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基层党校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研究

2017-05-21 19:35刘远良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9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党校党员干部

刘远良

基层党校肩负着对党员干部群众在党性修养、理论基础和业务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任务。能否充分发挥好党校的各项工作职能,并结合当前本地方发展实际,使党校能够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党和政府打造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擔当的党员干部队伍乃是当务之急。

一、当前贫困地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劳动力流失严重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的原动力。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面对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的现状,要想真正使农村各方面得到扎实的发展、取得切实的效果,就势必要解决劳动力流失问题。这个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谈发展便也就无异于纸上谈兵、不切实际。

作为基层党校,针对这一迫切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的棘手问题,怎样去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调研,是当前将要着手开展的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为县委政府在作出有效决策时当好参谋助手必要条件。针对这个问题应该重点注意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农村流动人口相关情况进行细分。比如农村流动人口的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流动性区间(流动频次)、务工人员分布、工作性质及类型、工资收入、务工所在地消费水平等,通过对这些基本情况的详细调查和了解,做好对不同工种的人员的分类,发现其中的技能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等;二是对本地各行业发展所需人才情况进行摸底。这一摸底的主要是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做好针对性研究,即通过对外出务工人员相关情况的准确把握,结合本地发展需要,找到结合点、突破口,让流动人口回流具有基本的可能性,同时也为做好对回流人员的安置工作做前期准备;三是对本地相关创业就业政策做充深度了解。通过对相关政策的深度了解,结合本地实情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实际,挖掘可供利用的所有政策资源,一方面可以有助于做好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劝回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真正帮助回流人员创业就业。

(二)项目发展收效不明显

项目发展收效不明显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项目落地缓慢。不少贫困地区并不缺少发展的思路和方法。然而,很多的发展思路和方法因为多方面原因导致落实缓慢、滞后甚至是搁置或放弃,比如缺少资金支持、投融资渠道少、人力资源短缺、多头发展导致的资源分散化等等;二是项目的后期推进乏力。不少地区虽然也做起来了一些经济发展项目,但是,由于对产品的推广宣传、市场开发、市场调研等不够,导致很多的产品只限于区域内销,造成了项目引进相对容易却难于走出去的尴尬,引致市场过小的现状,还引发了因为成本高、销售渠道单一、市场供给充足、市场需求小、竞争激烈而在原产地高价销售的市场怪象。

(三)群众发展积极性难以被充分调动

很多贫困地区似乎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党员领导干部干劲足、有激情、有想法,但是群众却持续观望、犹豫不决、驻足不前,导致很多群众的积极性还未被调动起来不少干部的积极性却被消磨了。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部分群众的风险承担能力差。很多群众之所以持续观望,就是因为他们觉得潜在的发展风险很大,自己难以承受;二是部分群众的进取意识不强。在农村有些40岁左右的男性劳动力,沉湎于得过且过的生活现状,存在着“半斤酒、一张床、每顿有点裹腹粮”就行的消极思想。

二、基层党校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如何发挥作用

(一)创新培训模式、筑牢基层基础

基层党校应当因循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要局限于单一的搞党员干部培训,却忽视了对广大群众的教育引导,不能将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割裂开来,而应设计这样一种培训模式,也就是“党员+群众”“干部+群众”“党员干部+群众”的培训模式,这样既有党员,又有干部,还有群众的课堂,一定是特色的课堂,大家彼此之间有交流、有互动、有监督、有进步。我们党校要做的就是,帮助挖掘群众思想、解读干部发展思路,架起一条能有助于促进干部与群众思想交流的桥梁,为他们搭建平台,创制思想熔炉,锻造思想武器,让他们增进交流,加深理解,加强合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消灭贫困、打败落后,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聚拢干部群众、搭稳沟通平台

这样的一种特色培训模式,主要是基于当前这样一种现状:“干部的发展思路不为群众所全面了解,群众的发展顾虑不为干部所洞悉。”,导致干部群众不能同心同德、凝心聚力,继而就出现了干部与群众思想上两条线,虽然党员干部也在一心为着群众着想、群众也在试图朝着党员干部靠拢,但似乎总有那么一股力量在他们之间排斥着彼此,就好似两块同极相向的磁石,再怎么也无法使彼此真正吸在一起。当然,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外力,给他们调整一下方向,只要方向对了,他们所呈现出来的吸力是巨大的,而这个施加外力的角色就落在了党校的身上。党校需要深刻了解党员干部群众各自的定位和意图,然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找准问题根源、打通疏浚渠道

对于干部的培训要注重思维的锻炼和激发,对于群众则要针对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等不良精神状态对症下药,属意去调动其积极性,积极性实际上就是源自内心的一点波澜,想办法去打通阻塞群众内心深处那滩静寂的死水的渠道,使之变成源头活水。

(作者单位: 561300中共关岭自治县委党校)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党校党员干部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广电媒体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关爱报道”的探讨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党员干部要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