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洁莲
【摘要】本文将来自于日本的管理方法——“五常法”,运用在幼儿区域游戏材料自我管理中,通过实践和探索,运用儿歌、游戏、图示、生活渗透等方法提高幼儿对区域游戏材料的管理能力。
【关键词】五常法 幼儿 自我管理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22-01
“五常法”是日本人推崇的一种品质管理技术,当中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及常自律五项。“五常法”的最终目的是养成凡事认真、遵守规定的习惯。
“五常法”被运用在幼儿园环境管理中,帮助营造安全、整洁的工作环境,塑优质园所形象。而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因为活动材料丰富多样,最能体现幼儿自主性,把“五常法”运用到幼儿区域游戏材料的自我管理中,则可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自理能力,对于培养幼儿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甚有帮助。
一、常组织——学会分层管理,培养幼儿有序意识
常组织,即扔掉不需要的物品,并将保存的物品分层管理,要点在于集中存放及尽量减低存量。五常法强调“一就是最好”,建议活动区每一份操作材料只有一个放置盘,让幼儿自己筛选哪些玩具需要,哪些是不需要的。
在开展区域活动前教师幼儿一起参与,根据操作材料的使用频率进行分层管理。首先将需要和不需要的区域材料分类,将不需要的材料清理掉;然后对需要的区域材料加以定量、定位,分层管理,将每天用到的材料科学合理地放在最近最明显最容易取到的地方,偶尔使用或不常使用的材料放得远些或束之高阁。
二、常整顿——学会物品名属,培养幼儿规则意识
常整顿,首先决定物品的“名”及“家”, 知道得将物品分类,每件物品都有个家,并贴上卷标,用完放回原处。
区角里的玩具多种多样,要做到按规律摆放,让幼儿自主收拾、整理物品。运用“五常法”管理,让所有的物品都有自己的标签(名)和位置(家),在活动区设置各区域的形象標记或文字标志,各种游戏材料标注相应标记,以引导幼儿选择活动或指导他们按类收放材料,提醒幼儿自觉遵守活动的规则。标记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的幼儿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可以选用实物照片或图片、图形、颜色等作为标记;中、大班幼儿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较强,可以使用汉字、成语、数字、英文字母和单词作为标记,贴在该区域材料显眼的地方。
三、常清洁——学会坚持保洁,培养幼儿参与意识
常清洁,让幼儿要保持个人清洁,也有责任去负责保持清洁。
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儿不乱仍垃圾,会把掉下的标签和物品拾起放回原处。可开展“我的工作区域”责任包干区活动, 在每个区角贴上工作任务标签,和幼儿讨论具体时间表和工作标准,区域清洁落实到幼儿,让幼儿负责整理和清洁。每天区域活动后和离园前会清洁“我的工作区域”,保持区域材料的的整洁有序。让幼儿自由推荐或自愿报名的方式担当各区域的小组长,小组长可以督察或支配其他小朋友,每天活动后或离园前进行物品的整理和清洁。
四、常规范——学会自理规范,培养幼儿责任意识
常规范指制定一些标准、准则。教师要经常地进行反思总结,将一些好的做法变成规范的标准,要求幼儿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保持,力求养成行为习惯。如存放材料的规范要求,就是保证材料的储藏方法得当,有透明度,减少犯错,利用透明的分类盒贮存区域活动操作材料,增强物品处理的透明度,保证取出的东西直接可以使用。
五、常自律——学会自我约束,培养幼儿优秀意识
常自律,即持续地、自律地执行上述“四常”,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让幼儿从他律、纪律,发展成为自律,成为人的内在素质。
教师可通过儿歌、范例、榜样、图示的暗示等方法让幼儿知道“我要整理”的重要性,学会自律。在日常生活中,捕捉良好的行为和事例让幼儿知道:整理物品是具有责任感的表现,能够受到大家的赞扬。发放亲子活动单,与家长一起记录孩子的点滴进步,记录包括检查表、统计表、照片、录像等形式,在帮助孩子自我管理的同时,也记录了孩子进步的过程,帮助他们形成自律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五常法”管理,倡导的是自我管理的原则,提倡教师、幼儿人人参与,由大家自己动手为自己创造一个整齐、清洁、安全、健康的环境,并保持环境的整洁有序。“五常法”培养了幼儿对区域材料的自我管理能力,让教师彻底地从大量的繁杂的整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做孩子真正的支持者,听懂孩子的语言和心声,鼓励幼儿自我交流、自我学习等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凯甭. 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五常法”管理模式[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6,(4).
[2]王宇恒. 对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方法进行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