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铁
摘要:病虫害受到种植环境、种植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改变作物的病虫害,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病虫害深受其影响,给统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防治病虫害成为大田作物管理的首要工作,下文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大田作物 病虫害 防治
前言: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地理环境较为复杂,自然灾害频发,农作物病虫灾害成为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给经济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为了保证生产,防治病虫害成为大田作物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病虫害的种类与症状分析
要想防治大田作物的病虫害,首先就需要对病虫害的发生原因详查,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治,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在不同阶段,农作物的生长特征是不同的,所产生病虫害也是不同的。
1.1 鉴定病害方法
第一,鉴别真菌、细菌、病毒
鉴别真菌病害就是根据病菌的形态进行鉴定,一般会在病组织表面上产生子实体,如果诊断出就可确诊为病害。
细菌病害的鉴别则是取小块受病组织,使用显微镜进行检查,如果有病害就会有细菌从组织的受害部分溢出。
病毒病害的鉴别则不能依赖普通的显微镜,需要采用电子显微镜,病毒属于非细胞形态生物,线虫病害与寄生性种子子植物引起的病害,可用放大镜检查到,比较容易与上面的病害区别。
第二,病状
病状就是指植物发病后的状况,主要是病后的生理、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化。
第三,病症
植物发病部位的外部或内部所依附的各种各样的病原物。
2.虫害的种类
除了病害,虫害对大田作物的生长同样有重要影响,同样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避免虫害的灾害,提升大田作物的产量。
2.1 昆虫
昆虫是指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生物。共同特征是“四翅并六足”。身体分头、胸、腹3大体段;有3对分节的胸足;胸部大多有2对翅;头上长有1对分节的触角;外骨骼,长在肌肉的外面。
变态:卵至成虫羽化期间所经历的形态变化称变态。可分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其中,不完全变态是指卵→幼虫→成虫的过程,如:蚜虫,叶蝉;完全变态是指卵→幼虫→蛹→成虫的过程,如蛾类。
2.2 螨类
螨类是指蛛形纲蜱螨目的生物。其发育过程可概括为卵→幼虫→若虫→成虫。
2.3 线虫
线虫是指无脊椎动物线形动物门线虫纲的生物,分头、颈、腹、尾。
3.防治方法
病虫害的防治需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同时在栽培过程中也可以做好防治工作,轮种、冬翻、间种、开沟、除草等都具有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3.1 生物防治
这一方法最大的优势是没有副作用,就是利用有益昆虫,包括蚜虫、瓢虫,消灭其天敌的害虫,达到虫害的防治目的。
3.2 化学防治
与上一方法相比,这一方法立竿见影,但副作用也较大,病虫害很可能会产生抗药性,无法达到预期的防治目的,而且化学防治是利用药剂进行防治的,对环境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人们的健康。
4.大田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4.1 多采用抗病品种
病虫害的控制工作难度较高,必须要从源头做起,提升作物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因此,农民要选择具有抗病、抗虫性能较好的农作物品种,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该方法的优势是经济、有效。因此,推广难度不大,只要进行合理的规划,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優化生产。
4.2 建立并完善大田耕作制度
过去的生产结构无法满足今天生产的需求,必须要做出调整,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成本高,而且还无法实现产品质量的提高。因此,可以进行轮茬作业,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同时提高抗病虫的能力。针对寄生性强、寄生植物单一遗迹较小的病虫,还能恶化其对食物条件,因为无法寄生而自己死亡。
4.3 合理使用药剂
农药的优势不可否认,但其仍然存在缺点,因此,农民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的搭配药剂,达到增效、兼治的目的,但在混用前必须要严格实验,合格后方可投入到生产使用中,减少病虫害的危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田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结合到物种、气候与生态环境等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坚持以预防为主,最大程度的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证农产量的质量,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