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艺术院团的基础建设和未来发展

2017-05-19 19:27杨兴力
牡丹 2017年6期
关键词:院团群众基层

杨兴力

基层院团长期扎根人民,为基层百姓演出,深受百姓欢迎,是群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基层院团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处境十分尴尬。因此,走出困境、生存发展就成为很多基层艺术团体的当务之急。

一、解析基层艺术院团的生存现状

(一)人才流失

人才匮乏是多年来困扰舞台艺术的问题,目前全国各地的基层院团大多存在人才匮乏的尴尬局面,导演、编剧、作曲、编舞等专业优秀创作人才青黄不接。市场经济冲击,文艺院团改制,导致待遇下降、人才流失,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此外,基层院团人才缺失,还有体制的原因。例如,一些院团仍是事业单位,进人必须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的招聘程序。很多艺术技能很强的报考者,就因为公共考试不过关而被挡在门外,院团招进来的往往艺术技能又不强。此外,事业单位往往规定报名人数与岗位的比例,可现实中,报考艺术院团的人往往达不到要求,这导致不少艺术院团的招聘往往落空。想招招不到,想进进不来,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员老龄化、青年演员后继无人、工资少、待遇低,这都是基层艺术院团人才流失的原因。

(二)资金短缺

经营一个基层文艺院团,最缺的就是活动资金。没有启动资金,没有项目经费,自负盈亏的文艺团体大都步履蹒跚,生存依然是大多数基层文艺院团的首要任务,没有生存就谈不上发展。国家补助的资金有限,工资低甚至难以维持生计,缺少演出,没有额外收入,以至于演员纷纷改行。同时,院团维持经费亦是举步维艰。所以,基层院团筹集经费的方式必须多元化,可以网状辐射,如演出收入、企业资助、政府补贴等。然而无论何种方式,如何维系、拓宽这些资金来源渠道,稳定院团收入仍然是各个基层院团的心病。

(三)市场凋敝

文化产品的输出营销与艺术市场化的无力衔接,始终是一个无奈环节。国有基层文艺团体的许多作品,因营销能力不足,无法跟进市场的变化需求,从而陷入“多演多赔,少演少赔,不演不赔”的怪圈。同时,基层院团的商业演出额度有限,难以自足,因而导致演出能力退化,设备老旧,演出质量下降,“越不演,越难演”,恶性循环。此外,多年的演出市场混乱,无秩序导致观众文化消费意识淡薄。在受到这种市场浪潮的冲击下,基层演出市场十分凋敝。

基层文艺院团困局的形成,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市场的原因,既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也有院团自身的原因。要解决此问题,需通盘考虑。为此,文化部重点从六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基层院团的扶持力度:加大投入,加大资金支持;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基层院团的作用;推动基层院团的剧目建设;加强地方戏人才培养;加大对基层院团的宣传表彰力度;培育地方的观众土壤,为基层院团搭建演出平台。

二、关于基层院团未来发展的几点规划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一)更新观念,整体规划

首先,作为基层文艺团体,我们的服务对象是谁,该以谁作为我们工作的中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样也就明确了基层文艺团体的工作重心。不言而喻,基层文化管理部门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品格和艺术品位。

鼓励文艺表演团体和演出公司结合,拓展艺术产品的传播渠道,促进艺术产品在流通领域实现价值,遵循“多出进好”原则,积极引进国外优秀文化产品,引进能够代表一个国家、一個民族的独特风格流派的高水平文艺节目。这样让基层群众在参与文化发展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体现文化管理的真正内涵。

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坚持重心向下,沉下去、扎下来,满腔热情地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在群众中创作,在群众中提高,在群众中赢得市场、赢得口碑。要优先安排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文化项目,加大对基层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把群众“要文化”和基层院团“送文化”匹配起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要创作贴近群众需求的优秀作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多一点家常味,多一点泥土气,多一点小而活,做到符合基层实际,这样才更受群众欢迎。

(二)吸纳人才,培养扶持

加大人力扶持,为基层院团输入或留住优秀人力资源。当下,基层院团存在人力匮乏。不光缺演员,更缺编剧和导演,不少基层院团已丧失创作能力。没有优秀人才,基层院团无法得到发展,需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文艺院校培养是基本培养模式,需要长期坚持,目前的问题有:一是有的剧种未列入院校培养对象,二是院校培养的人才实际登台表演能力弱一些。可采取两个办法来弥补。一个是院团和艺校联合办班,随团学习。二是组织赛事,从业余文艺工作者中进行选拔,通过拜师活动、“团带班”“人才引进”,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基层院团,通过比赛选拔青年艺术人才,行业颁奖和评奖,让更多戏剧新秀得到足够的社会认同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从而打下重要的人力资源根基。

要解决基层文艺院团人才匮乏的问题,各级单位应多关注。充分调研与文化人才引进的相关课题,全面完善组织结构,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要推进培养工程,制定长远规划,完善激励机制,通过评奖、展览、展演等活动,发现和培养一批文艺后备人才。

(三)多方合作,资源对换

在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基层文化作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主阵地,必须保持它的影响力。基层由于特殊原因,有的发展举步维艰,若要更好地推广群众文化,不仅需要丰富优秀的文化演出,更要刺激基层文化市场,提升群众文化归属感。由此可见,基层文化扶持给百姓带来的文化惠利作用是不能忽略的,让基层百姓感受到国家在培育基层院团中所作出的努力,也预示着基层群众艺术繁荣的春天即将到来。

目前院团和剧场都是在单打独斗,很难再市场大潮中站住脚,会逐步被边缘化,走向灭亡。应整合演出资源,扩大交流范围和区域,这样院团会有更多演出的机会,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剧场也会接到更多高质量、不同类型的演出。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近年来,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文化产业与传统的实体经济产业相比有其特殊性。硬资产少、资源分散等特点是文化企业融资难的最大瓶颈。不断探寻合作模式,挖掘寻找合作节点是当务之急。

(四)开拓市场,拓宽空间

在国家加大扶持地方戏剧团的基础上,基层院团更要苦练自我奋起功。中宣部、文化部加大对地方戏的扶持力度,这不仅是党和国家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地方文化发展的殷切期望,更是文化惠民的责任所系。然而地方戏的发展和壮大,除了国家要加大扶持力量,基层戏剧团也要多自我练就奋起功,在创作上多研读本土文化和身边的道德群像,多加强与上级的沟通,多建树戏剧工作中的“利益观”,在精品力作上不断攀登,才能真正为基层文艺插上一双腾飞翅膀,为基层文化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天地,为百姓送上家门口的艺术大餐。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生生不息,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开原市艺术团)

猜你喜欢
院团群众基层
2022年昆曲院团调查报告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国家优秀院团丑角专场演出暨丑角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