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文浩 刘瑶 张璐
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未来规划者、组织者和建设者,在环境保护领域应当发挥自己的才情能力,通过实际行动来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努力。本文基于这一背景,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去阐述新时期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以期能够给大学生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参与性提供参考意见。
1 支持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支持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指的是支持大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多方面地参与到社会上所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环保公益活动。比如旧衣物、旧书籍、旧生活用品的捐赠。比如,充当公益组织举办的“治污减霾,从我做起”的志愿者。比如,与公益组织合作,带动身边的人尝试着将易拉罐、废旧报纸、一次性用品等生活废弃物来制作成活泼有趣的手工作品,以义卖的方式,将筹集到的款项投放如环保公益事业里面。比如,参加当地举办的垃圾分类赛、环保金点子征集赛、环保科普知识问答赛等等。实际上,随着整个社会对环保的重视与关注,除了政府部门以外,各类民间组织、环保机构也在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来唤醒大家对于环保的意识并鼓励大家参与到环保的建设之中。对于这种有组织的环保活动,教师应当多支持学生参与。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参与应当成为大学生环保意识培养与强化的长期性活动,习惯性活动,而不是次数有限的活动。唯有长期坚持、长期参与,才能将环保行为培养成环保习惯。
2 鼓励大学生组织义务环保小组
鼓励大学生组织义务环保小组,指的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发结成一个一个小组,以团队作业的方式来进行环保方面的尝试。比如,尝试自己制作环保科普方面的宣传手册(包括出行提倡乘坐交通工具、购物时提倡自备环保购物袋、日常文具用纸张提倡双面重复多次利用等等)派发给小区的居民或者街边的路人等。比如,组织准备系列文艺汇演,以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环保的理念普及到农村地区、偏远地区等环保意识较为薄弱的地区。比如,到当地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等中,与学校的老师一起来为小朋友、小学生、中学生进行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等。比如,开设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微信公眾号,邀请身边的亲朋好友们关注,通过定期推送环保资讯来将环保的理论传播出去。实际上,之所以要鼓励大学生组织义务环保小组就在于当学生们成群结队地来参与环境保护事业时,这种互相配合、互相鼓励的团队氛围会无形中鼓励大学生将环保行动培养成自己的日常习惯,从而更好地强化大学生的环保意识。
3 邀请大学生发起环境保护活动
邀请大学生发起环境保护活动,指的是教师可以邀请大学生来组织设计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元的环境保护活动,以发起人的身份来自发地强化环保意识。比如,笔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具用品,其使用频率非常之高,而有很多人却忽略了被废弃的中性笔芯其实和一次性餐盒一样,其构成原料具有有耐老化、抗腐蚀的特点,另外笔芯中含有的挥发物质、浮脂等污染物也会对空气、水源、土壤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但是,目前我国并没有中性笔回收机构,这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据了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创行团队就在去年12月份于校园里发起了一个回收笔芯的活动,被回收的笔芯会被送去木塑场,尝试是否可以制成一些高分子材料以减少污染,这就是一个由大学生发起的环境保护活动。从这个真实的案例去看,大学生可以多思考,多关注身边的环境保护问题,特别对于目前还没有很好地被科学处理的物品,大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术研究的方式,尝试思考解决方法。另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与科研结构、环保企业、环保部门等合成,尝试群策群力来摸索解决方法。
4 科学纳入大学生评估因素参考
科学纳入大学生评估因素参考,指的是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综合评估时,可以适当地将大学生在日常对环保事业的参与积极性、热情度纳入到考虑因素之中。比如,大学生在该学期/该学年,主动或被动地参加了哪些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活动,在各项活动中的踊跃性高低等等,通过量化、具化大学生每一次的环保行动来为大学生“加分”,这些“分值”既可以融入到期末的综合评定中,特别是作为评价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单独地设计与环保有关的评测项目,如“环保小卫士”、“环保达人”、“环保先锋”等等,通过授予称号、颁发奖状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精神鼓励。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如果自己日常的环保行为都能够受到学校、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并且通过“分值”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成绩评定等,那么学生会因为这种“价值性”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强化环保意识,实践环保行动。
5 结语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思想意识影响行为选择,行为选择作用思想意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参与度,学校与社会可以通过支持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鼓励大学生组织义务环保小组、邀请大学生发起环境保护活动、科学纳入大学生评估因素参考这几项具体的策略来强化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促使其能够由内而外,发自内心地用实际行动来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脚步。(指导老师:梁蕊)
基金项目:2016年西安培华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