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形体演变与发展

2017-05-18 10:12刘帝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4期
关键词:演变汉字发展

摘 要:语言是我们日常交际的重要工具,汉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用汉字传递信息,传播文化,记载文明。因此,探讨汉字是如何产生,如何演变和发展的对我们来说很有必要。本文即对汉字的产生和演变进行简要概述,从中探索出汉字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规律,预测汉字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汉字;演变;发展

作者简介:刘帝(1990-),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河南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方向2015级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2

引言:

说到汉字,我们不得不提到它的创造者——仓颉,他生活在黄帝时期,是当时的左史官。他见到鸟兽的足迹深受启发,从此以后开始进行分类别异,并加以汇集、整理,通过不断的改进最终形成了原始时期的汉字,因此他被冠以“造字圣人”的称号。作为汉字的创始人,仓颉革除结绳记事之陋,自创一家之体。自此,我们便有了文字,进入了文明时代。仓颉造字成功之时“天雨粟,鬼夜啼”,上天有感,降粟如雨,鬼神惊觉,夜半泣啼。可见,当时的震动有多大。正所谓,汉字的发明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举世瞩目的壮举。汉字的发明与使用使得文化得以传播,文明得以发展。后世在此基础上,将汉字分化成六大类,即“指示、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此六书也。

文字的发明与创造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贡献。文字打破了语言传播的限制,它可以超越时空,将中国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和文化硕果记载下来并广泛传播。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果,天文、历史、地理、医学、哲学等方面的研究发现都是靠文字来记录并传承下去的。我国的四大发明也是依靠文字得以传播到大洋彼岸,促进了世界文明的飞速发展。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汉字的深远影响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在国内,契丹、女真族等少数民族在创造本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借鉴吸收了一些汉语词汇。汉字文化对增进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融合,对整个中华民族的产生和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海外,日本也是在吸收借鉴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属于本土的文字。

汉字的发明与创造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裨益,促进古今中外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因此,作为汉字的拥有者的我们要继续将汉字发扬光大,推动汉字的发展。

一、汉字演变历程

在汉字缔造之前,人们采取的最原始的记事方式既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这两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记忆事情,但是,却有许多的弊端,例如,不能长期保存,易于丢失;不能进行思想交流;不能广泛传播等。于是图画文字应运而生,人们画出事物的轮廓作为记号进行记事。然而,图画的差异性导致图画向线条化的简单明了的文字方向发展。

(一)甲骨文

据史料记载,甲骨文诞生于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甲骨文象形字是形声字,因为仍有一些汉字和图片一样的象形文字,非常生动。甲骨文又称卜辞、也称为殷墟文字等,主要指的是“商王朝”用锲刻的方式在动物骨骼上刻下的文字,尤其是在龟甲兽骨上刻字。商朝统治者迷信尚神,每一件事情上都要占卜凶吉。他们把每一个占卜,有时连同真正的结果都刻在特殊的贝壳和动物的骨头上(有一些铭文的非神圣的记载)。有关专家从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共整理出4100多个字,释文成果还不到1000个,也就是还有3000多个字我们还不认识。

甲骨文有三大特点:

(1)形体多样化,导致笔画不固定。

(2)行文顺序不定。有的从左到右,有的从右到左,给阅读增加难度。

(3)异体字繁多。

(二)金文

金文,顾名思义,是将文字铸刻在金属物体上,古代最常见的金属物体便是青铜器,要想记录一件大事就必须要有足够大的书写空间,因此古人大多用鼎作为载体,因此又称钟鼎文。内容多为国、族的大事,个人的功勋或者作器缘由等。

金文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通过改进而来的,相对甲骨文而言,在形体和笔画上简单一些,有以下三大特点:

(1)曲笔较多,字形较甲骨文工整稳定。

(2)部首逐渐趋于稳定和定型,异体字也逐步减少。

(3)基本固定的行文顺序,一般是从右到左的直行书写,为后来的汉字书写树立榜样。

(三)大篆

西周后期,大篆产生并逐渐取代钟鼎文。大篆的真迹就是“石鼓文”。“石鼓文”,顾名思义,就是在像大鼓的石墩上刻下的文字。记载着古人在田林间打猎的事迹。大篆有三个特点:

(1)线条化,笔画粗细均匀。

(2)字形结构工整,有向方块字形体发展的趋势。

(3)字体结构复杂,笔画繁多。

(四)小篆

在春秋战国期间,各自为政的诸侯各国其文字也是各具特色,形体各异,这可能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相关。许慎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说文解字·叙》)该段话意为,秦始皇在刚刚统一六国之后,便有人提出取各国文字之长统一为一种字体。小篆是由大篆“省改”而成的。

小篆有三个特点:

(1)形体美观,线条和标准化几乎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2)笔画有所简化,整齐和谐。

(3)线条书写不便,费时费力。

(五)隶书

秦朝時期便有了隶书但其兴盛却是在汉朝时期,所以隶书又被称为“汉隶”。秦朝时期,虽然创制了隶书,但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直到汉朝时期,由于底层阶级的使用才得到推广。在推广的过程中,字形渐渐稳定下来,脱去了原有的图画象形色彩,逐渐演变为一种记号化的书写字体。

隶书有三个特点:

(1)线条变直线,字体进一步简化。

(2)形体上,由瘦长变扁宽。

(3)书写方便,便于流传。

(六)草书

《说文解字·叙》说:“汉兴有草书。”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草书字体是一个平行的汉代,汉代是书写潦草。这种字体以足够快速的速度,连续的手势为主,同时初步具有汉字的轮廓。到了唐代,草书开始用来寄情于景来表达情感,又称为狂草与草书。

草书有两大特点:

(1)形体变化大,连笔较多。

(2)书写过于潦草时不便于识别。

(七)楷书

楷书,又称真书。来源于隶书和草书,取其优点而成,独立而行,在唐朝逐渐流行并且盛行开来。从笔的角度来看,基本上是唐代的张怀提出了所谓的“永久字八”,即“永”字包含的八种笔画,换个通俗的说法:“侧”就是点,“勒”就是横,“努”就是竖,“超”就是勾(趯,ti惕)。“策”就是挑,“掠”就是长撇,“啄”就是短撇,“磔”就是捺,从“勒”到“趣”的弯儿就是折。

楷书有两大特点:

(1)字形齊整,结构严谨,书写方便。

(2)形体更加美观大方。

(八)行书

行书是“流动的楷书”,它形成于魏晋。行书是鉴于楷书和草书的一种字体,虽然字形形体连绵有序,但每个字却又是各自独立的个体,书写速度于楷书较快,而识别力度于草书较好。所以从魏晋一开始到现在,行书运用的是最广泛使用的,也是最流行的。

不同时期的文字的发展和演变展现了不同时代赋予它们的不同特色。甲骨文象形图画性强,篆书庄重典雅,草书狂放不羁,楷书端正秀丽。每一次巨大的变革都是一次质的飞跃。向我们展现了文字的多样性。

二、演变规律

(一)笔画线条化

笔画:根据上述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古文字时期,即甲骨文到篆书,笔画具有曲线化的特点。隶书的出现使得汉字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不论是字形还是结构,都具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笔画更加明朗,线条更加清晰。之后的汉字,笔画都朝着简约化的方向发展。

(二)字形符号化

“六书”作为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理论,意在结合汉字的字形和意义。汉字的每个组成部分都有它的起源和原因。然而,汉字作为一种自源文字,其字形演变朝着简单、符号化的方向发展。现在汉字的形体结构已经看不出它的来源。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分析,来识别出字的序列以及形状演化,以找到其根据和含义。

但是,当随着汉字的演变与发展,这种理性逐步被破坏,最终丧失。一个字形系统最大的演变则是“隶变”即从篆书到隶书的演变。

“隶变”可以说是从根本上变革了古文字的书写方式。近现代汉字尤其是现代汉字简化后,有了完全断裂楷书所继承很微弱的理据性,这是象征着中国汉字的符号系统完全符号化了。

(三)结构规范化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汉字逐渐变得整洁,从非标准汉字,变成外形美观,尺寸均匀。

这种规范是印刷术历史悠久形成的,也是长期的不断的历史实践中演变形成的。解放以后对汉字整理后的形状变化,才确定了现代宋的风格,以及汉字的结构。

(四)字集标准化

标准化是信息革命给中国汉字带来的新功能。因为是计算机对中文信息的处理技术得到了应用及发展,才增进了汉字“形、音、义、用”四个方面的标准化。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字符集的标准化。

其中还有比较重要的是《信息处理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与之对应相关的有《现代汉语常用汉字表》、《现代汉语通用汉字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等等。

结语: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从复杂到简单,从难到易的过程。这是中国文字发展的主要趋势和规律。尽管中间出现过繁化现象,也是为了将相近的字体区别开来,以便使人们区分它们的字义和用法。但是繁化以后还是需要简化的。所以,总的趋势还是简化。我们可以预测,汉字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稳定的状态,除了形体结构上的简化外,汉字的发展不会再产生根本性的演变。

参考文献:

[1]董琨.中国汉字源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刘又辛.汉语汉字答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东汉]许慎著,[北宋]徐铉校订.说文解字[M].上海:中华书局,1963.

[4]伍和忠.汉字的形体演变与简化问题[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0,31(3).

[5]陈建裕.汉字形体演变的记号化与非记号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32(4).

[6]卜红艳.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的几种现象[J].考试周刊,2011(22).

[7]陈淑梅.汉字书写元素的演变与汉字的符号化[J].中国文字研究,2007(2).

[8]周园.从汉字构形演变看简化问题[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

[9]徐伟勤.汉字部首演变与记号化[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4.

猜你喜欢
演变汉字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谈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进程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