。元祐丁卯孟冬二十有四日。
这是一篇典型的题名,篇章简短,写实性强,不作夸张、比喻、抒情等修饰性描写,不作繁琐的叙事,与所有纪事文、抒情文不同。
从内容的表现方式说,题名同其他体裁相比较,它是文字艺术、书法艺术、雕刻艺术和所在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综合体,是书文一体,景文一体,情文一体,是书、文、情、景四者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一种文体。题名作为文体最具特点的是它仅存于石上,而不存在纸上。只有在其原生石上,题名才保证其不变的内容。
其次,从文体的性质看,题名是散文,确切地说近似于散文中的游记,但又不同于游记。一般游记就是写作者的所至、所见、所感,见梅新林,俞樟华主编《中国游记文学史·导论》,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2-3页。又见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40页。与游记的写法比较,题名一定意义上虽然也是写游人所至、所见、所感,只是题名不是把所至、所见、所感形诸文字,而是将作者自己雕刻在所至、所见、所感的景物之中,表现的是我心有景,而他人观题名则自然见到我的所至、所见、所感,并见景中有我。这种文章是作者不着一字,要让读者思得其意蕴,以风光为主而以游人为客。也就是作者有意要让后来之人见我所见之景,通过见我所见之景而感我所抒发之情。欧阳修洞见题名者动机说:“亦欲来者想见其风流岁月。” [2]卷8实际情况是,读者也确实力图从这些石刻的题名中感受先人的声情,叶昌炽读栩缘在鄂访得木杪仙人洞题名时,见其中有“亲年八十,步履如飞”之语,叶昌炽遂感受到“令人想见天伦之乐” 就是这样。 [3]354也如美国学者研究山东陕西石刻时说的:“虽然这些刻石的文本和书法可能早已被临摹并传播开来,我关心的则是在这些文本原始的语境中阅读它们的经验,在这些它们被撰写、雕刻然后期待着被读到的地方。” [4]22
另外,有些题名从其文本本身看,俨然也就是一篇游记。如桂林隐山有唐代李渤等八人题名,先述游历所至:
宝历元年,给事中陇西公秘直出廉察于此。太和年既丰,乃以泉石为娱,搜奇访异,独得兹山。山有四洞,斯为最。水石清拔,幽然有真趣。可以游目,可以永日……本文引有关桂林题名皆引自杜海军《桂林石刻总集辑校》,中华书局2013年版。
又如归安县黄龙洞《宋程公许等题名》:
云台散吏眉山程公许,自武林过吴兴,访郡太守东平刘长翁,命其子儒珍偕馆客南郑苏垓,汉嘉赵庭,眉山王橚,载酒拉浚仪赵钥夫,自碧澜堂放船登弁山顶,观太湖,谒祥应宫,窥金井洞,徘徊文节倪公云岩,走赵氏玉林,饭九曲池,取法华院,陟上方,晚饮沈氏小玲珑,金井磨崖上方刻柱皆□东坡先生宝墨。 [5]第一辑第14册,10466
从这样一种角度看,题名与游记更是接近。
再次,从作者或书写者主体看,题名多集体创作,是集体意愿的表达。题名通常含有很多人,却很少题写执笔撰写人的名字。如:
经臣张觐、执中刘彝、志康傅燮,熙宁甲寅六月八日同寻回穴山,饭于是岩,酌石乳之溜,试郝源新芽,香色味相得皆绝,叹赏数四,遂同舟以游风洞。(桂林龙隐岩题名)
邵去华,苏才翁,郭世济,蔡君谟,庆历丙戌孟秋八日游灵源洞。(福建鼓山题名)
道光丁未二月十七日,督学使者昆明何桂清,偕平湖高振锳、上元王至华、阳湖庄敏、萧山来献琛、固始元伟、无锡秦缃业、归安姜赓元同登。夜宿碧霞宫,次日黎明,养云亭观日出。(泰山题名)
陈安民子惠,曹宣符悳辅,章授敬时,吕升卿明父,绍圣三年三月廿三日,冒雨至焦山,食已雨霁,遂跻绝顶,四顾无碍,至者咸适。(镇江焦山题名)
这些题名皆不署名执笔,这样,虽然满眼的名字,但很难判断谁是真正的作者。当然,也有极少数署作者名的,如永州华岩柳宗直执笔题名落款:“元和元年三月八日直题。”整体看来,题名签署作者姓氏的情况十不及一,因此未署明作者的可视为集体创作。
综合以上论述,题名确实可以也应该被视为一种文体。
二、题名的鉴赏价值
题名有鉴赏价值,金石学家早有注意。赵明诚称:“题记姓名往往为赞于其(指《汉武氏石室画像》)上,文词古雅,字画遒劲可喜”。[6]19清人叶昌炽也以为题名“其词皆典雅可诵,其书皆飘飘有凌云之气。每一展对,心开目明,如接前贤謦咳”。[3]348赵叶二人所说题名的鉴赏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即“文词”与“字画”,也就是文辞与书法两个方面。文辞不用说是属于文学鉴赏的范围,而字画也可以说是文学的一种体现形式。题名是一种书法与文辞完美结合的作品,书法是题名的表现形式,而文辞表现题名的内容,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使题名成为一种值得鉴赏的文学体裁。
我们从题名的书法鉴赏价值说起,这是鉴赏题名的起点。
题名的书法鉴赏点有二,一是题名多书法名家作,二是题名书法的贴近性。首先,题名多书法名家所留,本身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在国人,文人所到最喜留题,特别体现在一些有社会地位的名人。《金石文字记》论华岳碑题名时便发现这一问题,说:“唐人题名,今王无异所搨得者通共九十二人,有裴士淹、李德裕、李商隐名。” [7]第一辑第12册,9253叶昌炽也说题名“其人其字,大都出自雅流”。[3]348 朱剑心《金石学》,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第195页引此一段,未标出处。检视题名史,名书法家多有题名流传,如北齐的郑道昭,唐人的李阳冰、韩愈、宋人的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元人的赵孟頫等。这些名家的书法题名自然值得鉴赏,不必多说。而即便题名作者非书法名家,可以肯定也有一定的书法造诣,毋庸置疑。在同游的众人中,能被选出书写题名的人必是书法造诣受到同行者的基本认可,而撰写题名的人也可能自信自己的书法基本是有造诣的,有值得欣赏之处。尽管如此,题名者还会更加用心将字写得再漂亮、再显功力,尽力达到能代表作书人的最好水平的书法成绩,因此题名从形式的角度说是值得鉴赏的。
再者,题名书法诱人鉴赏处,還有其贴近性。贴近性包括两个方面,从书写者来说,其字属于即时而作,是无为而作,不删不改,贴近日常生活,不同于有为之作(如蔡襄作《昼锦堂记》选字而成),因此真实展现了作者的水平。从作者的层次而言,题名中虽有不少名家,但是毫无疑问,一般的未成名成家的书法作者肯定占有绝大多数,其创作水平与普通读者最为接近,与名家并存,雅俗共赏,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种贴近性为鉴赏者带来了愉悦,叶昌炽说:
南宋光尧后,士大夫渡江而南,临安为六飞所止,江皖不啻左右辅。即闽蜀楚粤之区,或请祠归隐,或出守左迁,林壑徜徉,自题岁月。其词……每一展对,心开目明,如接前贤謦咳。 朱剑心《金石学》,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第195页引此一段,未标出处。[3]348
就是对题名成就的贴近性感受。
以上从形式说题名的书法值得欣赏,其实值得欣赏处更在于书法形式下所蕴涵的作者的生命信息,也就是鉴赏者感受到的“前贤謦咳”。在我国从来都有字如其人的说法。众所周知扬雄《法言·问神》中说的“书,心画”为不少批评家所信奉(也有不赞成者)。人们常常试图从书法形式评价体悟前人的形神,欧阳修《集古录》卷六《唐华岳题名》说他对题名的欣赏感受最透彻:
华岳题名……往往当时知名士也。或兄弟同游,或子侄并侍,或寮属将佐之咸在,或山人处士之相携,或奉使奔命有行役之劳,或穷高望远极登临之适,其富贵贫贱、欢乐忧悲,非惟人事百端,而亦世变多故……其姓名岁月,风霜剥裂,亦或在或亡,其存者独五千仞之山石尔,故特录其题刻,每抚卷慨然,何异临长川而叹逝者也。
又有读者直接从题名着眼评价人格。广东肇庆七星岩存周敦颐题名两段,《菉竹堂稿》作者《跋周元公题名》从其字画入手评价周敦颐的道德风尚说:
茂叔书点点画画,端重沈实,无一毫苟且姿媚态,观者可以想见先生道德之风。 [8]卷8
又如桂林中隐山钟得舆题名写他看到十六年前父亲钟震的题名,颇有感触,说:
长沙钟春伯……后十六年,敬为先清敏拂尘,男得舆拜手书。
这是因为凡题名皆是勒于作者亲到之处,其间的一草一木都容易使后来读者看到那些镌刻于石壁上的字迹,浮想联翩,想到作者的音容笑貌,他们挥动如椽巨笔,他们眼望山川流峙,指点江山议论风生,一时恍如走进了历史之中。刘勰说的“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于此最易实现。这与题名人希望被后来者理解赞赏的期待是一致的。
题名是一种以雕刻书法为形式的叙事文。这种雕刻书法的形式,有立体感,张大了书法的形象性,增加了题名的美观,以字见人,也就因此成为特点,成为作者表现存在的独特形式。但书法的文辞意义在这方面作用更明显、更直接、更值得鉴赏,更显出其文学的特质。
题名文辞丰富,多于变化,每篇题名的时间表述,或以年号纪年,或以干支纪年,或以生肖纪年,或以摄提格纪年,或几种方法共用。记月记日方式更是多样,通常都用别名替代。替代之词如每年的二十四节气春分、立秋之类,工作日的三休上、中、下浣,每月晦、朔、望日,一年当中四季春夏秋冬的孟仲季,一些特殊的日期上元、上巳、中秋、寒食、清明、中秋等。又有皇帝的节日如瑞庆节之类。还有不同的籍贯表述、不同的职位表述,人名字号的参差错落,形成了文辞的音节变化,且增加了知识性。文辞的这种音节变化、这种知识性提高了题名的可读性,也就是其鉴赏价值。
题名的内容丰富同样值得鉴赏。题名记游往往会涉及家事、国事、友朋之事,就单篇而言,篇幅不长,内容简单,但如果将其作为整体看待,就有着丰富的内涵。题名写作者亲见之景、亲闻之声、亲行之事,题名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书法风格,不同的书写字体,各具风采,往往都是集中刊刻写在某一区域,甚至某一具体的山体或者石件之上,一起呈现在读者眼前,这就形成了一道文字的风景, [4]21让人目不暇接。这道文字风景以山水人文景观为背景,相映生辉,其鉴赏的价值从而得以倍增。
题名的鉴赏价值,最在于它是一种雕刻书法与文字与山水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的作品。题名赋山水人文以生命,山水人文给文字以灵动,从而使得题名成为一种大自然、人类社會与人的心灵相契合而成的难得的美文,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而回味无穷的作品。清人叶昌炽在肯定题名的文献价值时首先是肯定题名的鉴赏价值:
一曰题名。登彼西山,岘首留名之想。送君南浦,河梁赠别之言。或萧寺笼纱,续僧寮之佳句。或苔床拂缛,记仙洞之游踪。况夫游子山头,逐臣泽畔。冷泉判事,倥偬余闲。炎徼投荒,凄凉终古。于斯时也,山川登眺,俯仰兴怀,选石留题,以记鸿爪。其人其字,大都出自雅流。某水某山,从此遂留古迹。姓名年月,皆考证之攸资。子弟宾僚,亦牵连而并录。此唐以后石刻,惟题名为可宝也。 [3]348
三、题名是文人档案
题名皆为游客所留,以记录游客信息为核心,内容独特,围绕游客信息而成文。这些游客多是文人,文人喜欢题名,所到之处雪泥鸿爪,如整体检视,它便如一生行迹的档案,可见作者籍贯家族、生平履历,可见作者交游贤愚,从而对一个作家有更完整的了解。
题名记录了一个游客的最基本信息。包括游客的籍贯、姓氏名号、某时行某事至某地。如郑述祖题名掖县云峰山云居馆,几乎描述了一生的任职:
司徒左长史、尚书侍中、太子少师、太常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左光禄大夫、北豫州大中正、瀛、赵、沧、冀、怀、兖、光行正十州刺史郑述祖云居馆之山门也。天统元年九月五日刊。 [9]第一辑19册,14476
题名记录着游客的家庭活动。一家人共同出游,共同留下名字,共同留下履历、籍贯,如宋人程琳在华岳庙的两次题名,先后题名家人有儿子太常寺太祝嗣隆、嗣弼、嗣恭、嗣先,侄男太常寺奉礼郎嗣直等。宋人唐懋做广西转运判官在桂林白龙洞、龙隐岩、雉山岩都留下题名,留有其家人的名字钢、铢、铨、锡。练山甫在伏波山题名有儿子宗袞、宗元、宗夔,还有孙子练应、外甥潘希孟的名。有些题名一家几代人前后相继,如宋代宣和年间李邦彦在桂林龙隐岩有题名,淳祐年间又有其子李曾伯题名。陈昭嗣任静江府通判,淳熙年间在象鼻山题名,绍定年间儿子广南西路转运判官陈畴也在象鼻山题名。王祖道与儿子王孝先、钟震与儿子钟春伯等在桂林题名同是这样。更有一家人题名持续几百年,桂林普陀山四仙岩有宋人方信孺题名,三百年后的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他的后人方寿卿在靖江府做官承肤使遂题名其后。
题名记录着游客的官宦生涯,甚至任职过程。如桂林龙隐洞有宋人胡宗回等五人题名:
朝请大夫直龙图阁知桂州兼安抚经略胡宗回醇夫、朝奉大夫转运副使程节信叔、朝奉郎提点刑狱曹辅子方、朝请郎转运判官程遵彦之邵、承议郎提举常平徐常彦和,绍圣乙亥季秋甲辰同游。
此其中每一个人的题名都详述其官职(贴职、职事官)。题名记录人的升迁过程,程琳在华岳庙题名最为典型,第一次丁亥岁六月(1047)题名官职为“推诚保德功臣宣徽北院使武昌军节度鄂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光禄大夫检校太傅使持节都督鄂州诸军事行鄂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陕西路安抚使兼鄜延路经时使,马步军都部署判延州军州事管内劝农使,上柱国安定郡开国公食邑三干九百户食实封七百户”。及两年后也就是皇祐己丑(1049)三月十六日华岳庙程琳再题名,便是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接着三月十九日被差判大名府兼留守司事河北安抚使,同月二十八日被诏入觐,四月十八日再经华阴恭谒岳祠。 [10]第一辑第四册,2384前后联系而看即是一段详细的升迁档案。
题名记录着游客的交游状况,每一篇题名就是一件交游图。通过不同的题名,可见不同的交游关系,可见有官员之间的交游,如上例朝请大夫直龙图阁知桂州兼安抚经略胡宗回醇夫、朝奉大夫转运副使程节信叔、朝奉郎提点刑狱曹辅子方、朝请郎转运判官程遵彦之邵、承议郎提举常平徐常彦和。有官员与幕僚的交游,如《两浙金石志》载石屋洞摩崖南宋宰相贾似道与廖莹中等三件题名。有俗人与僧人的交游,如《粤东金石略补》载广庆寺东坡居士与吴子野、何崇道、颖堂通三长老题名。通过异地题名,还可见一人的往来迁徙,如福建莆田人陈谠福州、泉州、桂林、贵港有题名,福建莆田人方信孺浯溪、连州、桂林、宜州有题名,河南李曾伯游宦湖北襄阳、广西兴安、桂林有题名等。又见不同地区人员的交游,如泉州九日山刊刻“河南程砧之吉老提举舶事以课最闻,得秘阁移宪广东”六人饯别题名,有金华的王□季,永嘉薛伯宣、天台鹿何、浚仪赵庠夫、莆阳陈谠与蒋雝元肃。又如桂林南溪山刘仙岩有景定五年(1264年)刊朱禩孙等题名,包括阆中任忠益、眉山朱景行、安溪杨已千、番易舒文英等六个地区九个人。镇江焦山有嘉庆十三年四月二日长白额勒布、长沙张显明、会稽张驭先游焦山观《瘗鹤铭》题名记,这是东北人与湖南人与浙江人走到了一起。
题名信息真实、稀有,许多信息甚至只在题名中存在,对于研究文人生平业绩有其他文字不可比拟的功用与价值,从后人借助题名解决问题者可以看出。如黄庭坚在安庆天柱山游历,其孙黄为作《山谷年谱》,即引其在天柱山题名。题名今仍存天柱。苏轼海南北归,过广庆寺留有题名:
东坡居士渡海北还,吴子野、何崇道、颖堂通三长老,黄明达、李公弼、林子中自番禺追饯至清远峡,同游广陵寺。元符三年十一月十五日。
王宗稷《东坡先生年谱》、查慎行作《苏诗补注》(卷四十四)、孔凡礼作《三苏年谱》引以为断。陆游在焦山题名,于北山作《陆游年谱》也引以为断。而胡宗懋编张栻《张宣公年谱》因不知桂林有张栻与周椿等十四人冷水岩淳熙五年闰六月题名云“闰六月朔旦北归”而将张栻北归时日付阙,则是从反面对题名价值的肯定。
以上从文体价值、鉴赏价值、文献价值等方面,论述了题名的文学研究意义,但这一切价值都是建立在它的文物性之上的,就是题名的不可移动性。题名是一种不可移动的文物,如果一旦发生了移动,则题名的所有意义便大打折扣。比如《北京圖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录有《王鼎等题名》:“嘉靖丁亥二月二日,洛东王鼎少峨,叶桂章江涯,王懋空谷,王官蒙溪胡侍同登。” [11]第54册,141又如嘉靖庚子年(1540)种云汉等人登山题名, [11]第55册,52嘉靖三十八年(1559)甄敬巡陇右与冯惟讷同游题名,都不知同游何地。[11]第56册,39这样,整篇题名不但失去了文学意义,也失去了文献意义,因此成为没有意义的片纸。
题名对文学研究是有意义的,文人所至喜欢题名,叶昌炽说“苏文忠笠屐所至,最好留题”,[3]348只是因题名形式简单,鲜见有个人文集录入,更不见总集载选,遂也就无人将其以文相待,至今未见学者专论,这是文献史、文学史研究的一大疏漏,是文学鉴赏家的一大疏漏。
参考文献:
[1]陆和九.中国金石学:正编[M].据1937年版影印.
[2]欧阳修.集古录[M].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叶昌炽著,柯昌泗评.语石·语石异同评[M].北京:中华书局,1994.
[4]韩文彬.文字的风景——早期与中古中国的摩崖石刻[J]. 徐胭胭,译.邱忠鸣,王新,校译.艺术设计研究,2011(2),2126.
[5]阮元.两浙金石志:卷十一[M]∥石刻史料新编:第1辑第1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
[6]赵明诚.金石录[M].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7]顾炎武.金石文字记[M]∥石刻史料新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
[8]叶盛.菉竹堂稿[O].清初抄本.
[9]毕沅,阮元.山左金石志[M]∥石刻史料新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
[10]王昶.金石萃编:卷128[M]∥石刻史料新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
[11]徐自强.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G].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凤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