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户储粮行为研究

2017-05-18 01:52杨月锋徐学荣
关键词:储粮种粮福建省

杨月锋, 徐学荣

(1.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2.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福建省农户储粮行为研究

杨月锋1, 徐学荣2

(1.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2.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在对福建省28个县(市、区)的368个种粮农户展开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农户储粮现状总结出农户储粮行为的特征:生存理性与市场理性并存,储粮成本、收益与风险并存,经济目标与非经济目标并存。基于农户储粮行为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后果,从分类引导农户储粮、完善储粮补贴方式和探索新型储粮模式等方面提出引导农户科学储粮的对策建议。

农户;储粮行为;福建省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加速,福建省粮食耕地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2015年,福建粮食种植面积为119.32万hm2,比上年减少0.45万hm2,下降了0.4%;全年粮食产量为661.10万t,比上年减少5.93万t,下降了0.9%[1]。农户的粮食储备数量也呈逐年减少趋势。《福建省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表(2005-2011)》等相关资料显示,2011年末社会粮食库存中农户存粮数量为227万t,较2005年末的259万t下降了12.4%[2]。作为继广东、浙江之后的全国第三大粮食主销区,福建每年都要从东北、江淮等国内粮食主产区或国外产地调入粮食超过1100万t,以填补日益扩大的粮食缺口[3]。全省粮食产量的下降以及农户粮食储备数量的减少,将增加政府的储粮压力、加大粮食消费对市场的依赖性,且不利于粮食安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电话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到福建省各地农村,了解当前农户的粮食储备情况,并对农户储粮行为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农户储粮行为的发展趋势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农户合理储粮,稳定储粮水平。

一、农户储粮行为的现状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是福建省的种粮农户。考虑到2014年厦门市的粮食产量为38552 t[4],仅占全省粮食产量的0.58%,故在选择调查区域时未将其考虑在内。因此,调查区域覆盖了除厦门外的其他8个地市,并从中选取了28个县(市、区)的种粮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发放450份问卷,共收回368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81.8%(表1)。

表1 有效问卷来源分布

2014年,南平、三明、龙岩的粮食产量分别为143.65、117.32、109.76万t,三市占全省当年粮食产量的55.6%。因此,在调查样本的选择上略微倾向于这三大粮食产地,其有效样本农户210户,占比为57.1%,兼顾了样本的普遍性与代表性,保证了调研结果的可靠性。

本次调查工作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末家庭有储粮和无储粮的农户数分别为246户和122户,各占66.8%和33.2%。绝大多数农户储粮的主要目的是为满足家庭口粮消费需要(96.9%),或者作为家禽、牲畜的饲料粮(28.6%);也有农户将储粮当成一种习惯,出于粮食安全考虑而存粮(23.7%);还有部分农户存粮是因为收购现价太低,储粮观望(15.3%),或者把粮食当作一种资产,以备随时变现(6.7%)。无储粮的农户大多认为没必要储粮,需要时直接买就可以(83.4%);也有部分农户是因为家里空间不足,无处存放粮食(46.2%),或者认为粮食收购价格比较高(37.8%),将粮食全部卖掉。

从农户的储粮数量、储粮期限和储粮比率来看,多数有储粮农户会将当年粮食产量的一半以上进行储备,储粮期限一般为7~9个月,储粮数量则大多在1000 kg以下,即供家庭成员消费到下一季粮食收获时为止,往往不会多储也不会少存,避免再次售粮或重新购粮的麻烦。

从农户的储粮装具条件、储粮数量损失和储粮品质安全来看,农户用来存放粮食的装具主要是木质仓和铁皮仓,以包粮或散粮的形式进行仓内存储,在储存过程中可能会遭遇虫蛀、鼠咬、撒漏和霉变等损失。调研数据表明,在当前实施储粮装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基础上,福建省部分种粮农户的储粮装具条件得到了改善,但尚有多数农户储粮设备较差或一般,储粮过程中的数量损失和品质损失仍较大,储粮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从农户的储粮积极性、储粮行为受周围人影响程度和粮食危机感来看,大多数种粮农户的储粮热情并不高;农户的储粮决策一般主要由户主本人独立作出,较不易受他人储粮行为的影响;农户对粮食安全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安于享受当前由政府提供的粮食安全保障,并相信政府有能力化解粮食危机,自身疏于粮食危机防范。

上述调查结果反映了福建省种粮农户目前的储粮态度和行为。作为非粮食主产区,农户以水稻种植为主,种植规模和稻谷产量均不高,反映在农户的储粮行为上,主要表现为储粮数量较少、储粮时间较短和储粮比率较高等;农户的储粮装具条件也较一般,因此粮食在储存过程中会有一定程度的数量损失和质量损失;大多数种粮农户的储粮积极性较低,在进行储粮决策时较不易受周围邻居的影响,粮食危机感普遍较弱。

依据电镜分析和能谱分析,弯管段不同部位的损伤特征有所不同:窄片内拱璧的蚀坑数量较多,但大都直径较小、深度较浅,以点坑、串坑为主;外拱璧的蚀坑数量较少,但大都直径较大、深度较深,以铲削、划痕为主;出口处和入口处的窄片的冲蚀形貌比中间部位明显。

二、农户储粮行为的特征分析

农户的粮食储备行为属于农户的一般经济行为之一[5],其行为特征具有一定意义或程度上的理性,且这种理性会贯穿农户储粮决策与行为的全过程。因此,农户在进行粮食储备时会考虑其成本、收益以及与之相伴的风险,兼顾储粮行为的经济目标与非经济目标。

(一)生存理性与市场理性并存

自古以来,我国的储粮备荒思想使农户一直保留着粮食“自给自足”的习惯,即家庭生活所需的粮食靠自家产粮和储粮来提供,基本无需外购,甚至多数时候农户还会储存一年以上的口粮以备灾荒之用,规避生存风险[6],这是农户在进行储粮决策时生存理性一面的体现。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市场发育的逐步完善,粮食购销自由化程度日益提高,农户会综合考虑当年粮食产量、粮食市场价格、储粮损失成本、粮食销售收入等因素,作出是否储粮、储粮数量多少以及储粮时间长短等决策[5],农户储粮决策中的市场理性一面逐渐展露出来。在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角色驱使下,农户必须谨慎作出储粮行为决策,满足自身对生存理性和市场理性的不同需求。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适宜耕种的土地面积较少,户均粮食产量不高,较低的粮食产量也决定了农户在储粮数量和储粮时间上缺乏优势。尽管如此,大多数种粮农户通常考虑到家庭成员的消费需求,都会储备一定数量的粮食来应对日常所需,因而呈现出较高的储粮比率。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对粮食出售价格起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作用,农户的售粮积极性有所提高[7]。因此,对于当年收获的粮食,农户需要在储粮和售粮之间权衡比较,即农户储粮行为在市场理性与生存理性之间较量。

(二)储粮成本、收益与风险并存

农户储粮行为的开展存在成本、收益与风险并存的特征。储粮行为引起的成本支出主要包括储粮装具建造或购置成本、储粮过程中的粮食损失成本、可能发生的二次售粮成本以及粮食储存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等,而储粮行为所带来的收益包括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有形收益是指价格投机带来的收益增加,即农户通过择机出售存粮从而获得较一次性全部出售更为可观的经济收入;无形收益是指通过储粮行为保障家庭的粮食需求,从而使家庭成员获得生理上的消费满足感和心理上的粮食安全感。储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风险,表现为粮食损失风险和市场价格下跌风险。一方面,由于粮食自身特性容易发生霉变,且易遭虫蚀和鼠害,造成储粮数量减少和粮食品质下降;另一方面,储粮待售的农户还会面临市场价格下跌风险,从而错失粮食的最佳出售时机。

(三)经济目标与非经济目标并存

作为一种微观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农户与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类似,以追求利润最大化或家庭效用最大化为原则,通过家庭经营行为获取收入,实现家庭的经济目标。然而,农户不同于一般的生产经营单位,其往往是以血缘或婚姻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农村家庭,成员以非利益关系联结在一起。因此,家庭经营行为中也存在着诸如追求生活的安稳与保障、成员的幸福与满足、家庭的地位与荣誉等非经济目标[9-10]。农户的储粮行为亦不例外,存在着经济与非经济的双重目标,且不同的农户追求的储粮行为目标也不完全一致。以储粮待售为目的的农户,希望以较高的市场价格出售存粮,追求的是经济目标;以储粮备荒为目的的农户,旨在通过储粮行为获取心理上的粮食安全保障,追求的是非经济目标;以储粮消费为目的的农户,通过储备合理数量和合理期限的粮食来满足家庭成员消费,其余粮食进行销售,这一储粮行为表现兼具经济目标和非经济目标。

农户良好的经济状况和较低的消费需求决定了农户的储粮行为已并非单纯为追求经济目标或非经济目标,更多地是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点。即以储粮消费为主要目的,通过储存合适数量的粮食,不仅可避免粮食外购,节约购粮成本支出,而且不会因储存过多粮食而造成浪费或损失。因此,农户的储粮积极性较低,尤其是在2001年福建省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市场保障粮食供给能力的增强使农户“心安理得”地将家庭粮食消费安全推向社会,从而忽视了“藏粮于民”的重要性。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对市场力量的信任使得农户自身的粮食危机感大大减弱。

三、农户储粮行为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一)发展趋势

在调查中发现,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后,农户的存粮数量趋于减少,这是由粮食产量下降、家庭收入增加、储粮空间缩小、粮食购买方便等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主销区农户来说,由于开放程度较高,农户生产意向已逐渐偏离农业生产[11],非农收入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户的支付能力增强。尚在维持农业生产的农户,通常也会考虑到粮食作物比较效益低下从而调整种植结构,改种茶叶、蔬菜、油料、水果等比较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随着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为节省家庭空间占用,农户倾向于将收获后的粮食一次性出售,从而减少后期晒粮、存粮等麻烦,避免了储粮损失成本。目前,市场上成品粮价格相对稳定,农户购买起来便捷省事,随需随买。这都直接影响了农户储粮的积极性,使得储粮数量呈现日益减少的趋势,对市场的依赖性不断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近年来普通农户储粮意愿下降,但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等)储粮意愿呈上升趋势[12]。与普通农户以口粮储备为目的有所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以出售为主要目的,通过粮食储存以实现错时销售,达到种粮效益最大化,是农户储粮决策中市场理性占优势的一种表现。

(二)影响

目前,我国农户的粮食储备量约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40%~50%,对提高农户的自然灾害应对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秩序稳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7]。对主销区农户来说,粮食储备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但目前农户储粮行为弱化的事实将带来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

1.增加政府储备粮食的压力。2014年6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我国国库仓容总体紧张,部分地区严重不足”[13]。就福建省的情况来看,目前全省一共有26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和45个县,省级储备粮的经营管理责任主要由福建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承担,仅包括福州直属库等18个直属库,主要负责省级储备粮的购销、存储、调拨、轮换及相关业务。按照销区不低于6个月市场供应量的粮食储备要求,福建省每年要外购千万吨粮食进行储备以确保储粮安全。若种粮农户将粮食供给压力全部推向政府,不仅会导致粮食库容严重不足,而且会产生巨大的储粮成本,还会衍生出诸如轮换费用等其他财政负担,那么省级粮食储备库将不堪重负,粮食供给压力将大增。

2.加剧粮食市场价格的波动。主销区农户储粮主要是为了粮食安全,多售或少售一些粮食对其家庭收入影响不大。但如果农户在粮食收获季节集中跟风售粮,将对粮食出售价格产生不利影响,农户也无法从中获益。若农户日常的粮食消费全都依赖市场供应,势必会造成成品粮价格的波动,当灾害、谣言等出现时就可能会引发农户恐慌,进而做出抢购、囤积粮食等非正常举动。这种阶段性的大量出售和购入将加剧粮食价格的波动,而价格的不平稳运行也将进一步对粮食市场供求关系产生不良影响[14]。

3.为区域粮食安全埋下隐患。福建粮食消费主要通过“自产+外购”来满足,其中外购比例占到了2/3左右,本身就存在着粮食能否顺利调入的风险。尽管有政府储备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但储备粮主要用于保障城市居民的用粮需求,农户的粮食消费更多地还是依赖自有存粮[15-16]。尤其对于福建西北山区的农户来说,受交通不便和粮食市场不发达等客观条件所限,一旦发生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进而引发粮食危机,在粮食自给和外援均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后果将不堪设想。

四、引导农户科学储粮的对策建议

2013年11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山东农科院召开的座谈会上表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17]。农户储粮是保障农户粮食消费安全的重要手段,提倡农户自己存粮、实现藏粮于民是一种“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做法,具有现实必要性。但鉴于主销区耕地面积及农户种粮情况的客观现实,在储粮意愿上应以“尊重+鼓励”为指导思想,尊重农户态度,不强制、不强迫,鼓励有条件的农户积极储粮;在储粮行为上以“引导+补贴+创新”为手段,分类引导农户储粮,完善储粮补贴方式,探索新型储粮模式。

(一)分类引导农户储粮

根据农户的粮食播种面积将福建省种粮农户分成2类:普通农户和种粮大户(承包耕地2 hm2以上)。对不同类型的农户通过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分类引导,并辅以技术指导或资金支持等扶持方式,有助于提高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对于普通农户,可鼓励其以满足消费为主要目的进行储粮,引导其尽量通过自有存粮满足家庭消费需求,减少外购数量;在扶持方式上,以技术指导为主,如常见害虫、霉变等的物理及化学防治方法推广,帮助农户降低储粮损失率;同时,在储粮技术和储备设施上,应结合农户较小规模、分散储粮的特点与有限空间、家庭存放的储藏要求,考虑从材料、规模、功能等方面设计一种价格合理、操作方便,且能做到多用兼备、适用于普通农户的小型粮仓,并配备简易的粮温、水分及害虫检测和驱虫、驱鼠装置,再加以粮食通风和干燥等方面的技术指导,为农户创造有利的储粮条件。(2)对于种粮大户,可鼓励其以择机出售为主要目的进行储粮,引导其储粮待售,提高种粮效益;在扶持方式上,以资金支持为主,通过协助其建造粮食仓储设施、购置烘干设备等,增强其粮食仓储能力。

(二)完善储粮补贴方式

目前,福建省仅有部分农户享受储粮装具购置补贴。在调查中发现,82.4%的农户认为政府有必要对农户储粮行为进行补贴,建议的补贴方式包括对储粮装具购置进行补贴(40.7%)、按储粮时间(46.7%)和储粮数量(78.4%)等给予补贴。另有65.2%的农户明确表示若政府给予存粮补贴,则会多存一些粮食。可见,大多数储粮农户都有补贴需求,对政府补贴持支持和欢迎态度,且对按存粮数量进行补贴的接受度较高,政府若实施存粮补贴应该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增加农户的储粮数量。因此,对不同类型的农户可采取不同的补贴方式。对于普通农户,应以装具补贴为主,通过扩大“小粮仓”的普及面,使更多种粮农户受惠;对于种粮大户,以储粮数量补贴和储粮时间补贴为主,通过有效控制其储粮情况,起到调节粮食市场供给的目的,稳定粮食市场价格。

(三)探索新型储粮模式

在调查中发现,福建省种粮农户对“粮食银行”等新型的储粮模式持欢迎态度[5],有超过80%的种粮农户愿意尝试将自有存粮交由粮食加工企业或专业合作社代储,使得新型储粮模式的开展具备了一定的农户基础。因此,可参照苏州“粮食银行”模式尝试在福建省开展粮食银行业务[18]。粮食银行可选择在南平、三明、龙岩等粮食主要产区,在政府引导下,由有经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有一定加工能力、信誉好的粮食加工企业扮演第三方代储角色,实现代农储粮,不失为一种利用市场机制解决农户储粮问题的有益尝试。“粮食银行”虽然是采取集中储粮的方式,但粮权仍然在农户手中,只是粮食的储备地点由农户家中转移到第三方代储机构。储粮农户可凭其在第三方代储机构的存粮凭证随时提取原粮、兑换成品粮或将所储存的粮食折现。诚然,“粮食银行”模式的顺利开展和运行还需要政府的政策保障、监督管理以及明确的角色定位,既要确保农户正常的粮食提取需求得到满足,又要防止“粮食银行”业务经营者过分追求经营利益而损害广大储粮农户的个人利益。同时,政府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坚持采用市场化、自愿化原则推广“粮食银行”业务,防止行政手段过度干预。

[1]福建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2015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6-02-25)[2016-03-30]. http://www.stats-fj.gov.cn/xxgk/tjgb/201602/t20160225_38524.htm.

[2]杨月锋.福建省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种粮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5.

[3]黄新茂.城镇化加速背景下福建省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粮食经济,2013(12):15-18.

[4]福建省统计局.福建统计年鉴-2015[EB/OL].(2015-08-26)[2016-02-18]. http://www.stats-fj.gov.cn/tongjinianjian/dz2015/index-cn.htm.

[5]杨月锋,徐学荣.关于农户储粮行为的理论解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5(10):149-153.

[6]刘阳.农户粮食储备决策及引导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4.

[7]杨月锋,徐学荣.主销区农户储粮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福建的调查数据[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8(5):39-44.

[8]福建省粮食局.福建省粮食局关于印发《福建省农户科学储粮专项管理细则(暂行)》的通知[EB/OL].(2011-05-10)[2016-04-07]. http://www.fjgrain.com/zfxxgkshow.aspx?newsid=866844428227.

[9]吴连翠.基于农户生产行为视角的粮食补贴政策绩效研究——以安徽省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11.

[10]刘清娟.黑龙江省种粮农户生产行为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2.

[11]武翔宇.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7(5):74-79.

[12]刘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储粮意愿上升 “藏粮于民”悄然变化[N].经济日报,2014-07-30(3).

[13] 王永吉.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粮食收储等工作[EB/OL].(2014-06-25)[2016-04-11].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4-06-25/content_11896299.html.

[14]闻海燕.市场化条件下粮食主销区的农户粮食储备与粮食安全[J].粮食问题研究,2004(1):32-34.

[15]LOHMAR B. Market reforms and policy initiatives: rapid growth and food security in China[J]. Food Security Assessment,2002(3):22-30.

[16]吴志华,贾健,李亚龙,等.粮食储备,大国必须厚实[N].环球时报,2011-03-16(7).

[17]孙扬.习近平:手中有粮,心中不慌[EB/OL].(2013-11-28)[2016-04-12].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28/c_118339303.htm.

[18]王元慧,张国钧,李彦光.关于苏州“粮食银行”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J].中国粮食经济,2010(5):54-57.

(责任编辑: 林小芳)

A research on farmers′ grain storage behaviors in Fujian

YANG Yue-feng1, XU Xue-rong2

(1.CollegeofTransportationandCivilEngineering; 2.CollegeofEconomics,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002,China)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28 counties (cities, districts) in Fujian, and farmers′ grain storage behaviors were elaborated. According to the farmers′ grain storage statu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re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farmers′ grain storage behaviors, which include the coexistence of survival rationality and market rationality, the coexistence of grain storage costs, benefits and risks, and the coexistence of economic and non-economic objective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farmers′ grain storage behavior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guiding farmers′ scientific grain storage from three aspects, which include providing category-based guidance for farmers′ grain storage behaviors, perfecting the grain storage subsidy methods, and exploring new grain storage modes, so to promote farmers to store grain scientifically, and have a stable storage level.

farmers; gain storage behavior; Fujian

2016-04-28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JAS150252);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FJ2016C035);福建农林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资助项目(113-612014018)。

杨月锋(1982-),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粮食物流、农户储粮行为。

F326.11

A

1671-6922(2017)02-0012-05

10.13322/j.cnki.fjsk.2017.02.003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0(2):12-16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猜你喜欢
储粮种粮福建省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画画就如种粮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渭南农户储粮的调查与分析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中储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之我见
国内首座球形粮仓储粮效果及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