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华
摘要: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信息化成为了时代发展的标志,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应用极为广泛,农业发展也不例外。农业经济信息化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纵观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并不成熟,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必然会影响到現代农业的顺利发展,必须要重视起来。基于此,文章较为细致地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能够促进其更好地发展,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1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处于农业经济的转型期,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重要性可见一斑。另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也提高了农业科研的能力,一大批科研人才脱颖而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也增加了农业经济的收入,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得到了提升。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应进一步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使农业的生产效率得到切实提高,进而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2 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要有效开展,必须要有基础设施作为支撑。而现实的情况是我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农民群众获得信息的方式还较为落后。
2.2 信息资源开发缺少前瞻性。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互联网所含有的信息量很大,但能够指导、预测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却少之又少,这显现出我国对于信息资源的开发缺少一定的前瞻性。
2.3信息化建设人才相对不足。人才也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因为信息的采集、分析、储存等环节都需要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来操作。但现阶段我国这方面的人才并不多,这大大地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2.4 信息化意识淡薄。农民群众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对于计算机知之甚少。这就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意识淡薄。另外,有的地方的政府部门也没有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行足够的重视。
3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一个健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相关的部门要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有一个深入的认识,认识到其对农业发展所能够起到的巨大作用,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体系,实现网络的户户相通、家家覆盖,使各种信息能够实时传递给广大农民群众。组织农民群众关于互联网的讲座,使他们能够利用网络及时获得需要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判断,应用于农业生产。
3.2 信息共享,提高服务水平。建立管理农业信息的交流平台,将农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也就是建立农业信息网站,广大农民群众就能在此查询到需要的信息,也就是农业公共数据实现了共享。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工作,加强农业信息源和信息渠道的发掘,使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得到最大化满足,不仅如此,涉农企业和相关的部门也能够实时获取需要的信息。要积极挖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中来,争取与通信运营企业和广播电视传媒等企业进行更为深层次的合作,这样不仅能够大大降低建设的成本,还能够提升服务水平,使服务向着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方向发展。
3.3 加大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各大高等院校不仅要教授信息化人才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成为综合型人才。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可见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总而言之,人才是关键。应提高这方面人才的薪资待遇,使更多优秀的人才能够留在农村、扎根农村、奉献农村,将学到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进而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也可建立相关的培训机构,将更多新的知识得以推广,为人才不断充电,保持知识更新,加快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建设速度。
3.4 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培训
(1)加大对农民群众的培训工作,普及关于信息化建设的知识,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通过培训农业生产经营者,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增强信息化的意识。
(2)加紧建设农业信息服务团队,可采用逐级培训和在线培训等形式来提高信息服务人员的素质,加强对各级信息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可建立一支农业信息化专家团队,致力于培养同时具有扎实信息技术知识和掌握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也可以尝试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高科技人才来参与研制开发农业信息技术,为建设农业信息化提供智力支持与帮助。
4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不难发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在农业发展种所能够起到的巨大作用,对于这一点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历史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来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实现农业的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