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垄断不能一概而论
吕东悦专栏
吕东悦,曾先后供职于政府部门与石油企业。主要研究国际油价,侧重分析国际政治对油价的影响
改革开放的前30年,在经济领域着重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为此,除了实行优胜劣汰、关停并转一些企业外,国家将一些具有生产管理职能的国家部委改制为集团公司,并将其下属企业进行拆分重组,在管理上淡化行政色彩而突出效率效益机制,在市场上形成打破垄断充分竞争的格局。通过竞争,激励企业的内生变量,提升管理水平。实践表明,实现充分竞争确实有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但对于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特别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产品与行业,因其体量大且大多是国有企业,竞争带来的内耗同样惊人。在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国有资产的流失值得关注。同时,像钢铁、石化等行业因发展过度而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更是时有发生。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于企业的调整与布局,应当根据行业性质因时因地的确定,要进行利弊分析;应当具体看哪些行业适合充分竞争,哪些行业一时不适合充分竞争,在怎样的领域和多大的范围内竞争,主要竞争对手在哪里,自身的竞争力又如何。
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行业,必然要有龙头企业,特别是需要国家着力培养的行业与企业,不但不应拆分而应当重组,发挥国家的整体优势,集中力量打造成能够参与全方位竞争的“航空母舰”。如果对这样的行业进行拆分支解,内部先竞争内耗,谈何向外竞争?只有对于已经发展到具有国际竞争力、优势十分明显的行业与企业,可以根据地域与市场特点,从引入竞争机制和兼顾分工上进行布局调整,产生优势互补的作用。国外一些石油公司也是根据市场与自身情况不断进行重组整合的。例如,为了打破垄断,1911年美孚(标准)石油托拉斯被拆分成43个公司,但到了1999年,当年分解出的两家新泽西美孚与纽约美孚公司再度整合,成为国际石油公司巨头——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
在当前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下,构建竞争性市场,主要是要打破行政性设置的藩篱,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消除地方大而全、小而全的经济布局。在此基础上,行业与企业的布局要对准定位,一切从国家的整体利益考量,避免无序竞争、恶性竞争。
具体到行业垄断,也要看其形成机制是局部利益驱动为主形成的,还是自然发展为主形成的。像石油勘探开发等高技术高资金高风险的行业,行业性质本身就不同程度地限制了竞争。或者说,高资金投入与高风险并存,一般性企业是干不了的。上述埃克森美孚公司的再度合并,说到底就是规避竞争,是市场新形势下的产物。
再比如,沙特等中东国家生产的石油成本不到10美元/桶,远低于其他国家。但近年来油价持续走低至40美元/桶以下后,他们也开始极力组织限产保价。最终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都分别达成了减产协议。可以说,这是最大的垄断,但似乎无可厚非。
因此,如何判断垄断及其合理性,还是要看具体产业的性质,以及是否有利于该行业的持续发展,不宜一概而论,更不能简单地以经营规模来断定。同样,如何深化改革,怎样深化改革,归根结底是要从大局出发,趋利避害,不可被新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应当继续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持续创新改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改革必须有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
责任编辑:赵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