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建国+张艺+毕晓莉+唐薇+李叶霞+胡勇
摘 要:该文通过对麦后直播棉花种植密度设置不同处理,分析不同处理间棉花生育进度和产量,探索麦后直播棉合理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麦后直播棉花种植150000株/hm2能够取得较高的产量,与其他处理相比能够取得较好的收益,而且不影响后茬作物的种植,适合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麦后直播棉花;中棉所50号;种植密度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9-0054-02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6℃,日照时数2000h左右,适宜棉花种植,特别是无为县,历年棉花种植面积都很大。近年来,由于芜湖市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现在农村劳动力多以老、弱、病、残、孕为主,劳动力质量严重下降。传统棉花种植劳动力需求量大,费工费时,严重制约着芜湖市棉花种植规模,造成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近年棉花种植面积基本维持在1.33万hm2左右。棉花种植密度各地已有探索,而且取得显著成效〔3-4〕,但由于各地区气候条件不同,探索结果不能完全应用于全国各地。本文通过探索麦后直播棉花在芜湖市的合理种植密度,提高棉花单产,增加农民收益,提高农民种棉积极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本试验供试品种为中棉所50号,共设计5个密度处理,分别为75000株hm2、112500株/hm2、150000株/hm2、187500株/hm2和225000株/hm2,行距为0.45m。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个小区面积50m2,各个小区随机安排。各个小区在同一试验田块,土壤肥力和管理方式一致。生育期内多次喷施矮壮素控制棉花株型。
1.2 田间操作与管理
1.2.1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6月降水偏少,6月底至7月上旬有一次连续性降水,7月中旬到9月初持续高温干旱,土壤墒情较差,后期降水日较多,但降雨量不大。
1.2.2 播种时间及施肥 5月31日播种,采取露天条播,1hm2用种量60kg。播种时施用N-P-K:15-15-15复合肥375kg/hm2,后期无追肥。
1.2.3 田间管理 6月30日和7月28日人工除草,7月31日打顶,8月13日灌溉浇水,10月15日喷施催熟剂,1hm2配药量:乙烯利水剂450mL与百草枯水剂750g兑水300kg。
1.2.4 化学调控时间和用药量 第一次:6月15日,喷施98%缩节胺7.5g/hm2;第二次:7月4日,喷施98%缩节胺24g/hm2;第三次:7月18日,喷施98%缩节胺45g/hm2;第四次:7月29日,喷施98%缩节胺60g/hm2。
2 结果与分析
2.1 棉花生育期 从表1看出,不同密度处理出苗期、齐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基本一致,处理1棉花吐絮时间最早在8月24日,而处理4最早8月31日吐絮,相差7d。
2.2 测产分析
2.2.1 成鈴数和单铃重 从表2看出,各处理之间成铃数相差较大,种植密度与成铃数呈抛物线型,处理3成铃数最高,达到998712/hm2。处理1到处理3,种植密度越大,成铃数越多;处理3到处理5,种植密度越大,成铃数越少。各个处理单铃重差异不大,均在4g以上。 2.2.2 产量 由表2可知,根据测定实收籽棉产量,处理3的产量最高,达到222.23kg/hm2,与处理5实收籽棉产量具有显著性差异,与其他处理差异性不大。
3 问题与建议
麦后直播棉在芜湖市推广依然存在一定的条件限制,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1)芜湖市7月底到8月中旬气温较高,降雨量较大,此时正值棉花开花结铃盛期,持续高温和降雨易造成棉花花蕾、幼铃大量脱落,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因此,在芜湖市麦后直播棉花种植管理中,水肥管理是提高麦后直播棉产量的关键。
(2)中棉所50号吐絮期较长,吐絮期内芜湖降水较多,影响棉花采收,而且容易造成棉花烂桃,影响棉花品质,降低棉花种植效益。因此,在麦后直播棉花采收季节,要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及时采收棉花。
(3)传统作物种植农事操作简单,收获期短,省工省时。中棉所50号种植农事操作较为复杂,农民接受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棉花采收期较长,费工费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麦后直播棉在芜湖市大面积推广种植。
4 结论
不同密度处理的小区棉花采收过后均不耽误后茬小麦种植,各处理实收籽棉产量具有一定的差异,种植密度150000株/hm2的处理产量最高,实收籽棉产量达到3333.45kg/hm2。虽然种植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在芜湖市麦后直播棉推广种植中,种植密度150000株/hm2的棉花种植技术依然能够取得最好的收益,适合大面积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万素梅,王立祥.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促进新疆棉花可持续发展[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6,1(18):98-101.
〔2〕徐文修.新疆棉花光温生产潜力估算与分析[J].棉花学报,2007,19(6):455-460.
〔3〕李蒙春,李正河.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生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2,25(3):32-35.
〔4〕杨青如,彭壮瑜,印万丽.新疆高密度栽培技术研究与实践[J].新疆农垦科技,2000(3):5-6. (责编:吴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