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宇
摘要:森林作为国家重点保护的资源,是人们生存环境的净化大使,在森林资源充足的背景下,可有效促进生态平衡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反之,资源短缺也势必会影响到各方面的发展。目前,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到森林健康发展,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已經进入病虫害发生原因调查中,并结合现代科学发展水平,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本文针对营林技术对抑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及无公害防治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营林技术;森林病虫害;发生原因;无公害防治;策略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无疑是对森林造成一种破坏性的影响,为了有效地控制森林病虫害发生,我国林业部门已经针对防治工作展开全面研究与实施,并加大了防治工作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全面支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展开。而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而言,营林技术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一定的作用,并且在合理地利用下,可以有效抑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促进无公害防治工作质量与效率提高,为森林健康发展提供更高的保障。
一、营林技术对森林病虫害发生原因分析
森林病虫害的形成对森林发展影响非常大,而引发病虫害的罪魁祸首就是那些能够影响树木正常生长,甚至发生疾病,造成亚健康生长或者无法健康生长的昆虫与害虫。我国通过森林病虫害的治理措施研究,出台了相关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并提倡以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保护为防治策略研究方向。而落实科学防治策略是一个长久性的战略过程,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细小环节都要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观念与措施的融入,并且需要将防治观念转向预防观念发展。任何种类的森林病虫害发生前都有相应的预兆与反映,对病虫害发生的预兆信息及时掌握也就了解到了病虫害将要发生的事件以及初发阶段的严重程度,而对这一知识了解后更应该加强科学方法的指导与实现。
营林技术对森林病虫害发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在营林管理中,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视度不够高,没有成立专门的病虫害防治与管理部门,没有做到依法保护森林,更没有做出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进而造成森林病虫害发生时束手无策,任其发展,严重到大片森林遭殃,植被受到影响,树木成疾,森林资源产生量逐渐递减,危及到社会、经济、生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随着全球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外来森林病虫害侵袭变得更加严重。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至少有外来入侵植物380种,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近1000亿美元,可以说生物入侵是一个破坏森林,破坏生态平衡的最重要的因素。
二、营林技术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意义分析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及植物检疫方法多种多样,比如生物控制的方法,物理控制的方法,人力控制的方法,都能提高造林的等价性。同时提高造林技术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根本措施,应贯穿在整个森林的生产过程。提高营林技术的主要措施如下:①对不同品种和密度的抗病虫害能力进行生物技术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②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适地适树;③营造混交林,避免单一品种,实行科学造林;④严格造林苗木检疫,预防病虫害的发生;⑤选择良种壮苗上山造林,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抗病能力;⑥合理采伐林,保护森林植被促进多层次的植被生长,改善林下卫生条件。
实践证明,上述措施,可以保证植物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虫能力,增加昆虫和鸟类等天敌,提高森林对病虫害控制能力。同时,适当的修剪,施肥,浇水,除草,松土等抚育措施可以提高森林对病虫害的抗性,这些都是营林技术对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三、营林技术对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控制探析
森林资源作为生态环境的主体,在环境保护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森林的过量采伐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全球森林资源的减少,使一些珍稀物种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保护森林资源需要完善我国林业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强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
1、转变观念,建立创新的控制策略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控制必须建立“健康森林”、“森林健康”的新概念,实现以下新的变化:治疗预防;由临时为主转变为永久性的控制策略;防治管理,项目治理转型的防治;防治技术,从化学控制转变为生物控制。
2、要积极加强预防,促进林木健康生长
森林病虫害防治和完整的森林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辩证关系,根据现代生态学理论,通过以森林控制技术为基础,以森林植物检疫和生物防治为重要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去除森林群落在发展过程中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因素,比如病害和虫害,增加森林健康成长的有利因素,促进树木的健康成长。
3、营造混交林,促进良好森林环境的形成
人工造林应混交,混交森林凋落物层可以形成腐殖质层,而且它很容易分解。此外昆虫种类较多,一些昆虫尽管对树木的破坏小,补充宿主却是某些寄生性天敌,它能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森林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植物病虫害的控制或抑制。因此,人工造林技术应该适用于树的各种育种措施,加强对物种的抵抗能力。同时,也应选择适当的树,适宜种源的种类,尽可能地引进外来物种的发展。在混交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混交方法(针叶和阔混、针叶和针叶,乔木和灌木,灌木和灌木等混交模式)。
4、坚持封山育林,提高森林的保护性能
封山育林是减少森林植被被人为和家畜破坏,通过补植套种促其逐渐形成混交林,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通过人为手段,排除人为的干扰和破坏,利用天然下种或树木萌芽更新和人工促进植被恢复的再生方法。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逐步增加森林的抗性,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森林的保护性能的重要途径。
5、保护有益昆虫,抑制害虫的发生和传播
在森林中生存着大量的寄生蜂、捕食性昆虫、鸟类和其它有益生物,它们在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繁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护这些有益生物。此外还可以逐步改造纯林为混交林,引入一些符合其生活条件的食虫鸟类,增加害虫的天敌,以减少害虫的数量和病虫害发生频率。
参考文献:
[1] 李娜.森林病虫害高发原因及控制对策[J].河南农业,2016(8).
[2] 朱晓辉,李国清.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与无公害防治[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