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存+张建双
【摘 要】 文章阐述了破窗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了破窗理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启示。要加强学生安全行为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重视学生安全行為管理,及时制止学生不安全行为;强化校园安全环境建设,及时排查整改校园安全隐患。
【关键词】 破窗理论;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启示
安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出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五种层次,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安全需求位于第二位,可见安全在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大学生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大学生的安全道德、安全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因此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安全素质。
一、破窗理论的基本观点
破窗理论也称破窗效应,它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由美国学者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 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例如中国式过马路、开车不系安全带等,由于大家都这样,结果就变得“正常”了。
破窗理论也是安全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其认为安全生产的环境和习惯越好,不安全的行为也就越少;反之,安全的行为就会受到影响。而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现象,更要及时消除,以免产生示范带动作用。
二、破窗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我国社会当中经常会出现“破窗现象”,高校校园也不例外。
1、大学生不安全的行为习惯是诱发高校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高校也不再是单纯的象牙塔,高校学生也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上各种风气的影响,大学生的习惯、行为也变得越来越不安全。例如在寝室内吸烟、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离开寝室时未关闭电源、将贵重物品随意放置在寝室内、离开寝室时不锁门、过量饮酒、食用来路不明的食品、晚归寝、夜不归寝、私自校外住宿等现象在全国各高校的学生中均有发生。有些行为甚至导致盗窃、火灾、交通事故、食物中毒、人身伤害等突发事件的发生。
大学生不安全的行为习惯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人身健康方面的不安全行为习惯。大学生经常食用不卫生食品、不重视体育锻炼,会导致身体不健康甚至引发食物中毒。近年来,外卖业务受到大学生的追捧,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美食”,虽然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这也给很多没有食品卫生资质的商贩带来了商机,很多未经批准的、来路不明的食品涌入大学校园。同时校园周边的小吃摊、烧烤大排档在夜晚及毕业季更是人声鼎沸。大学生经常订购来路不明食品或经常光顾路边摊,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同时由于个别学生自身体质较弱,又不重视体育锻炼,导致经常生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2)财产物品上的不安全行为习惯。很多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部分学生离开寝室时不关窗、不锁门;部分学生将手机、钱包、笔记本电脑随意放置在寝室内;部分学生用书包在食堂、图书馆占座;部分学生在网上购物时,不注意保管密码等个人信息;此外,大学生思想相对单纯,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诈骗,近年来网购诈骗、电话诈骗屡见不鲜。正是由于大学生平时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这就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导致盗窃、诈骗、抢劫等危害学生财产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
(3)公共环境中的不安全行为习惯。这里的公共环境既包括寝室、宿舍楼内,也包括教室、食堂及社会上的公共场所。大学生在公共环境下的吸烟、使用违规电器、大声喧哗、嬉戏打闹等行为容易引发火灾、人际冲突、斗殴等安全事件。
2、未及时改善不安全环境是促发高校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
“破窗理论”认为人和环境之间是互动的,已经被破坏的环境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不安全的环境也容易诱发高校安全事故。例如宿舍楼楼梯的护栏损坏,而学校没有及时修复,导致学生坠楼;学校禁烟措施未能有效落实,导致学生吸烟乱扔烟头引发火灾等。
三、破窗理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启示
1、加强学生安全行为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行为是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习惯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由行为和习惯的概念可知,行为习惯都是受思想支配的。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首先要加强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使学生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社会安全责任感。其次,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与安全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了解安全保障的基本知识。最后,要加强大学生安全技能的培训,通过模拟危险场景、参观事故现场等实践教育,提高大学生应对危机的自救能力。
2、重视学生安全行为管理,及时制止学生不安全行为
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高校还应重视学生安全行为的管理。首先,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学生安全行为考核评价机制,例如建立学生安全行为学分制,规定安全行为标准,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能获得相应学分,否则要进行重修。其次,要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作用,要求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带头认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及安全行为规范,并做好其他同学不安全行为的监督工作。第三,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学生寝室,及时纠正学生的不安全行为习惯,不姑息、不迁就,发现一个,纠正一个,坚决制止学生的不安全习惯。
3、强化校园安全环境建设,及时排查整改校园安全隐患
高校应加强对校园基础设施及校园周边环境的建设力度,建立定期巡查整改制度,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此外高校还应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条幅、宣传标语、微信平台等多种途径开展安全文化的教育宣传,同时要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安全文化活动,形成人人讲安全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李新仓.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体系及防范机制的实证研究[D].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
[2] 楼琛.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对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2.04.
[3] 董立丽.当前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应对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04.
【作者简介】
薛永存(1981.3-)男,吉林伊通人,工学硕士,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生处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张建双(1985.1-)男,内蒙古阿尔山人,历史学硕士,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生处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