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017-05-19 19:14王亚娟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廉政文化建设机遇挑战

王亚娟

摘要:新时期,在全国反腐倡廉大环境下,高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既是顺应社会发展需要,更是发挥高校人才培养和文化引领作用的需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个系统长期工程,任重道远,既面临贪腐等不良社会风气侵蚀校园环境、校园主体存在崇腐思想等困难,又有反腐倡廉社会氛围逐渐形成、校园文化建设快速发展等有利条件。高校应立足自身实际,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统筹各方力量和资源,方能有效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挑战;机遇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9.052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知识的殿堂,曾是不染世俗的平靜港湾。但是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和自主招生权限的扩大,高校掌握的人财物权限的扩大,加上社会上贪腐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高校也不再平静,多次出现贪腐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形象和师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建设风清气正的高校校园,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需要。新时期社会大背景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的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1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1.1贪腐等不良社会风气,侵蚀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环境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指出,“有理由认为,腐化程度与社会经济迅速现代化有关”,19世纪美国政治生活中的腐化现象比18、19世纪的美国严重,而17、19世纪的英国政治生活要比18世纪的英国廉洁。传统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快速过渡时期,熟悉历史的人都知晓,英国在17世纪、美国在18世纪发展迅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利益格局、社会政治结构、道德伦理规范等发生了相应变动,各种社会矛盾冲突加剧,造成包括贪腐在内的大量社会问题出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根据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和苏联模式,推行的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保证了一些重大项目的上马和实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计划经济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的弊端凸显,严重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了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的改革。三十多年的改革的辉煌成就证实,市场经济极大地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推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财富的积累。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也刺激了一部分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抬头,加上我国处在经济体制转换和社会结构变革之中,一些体制、机制、制度尚不完善,对权力运作的监督还不充分,导致一些贪污腐败分子滋生。高校处在社会之中,社会上贪腐不良风气不断冲击着大学校园,高校难以独善其身,高校贪腐事件不断出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着严重挑战。

1.2校园中的崇腐思想,弱化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者的参与

高校领导干部本应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者、践行者、传播者,应该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但是,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以及产学研的拓展,高校与市场经济主体接触越来越多,社会上的一些消极腐败的行业潜规也逐步渗透到高校。高校手中的财权和招生权成了一些人眼中的肥肉,部分违法分子为了追求利益,将行贿受贿、权钱交易等腐败亚文化带进高校,加之少数领导干部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最终走上犯罪道路。近年来,在涉及高校领导干部的各类案件中,经济案件的数量不断攀升,这说明了一些高校领导干部的权力欲、金钱意识还比较严重,廉洁自律意识不足。

同样,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教师也放松了自我要求,迷失了教书育人的工作本职。有的教师主要精力放在个人私利追求上,有时间办补习班、办公司,却没时间备课、上课,对学生应付了事,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有的教师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在职称评定、争先创优、级别提升等活动中搞权钱交易,弄虚作假。近些年,高校教师学术造假丑闻屡被曝光,学术造假虽有不太合理的职称评定因素的推动,但更多的是教师趋利思想和师德修养不足造成的结果。还有教师在学生奖学金评定、入党、班干部竞选等环节上收受来自学生或家长的吃请或金钱。

对于不良风气,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期的大学生更缺乏相应免疫力,一部分学生产生了“崇腐”与“小腐”思想。主要表现在:一是追权逐利、诚信缺失。一些学生在学生会、班干部竞选上,拉关系、贿赂教师和学生,很多情况下,其目的不是要通过学生干部的职位来锻炼自己的能力,而是成为学生干部可以为自己谋得更多的私利,比如奖学金评定、就业等增加砝码等。有的学生在入党、奖学金评定、考试上等利益问题上,不是靠个人的勤奋,而是靠疏通教师关系、弄虚作假、作弊,以达到个人目的。二是从“崇富”到“崇腐”。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艰苦奋斗的精神逐渐被一些学生抛弃,他们在消费上互相攀比,只看到富裕带来的享受,而没看到财富积累的艰难。在这种“崇富”心理支配下,他们甚至看不到腐败带来的危害,只看到腐败带来的权力和物质的享受,崇尚和羡慕别人享有的特权,由此产生“崇腐”心理。

干部师生是高校廉政文化的建设力量又是受教主体,他们身上的崇腐思想和不廉行为,严重弱化他们参与廉政文化建设和接受廉政文化教育的自觉。

1.3相关制度缺少或不合理,制约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成效

随着高校办学的开放化,高校与社会企业、组织机构以及国外高校间合作交流日趋频繁,作为集知识、技术、人才、资金和信息流于一体的教育机构,其影响力日益彰显。高校影响力的扩大,客观上要求高校加强自身的科学管理与规范管理。但高校现行内部管理制度仍存在不健全、不规范之处,导致一些涉及人财物的关键部门及领导职权过大,又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所以使得一些高校在干部任用、基础建设、设备采购、科研经费管理上贪腐行为时有发生。此外,不少高校缺少对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视,忽视文化建设的长期性、持续性,对廉政文化建设缺少长期规划和部署,而是把廉政文化建设交给宣传部门或者纪检部门负责,任其单打独斗,因此,在缺少相应资金、权力、人力的支持下,很多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仅限于报栏宣传和警示标语的展示,极大地制约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水平和廉政文化功能的发挥。

2高校廉政文化建設面临的机遇

2.1反腐倡廉社会氛围的逐渐,有利于高校师生廉洁意识的强化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出发,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进行反腐倡廉,老虎、苍蝇一起打,对腐败现象零容忍,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从政府高官到到普通办事人员,从军队将校到高企高管,从事业单位负责人到农村基层干部,一大批违法违纪人员被绳之以法。一个个贪腐案子被挖出、一个个贪腐分子被惩处,党政军部门的贪腐之风得到了有效遏制。反腐倡廉保护国家财产、维护人民权益、稳定社会秩序,人民对中央的反腐决心、反腐行为衷心拥护,对反腐成效极大认可,反腐倡廉的社会舆论已经形成,遏腐崇廉的社会意识不断增强,社会风气明显好转,高校师生的廉洁自律意识也得了一定的强化。

2.2对清廉环境的期望,增强了师生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自觉

教师和学生是校园的主要力量,虽然一些教师和学生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但是绝大多数的师生渴望的还是清廉的校园环境。教师希望清廉的工作环境,希望领导干部办事清廉,希望学校利益和个人利益得到维护,希望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得到肯定,希望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科研评定等公正、公平。学生希望清廉的学习环境,希望机会均等,在入党、班干部选任、就业实习上公平竞争,希望学校领导干部清廉,切实为学生着想,希望教师清廉,率先垂范,教书育人。高校对对清廉校园环境的期望,是一种持续的精神动力,不但促进师生自觉提升廉洁意识、付诸廉洁行为,而且增强师生参与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自觉。

2.3校园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软实力概念的广泛使用,人们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校园文化的凝聚、导向、熏陶、规范作用为师生门认可,很多高校加大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人财物投入,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校廉政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也不能与校园文化建设割裂开来,而应该借助现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来发展壮大,比如借助校园社团活动开展廉洁主题活动,借助校园广播和网络教育平台开展廉政知识的普及及竞赛,借助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加强惩腐倡廉的宣传等。

2.4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丰富了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式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达7.31亿,手机网民达6.95亿,手机网民占比95.1%。相对于文化程度较低人群使用移动终端多用来上网聊天、打游戏、观看娱乐节目等而言,文化程度较高的高校师生群体更多地是利用移动终端获取信息。移动终端的小巧便捷,促成了信息的及时发布和更新,微信关注号及微信朋友圈的信息能在短时间内一传百、百传万进行发散式传播,最大限度地扩大了信息覆盖面。微信等公众平台不仅支持文字、图片、音像视频的发布,而且支持人们相互间的转发和点评,不但增加了信息呈现的生动性,而且增进了人们之间平等交流和互动,备受人们欢迎。高校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普及的大好时机,通过设立微信公众号或建立微信朋友圈等方式打造高校廉政文化信息传播平台,利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廉政文化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从而增强廉政文化建设成效和廉政文化氛围的营造。

3结束语

文化建设的复杂性、长期性,内在规定了廉政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不断的努力,才会开花结果。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应该长期规划、统筹安排、持之以恒。新时期,高校应抓住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迎接化解挑战,依托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和整合资源,调动校园主体的全员积极参与,方能有效推动廉政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2]http://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72017/201701/t20170122_66448.htm[EB/OL].

猜你喜欢
廉政文化建设机遇挑战
RCEP与房地产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浅谈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