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菁
电供暖的安全和价格问题是消费者最关心的话题。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电供暖专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阐释了电供暖对人体不构成伤害的缘由,并指出有必要利用电力剩余,发挥高转化率及利用率等技术优势,推动电供暖行业发展。
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专职副会长、电供暖专委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贺威强调,此前由于《国家暖通设计规范》对电供暖的应用限制,电供暖无法推广为量大面广的主流行业。近年来,中国电力市场已从过去的紧俏变得充足,因此我国对电供暖市场发展的约束消失,目前已有21个省区市实行“煤改电”政策。电供暖行业有望通过错峰平谷等方式,实现“剩余电”“垃圾电”的再利用。作为国资委主管的行业协会,中建协电供暖专委会将进一步严格标准化管理,推动电供暖行业的健康发展。
煤改电等政策利好
中国电供暖行业始于16年前。在电力紧张时期,高品位的电能直接用于转换低品位的热能采暖一直被视作浪费。目前过剩的电量及其难以存储的特点,客观上为电供暖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前些年,中国建设了大量的火电、风电设施,而现在火电站、风电站全盘亏损,主要原因是用户不够,卖不出去。发改委数据显示,2015年火电电力过剩51%、风电也存在大量的电力过剩。2017年国务院文件表明,不允许再建设任何一个新的火电、风电项目。”贺威说,“电供暖企业恰恰可有效利用目前过剩的风电、火电设施,减少电力浪费对国家经济带来的损失。”
“通俗地说,我们用的是垃圾电。”贺威强调,“我国电力资源稳定,装机容量世界第一,在冬季和夜晚存在着发电量过剩而无法存储的浪费现象。大量产生剩余电量的时间段,也是电供暖行业需要大量用电的时间段,集中在冬季和夜间,这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契合点。”
谈到多年前《国家暖通设计规范》对电供暖行业的限制,贺威称:“该规范是以前电量不够的年代制定的。虽然规范提出不允许大量使用电加热产品作为供暖源,但规范的下一句话就是,当和地方法律法规冲突的时候,按照地方的法律法规进行。目前,全国有21个省区市已发出正式的文件,全盘支持‘煤改电。也就是说,当标准和政府的法规冲突的情况下,通用惯例是按照当地法規执行,而不是按照标准去执行。此外,电供暖相比燃煤供暖更具环保优势。”
对电量过剩这一观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冯永晟表示,电力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剩,但要准确理解这一说法,否则可能导致偏颇。电力不同于普通商品,不能等到缺电了再建电厂,否则由此导致的社会经济损失会很大。电力产业必须重视容量的长期充裕度,这个充裕度在形式上就表现为“过剩”,但这是必要的过剩。在合理的充裕度之外,是否还有更多低效率的过剩,这是很可能的,这部分恰恰是电力行业需要消除的。
针对电供暖只在冬季运行,容易造成设备闲置的质疑,电供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重庆智酷热能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华东表示:“由于电量难以储存,我们错峰平谷地运用着电力设备产生的‘剩余电量。中国夏天还存在拉闸限电的情况,但冬天是过量的。电供暖不是让电力设备闲置,而是让电力设备产生的电得到有效应用,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很多不夜城,就是考虑到电力需要平衡运转,电力公司对夜间降低供电价格甚至不收钱。”
冯永晟坦言,虽然从技术上说电是可以存储的,但由于经济效益差导致没有大规模应用。因此,电供暖的实际应用会增加电力需求,同时实现终端用电能结构的优化,对电采暖设备制造、建筑、材料等行业都是利好。
不同工况下的成功推广
电供暖包括发热地板、发热瓷砖、电暖器、电热膜、发热电缆、热泵技术、电锅炉、电墙暖等细分产品。据了解,在实际应用中,电供暖行业合格产品间的技术差异很小,细分产品的差异性不大。不同产品间,将电转化为热能的平均转化率高达90%以上。不会说碳纤维好、电膜好,还是金属电缆好。
“此外,施工主要考量的是工况条件,基本不受地域的限制和影响。”贺威认为,“所谓工况条件,主要是房子的新旧问题。新房,任何产品都适合。老旧的棚户区改造,就更加适合锅炉类产品,如将煤炉拆后改成电锅炉。”
电供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江苏科暖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阮春波说:“目前,整栋楼的电供暖项目还不多,但几千平米的项目较多。比如,科暖已和延安8.6万平方米的安居房、19万平方米的灾后重建房签订合作协议,同时已和大庆某大型开发商达成共识,未来有望有更多资本项目介入电供暖行业。”
谈到技术落地时,冯永晟指出:“关键要看电供暖对终端用户而言的经济性。短期可依靠补贴上设备、补使用,但长期必须要取决于用户的自主财务决策。补贴一旦退出,用户就没有使用激励了,反而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解决方法在于推动技术进步,尽快降低普遍电采暖的成本;适当调整电价政策,对电供暖有所激励;合理选择电供暖试点,选择有条件的地方上。”
低频哪来危害?
记者在朋友圈里搜索“地暖”时,发现很多朋友尤其关心地暖的安全问题。《地暖对人体的六大危害》等文章流传面甚广,虽然这些帖子被鉴定为不实信息大多被删除了,但很多消费者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观点,对地暖市场秉持保留态度。
阮春波称,只要金属发热,金属的物质就会产生磁场。而电供暖的基本原理主要是碳原子之间布朗运动产生的远红外辐射,而不是金属物质电磁辐射。只要是规范化的企业,检测报告都会显示产品的具体数值。
吴华东指出,地暖按介质不同大体分为水暖和电暖两种形式。而电磁波本身有高频、低频之分。电暖的电磁波属于低频,大多数是220伏特50赫兹的工频电,不可能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
也就是说,电供暖用电所引起的磁场是非常弱的,远远达不到引起人体疾病的强度。热辐射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包括人体体温的散热也是通过辐射散热。地暖中之所以有“辐射”的字眼出现是强调其主要传热方式是“辐射传热”,与人们避之不及的辐射是不一样的。从国际经验看,贺威指出:“挪威、瑞典这些北欧国家,以及日韩用电暖器多。美国在屋檐除冰、道路除雪环节用的多是电暖。”
值得注意的是,由国资委主管的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电供暖专业委员会已于2015年5月在人民大会堂成立。贺威认为,专委会的成立可谓应运而生。协会将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淘汰假冒伪劣产品,以专委会名义建立私募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服务,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同时,将院校专家、企业技术人才吸纳为专家委成员,联合职业技术学校储备技术人才,共同服务于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