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经济发展,产业先行。
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是一个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保证。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立足我区发展实际,着眼经济长远发展,把加快转型升级作为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主攻方向,并提出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能,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子。
“壮士断腕”“浴火重生”,传统产业在困境中转型升级
对于奋进中的内蒙古来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无论如何也绕不过的“必答题”。
作为地域辽阔、资源富集地区,钢铁、煤炭等是我区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也是在一定时期支撑内蒙古实现跨越发展的支柱产业。“钢铁巨人”“羊煤土气”……一度让内蒙古人引以为豪。
然而,随着发展环境的改变和发展理念的更新,绿色低碳、生态环保成了衡量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尺和严格要求。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因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多、产能严重过剩等原因纷纷陷入困境。
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内蒙古的选择是:降低资源消耗,化解过剩产能,瞄准市场供需,优化产品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提质增效——这是传统产业的生存出路,也是转型发展的必然抉择。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十次党代会上强调:“做好资源转化增值这篇大文章,着力推动我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更加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为我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出了方向和路径。
没有跨不过的坎,没有闯不过的关。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力推动下,我区打响了传统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攻坚战。
—— 老工业基地“壮士断腕”
包头是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优化工业结构、实现转型发展任务艰巨。
包头市认真贯彻李纪恒书记在呼包鄂调研时提出的“打造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火车头、改革开放领头羊、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的要求和自治区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包头工作的总目标是“提档升级、争创一流”。
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全市加快钢铁、铝业、稀土等优势特色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
与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草原“钢铁巨人”包钢,是我区最大的工业企业,也是中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和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攸关企业前途命运。
在整个钢铁行业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包钢也陷入了“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发展困境:产业技术水平仍处于中低端,初级低档产品利润低、资源消耗量大、产能过剩,高技术、高質量、高附加值品种钢占比小、市场占有率低、供给不足,建立在低成本、高消耗基础上的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变则兴,不变则衰”。包钢认真贯彻李纪恒书记作出“包钢不能倒,包钢要搞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攻坚克难,求存图强,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及时应对市场变化,稳定生产经营大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化解落后产能、摆脱生存困境作为首要任务,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打响了减亏治亏、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攻坚战。
坚定不移地实施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战略,不断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做强做大稀土,做优做特钢铁,推动产品向特、精、高的方向发展,实现由中低端向特色化中高端转型。
坚持强化以稀土为重心的转型升级,加快稀土新材料的研发,扩大功能材料和终端应用的比重,将产业链向多个领域延伸,做实具有包钢特色的钢铁产品,实现“人无我有”,形成核心竞争力。
为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2016年9月2日,包钢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一系列激励政策。随着创新管理实施方案的颁布,包钢踏上了打造创新型企业的新征程。
自治区经信委主任王秉军表示,贯彻落实自治区十次党代会精神,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推动技术装备升级换代;继续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我区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工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 资源型城市“浴火重生”
乌海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故称“乌金之海”,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在资源枯竭之前实现科学转型,阵痛难以避免。
自1958年大规模开发建设以来,乌海已动用全市探明煤炭储量约一半左右的资源,为国家和自治区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列为国家第三批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
乌海市积极争取国家第三批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优惠政策,紧紧抓住自治区推进乌海及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发展步伐,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产业,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作为乌海市主导产业的传统煤焦化工产业主动适应新常态,大力实施“焦炭气化”转型升级战略,着力促进主导产业升级、改造、延伸,实现工业产品向精细化、高端化、终端化方向转变,过去“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逐步蝶变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节能环保的产业体系。
在千里山工业园区,内蒙古源通有限公司100万吨焦炭气化制合成气等焦化企业转型升级项目已基本建成。乌海由煤焦生产加工基地向清洁能源生产加工基地的转变正在变成现实。同时,煤化工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煤焦化中产生的煤焦油等副产品正成为宝贝,吸引了来自环渤海、长三角等地区精细化工产业企业入驻。
在乌达工业园区内,自治区重点工业项目东源科技年产30万吨1,4-丁二醇(简称BDO)一体化项目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该项目实现了乌海煤焦化工和氯碱化工两大支柱产业的融合互促,通过产业链间的低碳循环,使该市的煤炭和石灰石等资源身价倍增。
谈到转型发展,乌海市委书记史万钧说,要主动对接自治区“六大基地”建设,瞄准国内外一流企业,加快引进和实施一批传统产业延伸升级、提质增效项目,积极承接一批符合结构调整方向、推动产业要素重构项目,谋划新上一批科技引领、技术支撑项目,推动产业迈向精细化、中高端化。
乌海,这座昔日“烟尘飞扬、风沙肆虐”的工业城市如今“浴火重生”,“沙地绿洲、水上新城”的生态城市形象深入人心,并拥有了“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美誉。
转出产业新起色,转出发展新气象。自治区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痛下决心减少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强化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项目拉动,着力推动体制机制转型、产业结构转型、资本结构转型,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谋势而为,快马加鞭,新兴产业在新常态下迅速崛起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十三五”时期,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区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十次党代会提出了促进“五化”协同。这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必然选择。要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深度融合、深层互动,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我区现代化建设。
“五化协同”,新型工业化居首。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是重要引擎。
近年来,我区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掌握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形成产业发展集聚态势。
—— 新能源、新材料,增添发展新动能
按照十次党代会提出的更加注重加快培育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我区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风电供热、生物能源、核燃料等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稀土、有机硅、石墨烯、高品质合金等新材料产业,建成技术先进、覆盖城乡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
被誉为“新材料之王”的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是新材料领域的“黑金”,可制作复合材料和涂层,主要应用在汽车、建筑、电池、航空等领域。
大鳞片石墨是制作石墨烯的主要原料。作为中国大鳞片石墨的主要富集地,乌兰察布市兴和石墨矿探明贮量依然有4515万吨,占中国大鳞片石墨的70%。兴和縣因此成为发展石墨高端应用生产的理想之地。
2016年12月,中国石墨烯应用研讨会暨大盛公司年产30吨石墨烯全球首发会在乌兰察布市举行。
会上,乌兰察布市市长费东斌表示将联手清华大学共建石墨新材料创新研发中心,推动石墨烯工业化量产。他还表示,石墨烯是21世纪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材料,更是乌兰察布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和新的发展优势所在。
为了加快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自治区积极争取国家“四基”工程、创新中心等政策支持,研究出台建设自治区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实施方案,构建政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建成国家重要的石墨烯、稀土等新材料产业基地。
随着新能源、新材料的快速推广和应用,我区将转换发展动能,做好资源转化增值这篇大文章,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 大数据、云计算,打造发展新引擎
在2016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大会上,内蒙古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
会上,李纪恒书记用“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最佳就在内蒙古”来推介我区的大数据产业。
他指出,内蒙古发展大数据产业具有得天独厚、不可替代的优势,面向未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把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作为全国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相继引进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建设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投资规模近500亿元。预计三大数据中心全部建成后,服务器数量可达368万台。
大批新生代力量汇聚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年轻创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年轻创客的郝刚说,2013年他带领一群有志于创业的年轻人创建了大白鲨网络服务有限公司,现运营三大电商平台,合作电商客户电商平台销售额过亿元。
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出台《内蒙古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和《内蒙古自治区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的若干政策》,决心用3到5年的时间,把内蒙古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大数据中心、丝绸之路数据港、数据政府先试区、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区、世界级大数据产业基地”。
“十三五”时期,我区坚持依靠特色资源优势和加快科技创新相结合,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补短板的主攻方向,使其真正成为支撑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7年,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将达到3000亿元,增速保持在9%。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将达到4200亿元,占比超过20%。
转型升级春潮涌,创新发展天地宽。我们相信,随着十次党代会精神的落地生根,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将合力并进、共铸辉煌,携手创造内蒙古经济跨越发展的美好明天。
责任编辑:康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