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背景下“校府合作”模式研究

2017-05-19 08:13:11尚晓丽
关键词:京津冀河北省协同

尚晓丽

(华北电力大学 法政系,河北 保定 071003)



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背景下“校府合作”模式研究

尚晓丽

(华北电力大学 法政系,河北 保定 071003)

“校府合作”是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探索,“校府合作”能够实现京津冀地区的优势互补,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京津冀地区实行“校府合作”具备政治基础、经济基础、现实基础。由于行政体制的限制、合作水平低下、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阻碍了“校府合作”的快速推进,因此有必要为京津冀地区“校府合作”提供政策建议,实现高等教育优势互补,整体提升京津冀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

“校府合作”;协同发展;顶层设计;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的“首都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石家庄、保定、唐山、廊坊、沧州、邯郸、邢台、衡水、秦皇岛、张家口、承德11个地级市。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在这一战略指导下,国家为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京津冀地区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京津冀协同发展也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其他领域也开始探索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其中高等教育的区域合作发展提上日程。区域高等教育合作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1]。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创新,协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模式较多,有政府之间合作办学、高校联合办学等,其中“校府合作”模式是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新趋势。“校府合作”是指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合作,高校通过在地方设置分校,独立学院,创办科技园区、设置研究院、与地方企业合作等形式,发挥各自优势,共享资源,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校府合作”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背景下“校府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中,高等教育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供社会创新驱动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京津冀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而“校府合作”是发挥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作用的最佳途径。

(一) “校府合作”模式能够实现京津冀地区的优势互补

京津冀地区拥有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是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但是区域内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合理,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如表1所示,北京市的优质教育资源最为丰富,其中无论是“211”高校的数量,还是“985”高校的规模都远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天津次之,但是也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而河北省11个市却没有“211”和“985”高校,尽管高校数量较多,但是平均下来每个市只有不到12所。河北省的高校也较多集中在保定市和石家庄市,其它市的高等教育基础更加薄弱。因此,在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具有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但这些学校由于历史的原因,办学空间严重受限,势必影响“双一流大学”的建设。

表1 京津冀地区高校分布情况

①河北工业大学坐落于天津市,因此在统计时归于天津,华北电力大学是两地办学,主校区在北京市,因此统计时归于北京市。

河北省在高等教育资源方面处于劣势,但是河北省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充足的生源,这是河北省的优势。如表2所示,河北省土地面积是北京的 11.5倍,是天津的15.8倍;河北省人口是北京市的3.39倍,是天津的4.73倍,河北省可以弥补北京市和天津市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不足,为京津冀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基础。

表2 京津冀地区土地和人口状况

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应当在整体优化目标的指导下,发挥京津冀三地各自的优势,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快速发展。“校府合作”能够疏解北京市的非首都功能,调动北京市和天津市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优势,并能够利用河北省在土地资源和生源方面的优势,是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最佳选择。

(二)“校府合作”有利于校府的发展

“校府合作”有利于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是创建“双一流”高校,各大高校正在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而努力,“校府合作”能够为高校 “双一流”建设提供助力。通过“校府合作”高校可以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并扩大招生规模,从空间和数量上向“双一流”高校迈进;“校府合作”能够利用河北省各市的资源优势,促进高校更好地履行自身的科技服务职能、推动科技创新。例如华北电力大学可以利用张家口在新能源等领域的优越条件进行新能源方面的科学研究,为一流学科的建设奠定基础,同时可以加快将学校内科研成果转化成张家口市的创新驱动力;“校府合作”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变过去高校教学的刻板形式,走出课堂,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校府合作”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的发展。高等教育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两者之间有一种“共生”关系。从国际上来看,美国斯坦福大学是“硅谷”的研发源泉和人才源泉;芝加哥——波士顿高新产业区是以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为源泉和依托的。而在我国,北京市中关村的发展无疑和海淀区大学群有着直接的关系。河北省2015 年的工作报告将产业升级转型的方向进一步明确,以科技含量高、绿色循环低碳、现代服务业作为调整目标,下决心做脱胎换骨的产业转型以服务京津冀区域整体发展目标[2]。“校府合作”是河北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源泉和依托。通过“校府合作”,一方面能够让河北省的市民就近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民众素质,提升城市品味,为河北省产业升级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北京市和天津市的高校能够为河北省地方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助推企业转型,加快企业技术创新。

(三)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背景下“校府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中大力发展“校府合作”是可行的,目前已经探索出几种可行的方法,例如办分校、创办科技园区、设置研究院以及校企合作。

1.办分校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指出:“京津有很多名牌大学,而河北知名高校不多,在短时间内打造名牌大学又不容易,可以考虑在京津冀一体化布局下,由京津高校在河北建立分校”。如表3所示,目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纷纷在河北省建校区或者独立学院。充分发挥高校的专业优势,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实现共同发展。但是京津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在河北办分校只是少数北京的高校,这种“校府合作”形式仍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表3 部分北京高校在河北省建分校的情况

2.打造科技园区

“校府合作”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科技园区的建设。成功的科技园区,都离不开高水平大学的参与,河北省科技园区的建设也不能缺少京津高校的贡献。北京大学和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建设的北京大学( 秦皇岛) 科技产业园项目,围绕物联网、教育、医疗等领域,努力打造国内“科、教、医”三位一体的高科技园区[3]。2016年12月28日张家口市政府与华北电力大学签订《华北电力大学张家口科教园区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华北电力大学正式入驻张家口洋河新区科技园区,利用张家口新能源优势和华北电力大学的人才和资源优势,谋求共同发展。

3.成立研究院

设置研究院是“校府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京津高校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河北省成立专业的研究院。例如清华大学在秦皇岛成立智能装备研究院,天津大学在秦皇岛成立环保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在秦皇岛成立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这些研究院的成立即有利于高校的科研开发,也有利于地方的科技创新。

4.高校与地方企业的合作

京津高校与河北省地方企业合作,推进地方企业技术革新,为地方企业培养所需人才。北京中医药大学与河北省地方医院合作,为这些医院提供帮助和培养医学人才;北京交通大学与河北昌骅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河北伦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合作,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服务于这些企业的发展。反过来京津高校在河北省地方企业设置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

总之,“校府合作”的形式有设置分校、打造科技园区、成立研究院以及校企联合等。这些形式的成功尝试证明在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中“校府合作”模式是可行的,但是这几种形式的规模非常有限,“校府合作”任重道远。

三、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背景下“校府合作”的基础分析

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离不开高校以及地方政府的密切配合,“校府合作”模式无疑是这种配合的最佳方式,但是这种模式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京津冀地区由于历史以及地域的原因,在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方面有很大的关联性,这些都成为“校府合作”的基础。

1.政治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提出,“要探索省际教育协作改革试点,建立跨地区教育协作机制”;早在2005年天津市人事局与北京市人事局、河北省人事厅共同签订了《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协议书》,这为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2014年,京津冀三省市教育部门共同签署了《积极推进教育领域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为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铺路;教育部 2015 年工作会议上将“研究制订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列为工作重点之一;2015年10月北京市教委和河北省教育厅签署《京冀两地教育协同发展对话与协作机制框架协议》,开始进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这些协议的签署为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校府合作”扫清了行政障碍,奠定了政治基础。

2.经济基础

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指导下,三方的经济合作不断扩大,三方依托各自特有的条件和优势,共同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共同体的形成,这为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校府合作”的推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在这个区域共同体中京津的经济优势比较明显,产业结构合理,河北省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严重不足。为了保证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劲,河北各市必须要大力推进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跟上京津的经济发展步伐。河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带动人才需求,因此必须加强京津冀三地在人才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这为“校府合作”模式提出了挑战。机遇和挑战并存,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校府合作”模式奠定的经济基础。

3.现实基础

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相互毗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之前,三方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合作已经有较多经验。例如华北电力大学在保定有校区,实行两地办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廊坊成立独立学院;廊坊大学城的建设等。这些早期的试水工作为“校府合作”积累了经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后,三方的合作不断深化,华北电力大学与张家口市合作建设科技园区,2017年,三地教育部门共同发布了《“十三五”时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专项工作计划》,签署了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关于开展教育协同发展的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三方从十个方面共同推进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四、“校府合作”的政策建议

“校府合作”模式是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新趋势,具备高速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行政体制的限制、合作水平低下、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阻碍了“校府合作”的快速推进,因此有必要为京津冀地区“校府合作”提供政策建议,实现高等教育优势互补,整体提升京津冀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

(一)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战略引导

目前,“校府合作”只是个别高校和地方政府在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中的局部尝试,并没有在三地广泛推广,对于“校府合作”的规模、合作的深度、合作的时间等都没有明确的说明,国家推动力不足,行政壁垒仍然存在,因此要想做好“校府合作”,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由中央层面做出规划,并通过法律确保规划的贯彻和落实,打破三地“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破解三地各自为政的不利局面。[4]在总的规划中,应明确“校府合作”的重要性,引导三地了解自己功能定位,发挥各自的高等教育发展优势,聚焦现有的高等教育基础和未来“校府合作”的潜力,形成发展合力。通过顶层设计加强“校府合作”的宏观思考、高瞻远瞩、整体谋划,健全“校府合作”的组织机构,进行明确分工,增强三地推进“校府合作”的自觉和自信。

(二)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校府联合

“校府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统筹规划,排除各种障碍,所以健全的组织机构进行就显得尤为重要,“校府合作”的组织结构必须具有公信力,才能够集合各方力量,共同为“校府合作”的发展出谋划策。可以从独立性、专业性、权威性三个方面保障组织结构的公信力。

首先,作为组织结构的“第三方”不够独立,必然会影响其公信力。“校府合作”的组织结构应独立于高校、地方政府,即不与任何一方有利益关系,组织结构的设置必须由高层主持,联合行动。其次,专业性不足影响其公信力。“校府合作”的组织机构从事的是是技术性非常强工作,需要建构“校府合作”的基本原则、确定“校府合作”的具体形式,还要制定“校府合作”的方案,每一个环节都有很高的要求,既需要了解政府的运作,也需要了解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因此必须争取社会力量参与到组织机构的设置当中从而保证工作的高效性。最后,权威性不足影响其公信力。“校府合作”是跨区域的合作,只是依靠现有的政府机构不能保障政府之间、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企业之间的关系协调,因此必须建立跨区域的协调机制,从高层上进行机构的设置,从而保证机构运行的权威性。

鉴于此,可以成立由国务院牵头,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天津市教委、河北省政府以及教育界知名人士联合组成的“府校合作协调委员会”,赋予委员会在“校府合作”方面的管理权限,承担“校府合作”的规划、组织和管理工作,加强高校和地方政府的府联系,为三地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努力。

(三)完善工作机制,发挥各方作用

1.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机制

为实现“校府合作”的效率最大化,提高管理机构的决策水平,根据相关法规,制定“校府合作”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定关于“校府合作”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规定和重大事项议事规则。

2.完善行政执行机制

加大地方政府和高校在“校府合作”中的执行力度,设置专门的执行办公室,确定执行职责及岗位职责,建立规范性执行规定与行政执行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执行人员廉政制度、行政执行人员管理制度、行政执行人员培训考核制度等,从执行机制上保证“校府合作”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提高“校府合作”水平。

3.建立咨询机制

“校府合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区域合作形式。因此无论是中央的决策层还是地方的执行层都应及建立规范的咨询机制,定期召开座谈会,广泛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为“校府合作”出谋划策。在校府正式合作之前召开听证会,听取高校教师、群众等对于“校府合作”的意见。

[1] 刘赞英,刘兴国. 加强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合作 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3-17.

[2] 白翠敏. 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战略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5.

[3] 田汉族,王超. 京津冀高等教育合作困境的制度分析[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122-132.

[4] 刘冬. “大北京区域”下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8.

(责任编辑:杜红琴)

Research on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Govern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SHANG Xiao-li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3,China)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government is a new explorati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government can achieve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of the three areas, and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area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government has the political foundation, economy foundation and realistic foundation in the three areas. Because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the limit, low level of cooperation and education resources balancing problems hinder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government, it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three areas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government. In this way, it can realize the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overall level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ree areas.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government;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top-level design; Beijing-tianjin-hebei system bevelopment

2017-03-31

2015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综合改革背景下大学评价制度建设研究”(2016BD0047)。

尚晓丽,女,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法政系讲师。

F061.5;G640

A

1008-2603(2017)02-0071-05

猜你喜欢
京津冀河北省协同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科学大众(2020年23期)2021-01-18 03:09:08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6:00:50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6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32
京津冀一化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4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