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是教育融合的艺术

2017-05-20 09:58施为民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石景山区教委校园

施为民

1995年,为推进石景山区无纸化办公,石景山区教育局(教委)成立了一支负责收发邮件的“信鸽”队伍,并组建信息中心规划全区教育信息化的未来;2001年,石景山区政府、区教委投入了3000万元启动“校校通”“班班通”工程,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班班通”,形成以教委为核心、各中小学、幼儿园与直属单位为支点的石景山区教育城域网。

2005年,为深入推进石景山区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成立石景山区教育信息中心。市区财政逐年加大投入,按照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的机房建设标准,先后投入3900万完善负载均衡、流量控制、IPS、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VPN、EMC存储备份等设备,打造安全稳定的网络核心;投入8000万为学校配备服务器、交换机、网关、AP等设备,将石景山区教育城域网升级为有线网和无线网合一,1000M光纤汇聚的快速、安全、稳定的城域网,为全区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石景山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秉承网络与应用并重的原则,“鋪路”的同时非常重视“造车跑运输”的工作。2001年搭建了教育门户“石景山区教育信息网”,后改版为教委网站,是石景山区教委对外宣传的网络阵地,是社会了解石景山区教育的网络窗口,也是石景山区教委作为区政府职能部门实现政务公开的门户。在2010年教育部信息中心组织的全国政府网站评比中进入前50名,被评为优秀网站。

为提高办事效率,搭建电子政务系统和教委外网邮件系统,为全区教育系统5000多教职工提供内外网邮件账户与网络存储空间,实现无纸化办公;搭建教育视频会议系统,涵盖全区所有中小学及直属单位,利用视频会议系统面向全区小学、初中毕业班学生家长召开的“石景山区教育质量新闻发布会”、教委召开工作部署会、组织各种学习及教师网络教研等活动,既节约了时间又提升了办事效率。

信息时代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方式引发更深的思考,信息化引发各行业的变革也深深触动了教育的神经。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指出“深化应用,融合创新,扎实做好‘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要求加快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创新步伐,“从服务课堂学习拓展为支撑网络化的泛在学习,从服务教育教学拓展为服务育人全过程”。

刘延东副总理的讲话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石景山区教委在“十三五”规划中对全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从应用、网络、队伍等层面提出了要求。如何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落实教委顶层设计的要求,我们计划从四个维度入手。

构建基于泛在学习模式的学习社区

互联网思维让我们对传统教学有了更多的憧憬,曾经的诸多不可能在互联网时代也许就成为了可能。课堂教学的视角已经从教师转向了学生,互联网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学生的学习不止于课堂,也不止于线下,想学就学、想问就问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1. 为什么要建学习社区

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最习惯于互联网思维,利用网络获得信息的交互是他们最习惯的方式。从学习者的角度看,最重要的莫过于学习资源和指导者了。目前,微课、慕课等多种网络学习方式提供一种思路。我们可以利用富媒体的手段构建课程,让教师和那些有能力提供学习帮助的人参与进来,成为学生的指导者,为他们答疑解惑,提供学习思路。网络学习的好处就是突破学校的围墙禁锢,不论校内外,在需要的时候都能够得到学习的帮助,网络学习更大的好处是可以因材施教。

目前,社会上各种学习型平台如雨后春笋,为什么我们还要建设?我以为,社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地缘性,我们的学习社区是为石景山学生服务的,就得从石景山区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学生的特点,开发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秉承我区教育理念,落实顶层设计的要求,商业化的学习平台有运作的优势,但不会顾及学习者的区域特色。从学习社区建设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吸取商业化学习平台的运作经验,也可以采用合作的方式共同建设。

2. 石景山学习社区怎么做

所谓社区就是人居住、活动的地方,配套的功能设施是否齐全,生活体验是否舒适,都是影响社区发展的关键。我们的学习社区是基于泛在学习模式,扁平化的管理,秉承“重应用、轻管理”的原则。功能设计上首先配套要合理,要有个人的私密空间,要有选课、学习、评测、交流、活动等基础功能;还要考虑咨询、艺术、探索、娱乐类的辅助功能;并在平台运作中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不断地推陈出新,调整、完善功能设计,更加贴近于学生的习惯,增加平台的粘度,要重视学习社区的使用体验,定期组织活动、交流、评价等,激发学习社区的活力。

课程的建设是学习社区的核心,“共建共享、公建众享”是我们的指导方针,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学习社区的建设当有领头羊,九中和京源学校是石景山区教育的旗帜,九中的九大课程、京源学校的艺术课程、翱翔论坛等资源都是学生们青睐的资源。以九中和京源学校为龙头建设学习社区资源,一方面会带动学区内学校的资源建设,另一方面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推动资源建设的良性发展。

3. 学习社区能否替代课堂教学

基于泛在学习模式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趋势,设想“十三五”时期,我们将逐渐形成以K12阶段为核心的学习社区。今后会逐渐渗透到职业教育、业余大学等领域,最终形成终身学习型的石景山区教育社区。

随着学习社区的盛行,是否影响甚至替代课堂教学?这种担心其实没有太多必要,学习社区的优势是突破了学校围墙及学习时间上对学生的限制。让学生享受到想学就学、想问就问的学习模式,却不能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严谨,即便有导师在学习社区中帮助学生设计导学学案,学习社区最多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如果遇到极端情况倒是能大显身手,其他的时候课堂教学才是主战场,随着互动教学模式的深入应用,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也可以部分延展到学习社区中,极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基于云应用的智慧校园建设探索

2009年北京市教委启动“百所数字校园实验校”项目,旨在探索基础教育数字校园建设模式。石景山区实验小学、外语实验小学、古城第二小学、北京九中、京源学校成为市级数字校园实验校,其中,石景山实验小学还成为北京市五星级数字校园实验校,代表北京市参加青岛和武汉的数字校园展示活动。

伴随着市级数字校园的成长,我们学习了很多,也触动了对我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深入思考。随着教育信息化不断的深入发展,学校信息化的实现是早晚的事儿,有些学校、集团校因今后的发展需要建设数字校园,甚至智慧校园。如何统筹规划才能保证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做到既集约管理又兼顾特色呢?分析我区学校实际情况,从信息化需求的角度将学校分成三类: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到位、建设基础良好的学校;学校信息化建设基础良好、特色需求强烈的学校;没有明确信息化发展需求的学校。

从区域建设角度看,那种普惠式的建设思路不适宜信息化的建设发展,更不符合“统筹规划、集约建设”的精神,我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要讲究策略,要“树旗帜、讲统筹、重特色”。

1. 探索有石景山区教育特色的智慧校园

在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的指导下,石景山区的数字校园实验校工作推进顺利,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和经验。数字校园是面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服务平台,涵盖了环境、应用、资源和队伍四方面建设,以学生为服务核心的社区型服务体系。数字校园建设要坚持“以学生为核心,秉承学校办学理念,因校制宜”的宗旨,既要考虑我区教育的实际情况,又要根据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要,更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就我区而言,大部分学校不适合搭建完整的数字校园,更多是个性的信息化应用需求,本着“统筹规划、集约建设”的精神,我们把数字校园共性的、几近通用的应用放在区里统一建设,针对学校信息化应用的个性需求深度挖掘,形成有学校特色的应用。这样不但节约资金,更适宜数字校园整体统筹推进,那些信息化应用需求不是很明确的学校,只要环境条件具备,可以直接运用解决日常的需求。

对于条件具备、信息化发展规划到位的学校可以构思数字校园建设,对于做得好的学校,可以尝试摸索有石景山区教育特色的智慧校园。智慧校园方兴未艾,专家们的解释也不尽相同,随着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新概念、新理论、新产品不断融合到智慧校园中。从我们的视角看,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升级版,引进了“智能”的技术和产品,使得数字校园的服务更加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贴近使用者的生活习惯,优化了使用体验;智慧校园与数字校园最大的区别在于分析、智能、策略、优化、互动,要在数字校园的基礎上植入更多的技术手段。也许一所学校难以承担这些,也许需要区校两级的联动,不管怎样,探索区域的智慧校园模式是要走的路。

2. 构建石景山区教育云应用中心

云是个新概念,却是老酒新坛子,从我区信息化建设看已初具云的雏形。按照我区教育“十三五”关于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部署,“一网、一云、一社区”是我区教育信息化未来五年的既定发展目标,构建石景山区教育云是必然之路,也符合我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实际。

石景山区教育云要遵循“因地制宜、因用制宜”的原则,根据石景山区教育城域网的实际情况规划建设。建设要符合教育“十三五”规划的战略需要,不走大而全的高大上路线,功能上也不能缺少。在我区教育网络现有的基础上优化PAAS、IAAS的设计,提供认证、数据中心、数据交换、视频、音频、安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等基础功能服务,支持学习社区的自适应学习。为学校的教学提供声音比对、数据分析等适合教育教学分析的服务,为教师精准教学、学生精准学习提供帮助。

3. 建设未来教师修学的培训基地

我们一直在琢磨未来教育的样子,从数字校园、智慧校园,从未来教室、未来课堂、未来学校、未来教师,从这个“未来”琢磨到另一个“未来”,无非就是迫切地想一窥未来教育的真容。不管你心目中期许哪种未来教育,都离不开教师队伍的未来。

看过微软的未来城市、未来教育,由衷感慨高科技带来的变化,不仅是炫丽的表象,而是思维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要打造一支面向未来的过硬队伍,不仅要有先进的理念、教学方法、科研的精神,也要有面向未来的场景。只有让教师们真正沉浸其中,才能感受新技术对思维方式的冲击,从新视角去审视教学。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是我区培养未来教师的“黄埔军校”,要打造面向明天的教师队伍,就要以面向未来的目光审视分院的信息化建设,用先进的技术、理念改造环境;创新教研、科研的活动场景,让我们的教师在学术交流研讨中体会新技术、新理念的冲击;从新视角审视课堂教学活动,运用新理念、新技术优化日常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进一步推进学校信息化发展。打造面向未来的学院,是教师的明天,也是我区教育信息化的明天。

实现“多网合一”,提升石景山区教育城域网

石景山教育城域网是以教委为核心、以中小幼职、直属单位为节点的环星型网络,涵盖了80个单位,经过多年的建设实现了千兆互联、无线漫游,承载了我区教育网络运行的所有业务。近年来,逐步优化网络拓扑,调整相应的策略,有效提升教育网性能和安全稳定性。随着我区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音视频、物联网、监控、可视电话等都逐渐融入到教育城域网,形成“多网合一”数据传输网。

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催生了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家电等产品,给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逐渐改变我们生活的习惯。我区在智慧校园探索中,尝试物联网的应用,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引入智能设备、智能穿戴等,摸索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作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今年我区实现了高清教育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立足现有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增加相应的可视电话、软终端等设施,形成石景山区教育视频通讯网。实现可视终端到桌面,不仅解决了学校日益旺盛的IP电话需求,又提供给教师即时视频的教研、沟通机会。实现了“多网合一”的石景山区教育城域网不再是孤单的快行道,而是设施齐全的服务通道。

提升信息素养打造未来教师队伍

记得乔布斯曾经感慨,信息技术改变了很多行业,就是没有真正的影响教育。我理解这是因为教育具有相对的封闭性,教育就是练兵场,是为了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作为信息时代的原住民,我们的学生在理念、思维方式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无形中我们之间的代沟更深了。这种代沟源自于我们对信息技术的生疏,也许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语言,让学生感悟到许多我们不熟知的东西,于是老师走下了神坛,不再是学生心目中无所不知的神。

作为教师,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只有提升信息素养才能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掌握主动。信息时代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该关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专业、职业素养的提升,要有一定的造诣;二是信息素养的提升,强化信息意识,学会信息时代思考问题的方式;三是丰富自身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有效运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提升教师的信息意识要从四方面入手:一是结合我区教学设施提升操作技能;二是将相关教育教学业务数字化;三是利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师教研、科研;四是以活动促应用推进教师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互。

网管教师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参谋、运维的技术支持、网络环境的管理者,他们的信息意识会影响学校信息化的建设与维护。可以说,网管教师这支队伍是我区教育信息化的中坚力量,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要讲究策略、讲究方法、讲究形式;要分层培训,不同层次内容的培训适合不同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满足我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教育信息化是长久之计,不能急于一时,更不能安于现状,要想走得更远,就要有好的顶层设计,放远眼光,拓宽视角,才能找到更适合我们的方向。

(作者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石景山区教委校园
不待扬鞭自奋蹄
首都师范大学与平谷区教委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暨“首师优字●墨香平谷”项目启动会顺利举行
石景山区总工会组织召开劳模事迹宣讲活动
组织布局谋发展,老年教育诚可期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持偈不如吃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