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对在农村贫困地区从事创业活动和有创业意向的人员进行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扶贫带动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并对他们的创业活动提供跟踪服务,由他们吸纳和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创业活动,实现增收脱贫的专项扶贫工作。此项工程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内源扶贫思想,激发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内生动力的探索成果创新实践,是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发展产业脱贫一批”重要部署的关键一招,是社会扶贫东西扶贫协作创新的重要方式,是经济新常态下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贫困村经济、开展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国务院扶贫办始终把此项工作列入精准扶贫重大工程之一,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为了全面了解目前工作情况,总结工作经验,为下步工作提供参考,近期以来,我们对前段工作开展了梳理总结,开展了典型案例征集和筛选,到相关省份进行了调研。现将各地的主要做法和我们的感受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期待能对各地开展此项工作有所启发。
一、各地的主要做法
从目前的基本情况看,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的关键点在于如何选对人、育好人,如何发挥他们的带动贫困群众增收作用和给予什么样的政策支持。
(一)关于带头人的动员和选择。从各地情况看,目前带头人的主体是本土人才。主要来源有以下三类:一是原有的村干部、合作组织负责人和种养能手;二是召回的本土外出打工、创业成功人士;三是返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动员人才返乡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两类:政府引导、亲情感召。作用比较大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调查摸底,建人才库。这是选对人工作的起点、基础。做好此项工作,组织部门的参与支持十分重要。如重庆、宁夏等地都是组织部门牵头组织开展此项工作。宁夏固原从2015年6月开始,市县乡村4级联动,逐村对现有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和有一定产业形态的致富能人进行摸底调查,建立信息库和台账,从中选人。重庆市通过调查摸底,建立的本土人才库达到4.2万余人。
二是优化创业环境,吸引人才参与扶贫创业。在贫困村发展基础条件建设方面出实招,用实劲,才能种活梧桐树,引得凤凰回。如宁夏固原,从“政策支持、领导包抓、示范带动”三个方面为带头人创业打基础。他们制定综合性到村脱贫攻坚计划,加大资金投入, “六个基础”(交通、水利、教育、生态、城镇化、信息化)、“六大工程”(勞动力素质提升、两个带头人、产业提质增效、民生改善、旧城改造、金融扶贫)协同推进,为“两个带头人”工程奠定实实在在的基础。去年,全市向150个脱贫村整合投入各类资金近24亿元,村均1600万元。同时,“领导包抓、部门帮扶、干部联户”为带头人创业提供组织保障。每年还确定一定数量的示范村,市级抓统筹抓示范,县乡抓深入抓落实,促进工作创新。
三是打“亲情牌”,动员本土人才返乡。宁夏固原通过举办乡里菁英回归计划、返乡成功人士座谈会和招商活动等做动员工作。发起“家乡要脱贫,我能做些啥” 活动,村村建立微信群,组织本村走出去的区市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外打拼成功人士等开展网上群聊群议,共同探讨家乡脱贫致富大计,用本乡本土的亲情相链接,促使本村在外发展人士有人出人、有智出智、有力出力。这种方法十分有效,目前已成功动员239人返乡创业。
四是为返乡创业人员解决后顾之忧。重庆市为消除返乡本土人才的后顾之忧,加大了在返乡任职本土人才定向考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的力度。同时,也积极帮助返乡任职不适应的本土人才另谋出路、自谋发展。固原市出台了“离岗后身份不变、编制不变、人事关系、福利待遇不变,原单位工作年限连续计算”等政策,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包括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员、科技特派员等)担任农村“两个带头人”。
(二)关于带头人的培育。综合各地情况,有以下三种模式见效最快:
一是集中培训+跟踪服务(培训+孵化)模式。这种模式简单快捷,最易操作,是带头人培育工作的基础模式。2014年10月,国务院扶贫办和福建、宁夏、甘肃三省(区)启动了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闽甘宁”培育工程试点,从甘、宁两地贫困村选送有创业条件、有带动贫困户增收意愿的培养对象,到福建省南安市蓉中村学习,采取“1+11”(集中培训+跟踪辅导)模式培育。“1”是为期1个月的基地培训。点燃创业激情、选择创业方向、观摩创业实践、制定创业计划。然后,带上创业计划书返乡以展身手。 “11”是为期11个月的“拜师认徒”跟踪创业辅导。基地聘请政治可靠、有扶贫意愿和辅导能力的中小企业高管担任扶贫创业导师,与学员签订《扶贫创业对接协议书》,双方“拜师认徒”,导师对学员进行不少于11个月跟踪辅导。3年来,先后聘请创业导师500余人,培训学员7期997人。目前学员创业成功率达到50.6%,每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10户不等,最多的已带动上百户,累计带动两千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创业行动。
二是东西协作“双培育”(培育产业+培育人)模式。就是带头人培育与扶贫产业培育同步设计,一体推进。这种模式的培育方向更明确,针对性更强,创业成功率和发展的持续性更有保障,能有效地避免培训与创业“两张皮”现象。粤桂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试点是这一模式的代表。他们在东西协作框架下确立对接帮扶关系,以高值渔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把广西上林县选定的196名培养对象集中到位于广东南海区的九江培训基地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扶贫政策、高值渔产业创业的专业技能、实践体验、创业计划设计与指导对接等。为把产业培育做实,由国务院扶贫办九江培训基地主任潘健章牵头,联合广东生生农业发展集团等4家产业龙头企业,在上林县合作投资成立了“广西澳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金融平台+贫困户”运作模式实施后续跟踪服务。上林县委、县政府制定专项规划,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对带头人创业和贫困户参与创业给予支持和激励。计划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力争全县实现3万亩的高值鱼养殖规模,辐射带动贫困户6700户以上,脱贫人口达2万人。
三是“就地辐射双培双带”模式。就是当地发展较好的先进村或经济组织,就地带动其周边贫困村,党组织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一体培育,带动扶贫产业和产业带头人同步成长,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纽带,抱团发展,合力攻坚。湖南省麻阳楠木桥村的“党建引领、连村联创”和宁夏固原的“产业支部”都是这一模式的代表。楠木桥村的亮点是1村带8村,组织方式是以楠木桥村党支部为基础,组建了9村联合党总支。乡党委书记兼任党总支书记,谭泽勇任党总支专职副书记,其他8村的党支部书记任党总支委员。联合党总支下设20个党小组,把党小组建在产业上,保证了9个村的11个产业都有党小组,33个产业基地都有党员致富能手。同时,依托楠木桥大学生村官创业园,组织9个村的扶贫产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注册成立了麻阳宝库岭扶贫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发挥山场资源连片优势,“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通过扶贫产业园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宁夏固原的“产业支部”更加看重特色产业的载体价值。他们在一些产业发展比较集中的区域,推行“组织跨村建、资源跨村用、能人跨村带、产业跨村育”的模式,按照“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中心村带周边村”的原则,建立区域联合党支部,延产业链设立党小组,采取“党总支+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办法,实行“总支商定议事,支部互学互帮”,放大致富带头人的带动效应。
(三)关于带动贫困户增收方式。培育带头人的根本目的,是组织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在这方面,各地都有好的做法。宁夏固原还总结出了西吉 “六种带动模式”、彭阳“八型带动模式”,好记好学,对经验推广很有帮助。调研组对各地的作法进行梳理,认为以下几种做法最具代表性:一是理念带动增收。即采用农民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点燃他们的致富激情,引导贫困群众换脑子、找路子、学样子,增收鼓起钱袋子。去冬今春,宁夏固原组织393名优秀致富带头人分组深入村组巡回讲解723场次,3.5万名群众听讲学习。农民讲给农民听,用群众身边的典型教育群众、开导群众、激励群众。群众听得懂、用得上,激励效果好。二是产业带动增收。通过带头人领办龙头企业、建立合作社,引导和吸纳当地群众参与创业和产业发展过程。或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等方式,形成稳定的增收机制,实现资产性收入;或就地就业,实现工资性收入。三是技能带动增收。由带头人或 “土专家”、“田秀才”组成的服务队,为贫困群众提供品种改良、技术指导、规范生产、信息咨询等服务,指导贫困群众通过发展生产提高收入。四是资金带动增收。由带头人、村民合作组织(或龙头企业)、金融单位等参与,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评级授信,为贫困户铺平信用贷款通道,解决脱贫路上的资金问题。五是托管带动增收。带头人或当地经济组织在与贫困群众协商一致、自愿合作的前提下,以实物或资金入股分红的方式代管使用,按期分红,增加收入。
一个带头人(或经济组织)往往把多种方式结合到一个项目中,通过打组合拳实现最佳带动增收效果。湖南省楠木桥案例打的就是组合拳。9个村的扶贫合作社已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51户、2426人加入。合作社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他们增收脱贫。一是将贫困户每人2000元财政扶贫资金共485.2万元作为股本金投入到扶贫产业园,实现分红收入;二是采取“分贷-统管-统用-统还”的方式,由扶贫办、农商行、扶贫产业园、贫困户签订四方协议,帮助贫困户获得免抵押、免擔保信用贷款(每户5万元),贫困户将贷款委托给扶贫产业园公司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到期时由扶贫产业园公司统一还本付息,统一分红增收。目前已有通过信用评估的贫困户184户,投放贷款920万元;三是协调贫困户土地流转,帮助他们实现资产性收入;四是有计划地轮流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在产业园轮流打临工,每天70-100元,确保每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务工量不少于80天,年打工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四)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为了大力推进带头人培育工作,各地相继出台的一些有借鉴价值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
一是“两个带头人”互促转化机制。宁夏、重庆两地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尤其是组织部门,在支持村党支部成员和党员致富带头人做强做大的同时,把致富带头人队伍纳入基层人才队伍和后备干部“蓄水池”,努力把致富带头人中的优秀分子发展成党员,培养成村干部,努力培育“二合一”带头人。
二是资金杠杆撬动金融扶持。对于贫困村创业者而言,金融扶持是事关成败的头等大事。在这方面,宁夏固原的突破尺度较大。去年9月,他们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出台了《固原市扶贫产业担保基金使用方案》。建立了扶贫产业担保基金和由担保贷款平台、评审制度、信用信息库、帮扶带动机制和风险防控体系组成的金融扶贫体系。按照“宜户则户、宜场则场、宜社则社、宜企则企”的原则,简化审贷流程,开展全方位的“财政+金融+产业+扶贫”金融扶贫行动。首期规模5亿元。其中,自治区扶贫产业专项补助资金4.5亿元,市级配套0.5亿元。担保基金由扶贫公司以参股形式注入担保公司,形成“扶贫担保资金池”,按1:10的放大比例撬动银行信贷资金。重点支持“两个带头人”中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加工、储存、收购企业,农家乐等旅游产业。截止3月底,通过扶贫产业担保基金放贷183家,共计3.1亿元。
三是按照脱贫贡献建立正向有差别的支持培育机制。在这方面,固原市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他们以带动能力为主,参考产业形态、规模大小等指标,把进入信息库的3506名致富带头人分成三类:A类为带动群众30户以上的带头人,共440名;B类为带动群众10-29户的,共1129名;C类为带动群众3-9户的,共1937名。根据分类量身制定培育计划,对带头人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尤其是把带动贫困户数量列入扶贫产业担保基金贷款申报的硬性条件,分产业、分档次给予不同力度的金融扶持,形成 “小的争中、中的争大、大的争龙头” 的梯次培育机制。
二、几点感受
(一)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相关省份之所以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效,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相关政策扶持至关重要。同时,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也是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尤其是重庆、宁夏等地的组织部门,直接从当地基层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出发,牵头组织培育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组织协调作用。
(二)优秀的领军人和专业团队是关键。“1+11”模式的开启者是福建省南安市蓉中村党总支书记、全国人大代表李振生、“双培育”模式的領军人是广东省南海区九江镇四村支部书记潘健章;“连村联创”模式的领军人是湖南省楠木桥村村党支部书记谭智勇;宁夏“两个带头人”队伍也涌现出了西吉县姚磨村支部书记姚选、农村妇女创业发展协会负责人马兰等代表人物。在他们周围,都集结了一批专业人才,为他们带动更多的能人创业发展服务。未来带头人培育工作的推进,需要更多这样的一线领军人和专业团队。
(三)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是必由之路,也是现实需要。村党组织带头人是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致富带头人是农村经济上的先进群众。在贫困地区这两只队伍目标必须高度一致,为贫困群众、贫困村脱贫为第一要务,才能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才能让群众认可、才能有效动员群众,才能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产业项目是培育带头人的重要载体。无论是东西协作,还是 “1村带8村”,都离不开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这是带头人创业和带动成功的第一步,在带头人培育工作中必不可少。
(五)建立教学和见习基地是培育带头人的必要条件。 为推进带头人培育工作,国务院扶贫办先后批准设立了福建蓉中、广东九江两个培训基地,工作成效明显。“连村联创”模式中湖南省选择确定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生物机电学院、湖南科技职院等7所大专院校作为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承担全省的培训任务,保证了培训质量。重庆、宁夏也都选择了适合当地需要的培训基地。这一点是保障培训效果的基本条件。
(六)群众认可是检验带头人工作成效的标准。能否持续有效地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脱贫,是检验带头人培育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尺。只有在确保贫困群众切实增收,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前提下,专业合作社、参与企业等各方面得到合理利益保障,能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减贫与发展的工作机制,这项工作才算进入了科学正常轨道。
脱贫攻坚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已经确立,要让各项政策切实落到贫困村、贫困户,培育一批有为民情怀的智者能人,能人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创业脱贫是新时期脱贫攻坚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艰中之艰的有效措施。各地要善于及时发现总结典型,树立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通过现场会、观摩会、研讨会等形式,推广成功经验,研究解决问题,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争取早日让“盆景”变“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