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福霞
(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子宫肌瘤是当前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妇科良性肿瘤疾病,临床统计显示[1],黏膜下子宫肌瘤约占所有子宫肌瘤患者的15%左右,对患者身体健康及家庭幸福造成严重影响。本次研究将分析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本次研究中6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入院时间均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30例)患者年龄由低至高25~42岁,平均(31.4±2.5)岁;对照组(30例)患者年龄由低至高25~42岁,平均(31.2±2.4)岁。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院检查结果显示其宫腔深度均<12cm、黏膜下子宫肌瘤直径均<5cm、子宫未出现癌变组织,符合宫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要求。
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由医生明确患者黏膜下子宫肌瘤位置、形态、大小、瘤蒂附着点后完成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有肿瘤直径在3~5cm的应在术前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确定肌瘤缩小至合适程度后进行手术。医护人员为患者实施静脉麻醉后对其阴道进行常规消毒,确定宫口扩张至11cm后即给予5%葡萄糖液持续灌流,使用事先准备的电切环为患者宫腔内置入电切镜,全面观察患者子宫内部情况并依据其肌瘤实际位置、形态、大小、瘤蒂附着点选择合适的手术类型,整个手术进程均在B超监视下进行,术中液体介质量≤3000ml,术后切除的病理组织送往病理实验室进行检查。
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整体住院时间等指标。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整体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s)
组别 手术持续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体温恢复时间(h) 肛门排气时间(h) 整体住院时间(d)观察组 34.5±8.2 10.5±6.6 3.5±0.6 9.2±1.8 3.1±0.4对照组 72.1±10.6 110.4±102.7 7.1±0.9 31.2±1.8 6.2±0.8
女性身体是否健康对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目前我国患上妇科病及宫颈疾病的人数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患者的年龄在不断降低[2]。临床统计显示[3],当前我国临床最常见的妇科病是乳腺癌和宫颈癌,对女性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均造成严重威胁。而子宫肌瘤虽然属于良性肿瘤类型,但其病发位置位于女性子宫内部,很容易引发女性子宫出血、子宫疼痛、腹部包块等症状,病程漫长及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不孕不育、贫血流产等症状,对女性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损害。
当前临床针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方案众多,总体分类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适宜病情较轻的患者,但长期药物治疗很容易引发女性患者体内激素指标变化,并不适用于拥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同时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手术持续时间较长,术中需要依据患者术前检查结果剖开腹部,人手直接切除患者子宫内肿瘤组织,一旦手术操作不当就很容易引发患者子宫组织损伤。而宫腔镜手术相较于上述两种治疗方案,首先其全程在B超监视下完成手术操作,能帮助医生更加全面的观察患者子宫内实际状况,避免肿瘤组织切除时的遗落现象;其次宫腔镜手术切口较小,医生使用电切环即能完成对患者子宫肌瘤组织的切取,避免患者腹部组织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也避免了手动操作可能引发的患者子宫组织损伤。因此宫腔镜手术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及全面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4],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能有效提升患者妊娠及足月顺娩率。而本次研究单独对比两种手术效果,结果显示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效果显著,患者手术时间更短且恢复速度更快,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冯九香.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6):48-49.
[2] 周燕飞,梁伟萍.黏膜下子宫肌瘤类型对宫腔镜治疗后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3):251-254.
[3] 申 健.宫腔镜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260例临床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4):351-352.
[4] 吴志军,许园姣,古岳东.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2):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