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彬
摘要:节水灌溉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经济效益上,灌区节水技术改造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在社会层面上来说,这项技术可以增加粮食产量,为农民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从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从环境保护上来说,这项技术节约水的利用率,有效的减轻植被枯死,土地沙化,沙尘暴天气增多,空气质量下降等危害。
关键词:水利工程;灌区节水;节水技术
节水技术作为水利工程灌区节水中的重要环境,为提高灌区灌溉效率有着突出表现。不仅可以实现有效储存水资源,以备满足干旱季节作物生长过程中灌溉需求,同时还能有效的实现节约用水,水资源合理利用化。
一、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设计不单单是水利工程建设设计中的要点,同时也是为提高灌溉方式以及灌溉效率作出的改进措施,所以,灌区节水技术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讲究科学性与合理性,促进农田、水利设施成为一套完整的灌溉系统。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实现,可以促进农业发展,主要表现有两点,第一点,改变了传统灌溉方式中以农作物为重点,忽略对灌溉技术了解与重视的观念,而利用节水技术,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还能够积极的对灌溉技术进行研究;第二点,在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影响下,使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更加重注科学化、合理化,提高水利工程发展。
二、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使用的重要性
我国的农业生产还是占很大的比重的,但是,水资源的不足制约了农业的生产,在很多农业生产的区域,都出现了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农作物不能得到良好的灌溉。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能够使农作物得到充分地灌溉,而且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三、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设备存在问题
节水灌溉的设施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设备的功能不全,而且不能实现灌溉的协调,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标准,很多节水的设备使用的时间不长就出现了故障,增加了灌溉的成本,而且,也不利于节水灌溉的推广,节水灌溉的推广效果不好。
2.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在推广方面存在局限性
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所以,在东部地区,水资源不是特别匮乏,所以,当地的农业户的节水意识并不强。在对节水灌溉的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也没有健全的法规,节水技术在推广方面还没有完善的机制,在管理的过程中比较分散,水资源在调度的过程中形式单一,导致了那些真正水资源匮乏的西部地区不能获得充足的水资源。
四、灌区改造技术
1.以渠道衬砌、渠系及建筑物配套为重点
建设期间要针对渗透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在基层中使用防水材料来修筑,用砌块堆砌底衬。这样在输水期间不会出现渗透,涉及到管道安装重点考虑才来的防腐蚀性,金属材质长时间与水分接触很容易氧化,受到碰撞便会破损。建设期间需要对管道进行防腐处理。
2.以井保丰、井渠结合、井库联合调度
受黄河调控力度加大和降水量减少、工业与生活用水量增大的影响,灌区可引用地表水量被挤占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因此在灌区发展过程中,应根据区域水资源状况,按照宜渠则渠、宜井则井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计划,强化灌区内水资源优化配置,坚持走以井保丰、井渠结合、井库联合调度的路子。
3.灌区节水技术改造要做到细节化、环节化
3.1在水资源调配上,黄河调控和降雨量减少,工业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等原因致使灌溉用水背大量挤占,这就需要我们采取以井保丰,井渠结合的策略。
3.2水资源运输上我们应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如针对灌区渠渗漏情况严重的问题,我们应该注意水渠在建设时,尽量采用一些渗漏情况不明显的材料修筑水渠,这样就可以减少渗漏。
3.3在农田灌溉环节上,应做到灌溉技术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灌溉过程中出现的大量蒸发、灌溉不均匀等问题。灌溉时地面状况也会影响灌溉的用水量,灌溉前应做到土地平整化、畦田化,可以缩短灌溉時间,提高灌溉均匀度,提高灌溉用水的效率。灌溉时还可以采用局部灌溉方式,局部灌溉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透气度,对于根系吸收水分和其他营养成分比较有利,在节水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作物产量。
3.4在农作物吸收上,可以应用农学知识,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如作物在某些时期生长时不需要太多的水分,灌溉时只要不充分灌溉即可,这样仍旧可以保证作物的产量,所以掌握农作物生长规律,做到适时适量灌溉,也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一个有效措施。
3.5在进水方式上,采用间歇灌溉,间歇灌溉利用了土壤的自封闭原理,形成封闭层,加快水流推进速度,减少深层渗透,灌溉更均匀。
4.搞好土地平整,改造沟、畦尺寸
施工前如果土地区域内存在明显的凹凸现象,可以碾压平整,确保使用期间的水流速率。渠道的流经途径以及角度设置也关系到灌溉期间节水性能能否正常实现,但这部分设计以及施工任务必要在平整的土地环境下进行。由此可见平整处理的重要意义,技术结合方案设计共同进行,可以提升施工建设效率,使用性能也得以发挥。
(作者单位:162400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蒙古族镇农村经济技术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