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春游中的“育”之含义

2017-05-19 21:35宁洪有
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游学春游军训

宁洪有

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大自然,愿意到大自然当中去放松身心。因此,让中小学生认识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回归大自然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的大自然中,去认识那里的自然生态,认识那里的河流山川,认识那里的花草树木,认识那里的飞禽走兽,认识那里的自然地貌。这种教育是学生在课堂学习里最好的补充,这种教育也是课堂内学习不到的知识。

春游是一种体育

开展春游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好的体质锻炼,是对学生身体耐力的最好检验。我们现在的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明显的下降,小胖墩、豆芽菜明显增多,每年的大学新生入学进行军训都会发生因军训造成学生死亡的事件。一个读了十二年书,千辛万苦考上大学的学生,因为军训丧失宝贵的生命。前不久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学生上完体育课便造成死亡。这样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教育部明文规定在全国中小学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在此背景下,全国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这对于改变中小学学生体质状况有很大的作用。一个人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没有活力。我们经常说没有健康的身体,其他东西都是零。健康没有了其他一切都没有存在的意义。因此,有教育专家说健康比学习更重要。因此,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大自然当中去放松身心,这对于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中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我们现在中小学受到安全工作的绑架和困扰,一切学生身体运动锻炼的活动都受到严格的控制。学校也是出于无奈,一旦学生发生安全事故,学校就成为媒体和家长指责对象。

春游是一种智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有着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家长为了提高孩子学习成绩,什么家务活都不让孩子做,用心读书就行。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也是什么活动都不开展,一些与升学考试无关的学科和活动全部停止。岂不知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往往会造成学生兴趣乏味,学生的学习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应该是单调的,否则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会好的。春游也好,夏游也罢、秋游也好,冬游也罢,总之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接触大千世界,接触自然风光,接触人文景观,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它比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更有价值更有活力,这种学习在古代叫做游学。中国古代的文学家、诗人、史学家,哪一个不是遍游了中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他们在游学当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增加了智慧,丰富了阅历,锻炼了身体,磨练了意志。

春游是一种德育

教育一旦脱离了社会实践,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春游是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好载体,因为通过游览可以欣赏到中国的名山大川、壮丽山河、名胜古迹,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这种爱国主义教育是刻骨铭心的教育。我们的学生到中国的北极村漠河感受那里的极昼极夜,我们的学生到南沙去欣赏辽阔的蓝色国土,广阔的中国大地为我们的学生游览提供了广阔的资源,这些旅游资源是我们进行德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充分发挥旅游的教育功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春游是一种美育

旅游也可以稱为游学,在旅游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课堂上没有的知识。中国的名山大川、锦绣河山充满了美感,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北海公园、八达岭长城、天坛;广西桂林的漓江山水;湖南的张家界风光;安徽黄山的奇松、怪石、温泉、云海;湖北的长江三峡;海南岛的碧海蓝天;吉林的长白山天池和雾凇;山西的五台山、乔家大院、云冈石窟;甘肃的嘉峪关、敦煌石窟,河北的避暑山庄、山海关老龙头;新疆的天山;西藏的布达拉宫;内蒙古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云南的西双版纳、石林、香格里拉、苍山洱海等等景点。我们中国人在几千年当中创造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旅游也好,春游也罢,游学也行,只要我们的教育能够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走向美丽的山川,走向壮丽的山河,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就会更扎实。因此,教育要解放老师的手脚、解放学生的手脚。让学校能够扎扎实实的开展教育教学,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真正走上立德树人的轨道。

(作者单位:辽宁省昌图县下二台小学)

猜你喜欢
游学春游军训
春游
春游曲(其一)
军训这件事
特殊的军训
游学天鹅湖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去美国“插班”游学
我家的游学故事
春游
“一锤子买卖”式军训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