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日
一提及徐悲鸿,大家肯定会想起他所画的骏马。其实,悲鸿画鹅,也是近现代第一。
说悲鸿画鹅之前,先说他与清末民初大画家任伯年之间的故事。悲鸿一生崇拜任伯年,自说是任伯年的“后身”。因为任伯年死的那天,正是徐悲鸿出生之日。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任伯年58岁去世,徐悲鸿也只活了58岁。
悲鸿热衷于收藏任伯年的作品,但由于他不愿卖画,生活拮据,见到任伯年的画,也只能拿自己的画和别人交换。最初,徐画三、四张才换任画一张,后来逐渐减少,到四十年代,一张徐画就能换任画一张。
不仅如此,悲鸿还为任伯年编写年谱。他在其中评价道,任伯年绘画最精彩处,在对象嘴和脚的描绘,挺拔而有力。
“挺拔而有力”,恰恰也是悲鸿自个儿的艺术追求,画马如此,画鹅也如此,力求传达出那种饱满的精气神来。鹅本是最普通的一种家禽,但其红冠红蹼白羽和生动喧闹的神态,却使它成为悲鸿艺术创作的爱物。与张扬的鸡和温顺的鸭相比,鹅是敦厚中不失高贵、挺拔和孤傲,“曲项向天歌”正是其绝妙写照。
悲鸿心性高洁,他的生命原力与鹅的生命原力,倒真有几分共鸣。
且看悲鸿作于1939年的《四鹅图》。他在作品中塑造了四只形态各异的白鹅,有的缩颈凝眸,有的引颈眺望,有的阔步缓行,似正寻觅啄食。鹅身羽毛蓬松,浓淡有致,形成“墨分五彩”的艺术效果。画面左上角斜出竹叶一丛,墨色浓淡干湿,富于变化,相得益彰,增加了画面的文人气质,也寄托了艺术家洒脱奔放的情怀。此图行笔起重收轻,浓墨写出,润以淡墨,力重气静,挺拔中有顿挫,显示出悲鸿深厚的笔墨功底。
再看悲鸿另外两件以鹅为题材的作品,其一是作于1931年的《日长如小年》,其二是作于1942年的《鵝闹》。
《鹅闹》描绘了农家生活中常见的,鹅群张开翅膀鸣叫的一幕景象。与《四鹅图》相比,《鹅闹》的线条感明显纤细工整,鹅的形态和张翅弧度也由远及近地体现出相同的节奏感。
以往不少人画鹅,多画鹅群在水中游泳嬉戏的场景,而《日长如小年》所选取的角度和意境则完全不同。
画中的三只白鹅卧于岸边的沙土上休息,呈相互关爱状,背景是一片生长茂盛的芦苇。画家借描绘鹅与鹅的相互关系,抒发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关心和爱护的情愫,画面色调给人一种暖融融的感受。最妙的,还是“日长如小年”这一句题词,深得中国高士文化之意趣。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从这首诗的作者——宋人唐庚,一直到这幅画的作者——悲鸿先生,那诗意与哲思的河水长流不息。让我们也暂时放下繁忙的课业,到这条河流里浅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