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之我见

2017-05-18 09:47杨文位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7年5期

杨文位

摘要:从课程实施评价和学生学习成长评价两个方面阐述了《机械制图》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可行性较强,以期为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職业教育;课程实施评价;学习成长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3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7.05.067

职业教育课程的高质量体现在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整个过程,职业院校必须根据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学校实际,及时开发或不断修订课程标准,并对课程实施进行持续性、批判性和建设性的评价,努力提供适合学生多样化需求的个性化教育。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教学改革中,重构《机械制图》课程评价体系,包括课程实施评价和学生学习成长评价两个方面。

1课程实施评价

课程实施评价是一个能够向有关人员连续反馈课程运行状况信息、识别获取成功的潜能、尽早发现问题并保证及时调整的系统化工具,是一个保证课程有效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各有关方面达成共识并实现这一共识的过程。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建构了包括以下五种方式的课程实施评价体系。

(1)学生反馈。每一个学习任务结束时,教师对学生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征询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包括: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和原因、对教学内容的反应、对教学技巧的反应、对自身提高的评估、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依据学生反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专业能力、认知能力和职业素养,学生的反馈是评价所有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首要看点。

(2)教师自我剖析。每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教师要总结教学的成功所在和不足之处,填写在教案的后边,提醒自己在后续的教学中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还要对教学活动中运用的能够指导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做好记录,为课程建设提供事实依据。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育与教学需要用心去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专注于自己的教学,尤其要用心做好教学分析,知道哪些成绩要发扬,哪些不足要提高,做好导演者,保证所教授课程的良好实施。

(3)学校监控。包括督导听课评议和同事听课讨论:学校督导通过不定期听课,抽查教学资料,学生问卷等途径监控教学,发现问题,即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帮助教师持续成长;学校要有教师听课制度,教师之间通过听课互评,相互学习,有利于相同学科教师的相互提高,不同学科教学方法和思想的借用、发展,有时也能为课程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4)同行研讨。课程组不定期邀请同行专家进行课程改革方面的交流座谈,相互学习课程改革的方法和途径、实施的经验和教训,听取同行建议,结合本校实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研讨实施新方法。

(5)企业评议。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合作企业,从我们所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对课程进行总体评价,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这是一个周期较长的工作。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企业检验应该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方法。

课程实施评价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建设的重要依据,重视各种评价,定期对这些评价进行总结、研讨,再根据实际情况,修订课程标准,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2学生学习成长评价

根据不断发展的机械加工技术工人的知识、能力和素养需求,积极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教育,构建学生学习成长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完成一个学习任务时,学生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还有实习车间及企业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每一评价除成绩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表现突出的方面予以鼓励;不足之处及时提醒,并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还有其它的建议或意见。这样的评价增强了针对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表所示。展示学生学习成长评价体系的构成。

(2)终结性评价。完成该课程学习后,学生的成绩总评,期中各项目总评占70%,期末考核或考试占30%,两项综合才是学生该课程最终学习成绩。同时,学生要对自己学习这门课程的收获和不足进行总结,教师要对学生的成绩予以肯定,根据学生学习该课程的表现,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提出建设性意见。

这样评价学生剔除了传统评价的弊端,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职业素养的提高。

重构的课程评价体系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是以提高学习效率为目的,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服务的发展性评价,是一种动态的评价,能有效促进课程改革,同时又保证了课程发展的科学性、前瞻性,体现了职业教育课程的要求和特点。

参考文献:

[1]赵志群.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