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药效试验

2017-05-17 09:51薛正帅汤士勇江生泉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环境工程系安徽滁州2390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甲维盐白蛾微胶囊

薛正帅,汤士勇,江生泉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环境工程系,安徽 滁州 239000)

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药效试验

薛正帅,汤士勇,江生泉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环境工程系,安徽 滁州 239000)

采用不同浓度3%的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Drury)1~5龄幼虫进行了田间药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的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稀释1000倍时,对美国白蛾4~5龄幼虫的48h防治效果达到92.11%;与常见的防治药剂甲维盐和灭幼脲相比,速效性强,且防治效果长达2个月以上,在生产上可用来代替部分已出现抗药性的药剂来对美国白蛾进行防控。

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Drury);防治效果

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Drury)又名秋幕毛虫、美国灯蛾、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世界性检疫害虫。自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以来,在国内呈快速蔓延趋势,现广泛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地区,其主要取食林木的叶片,严重时对各种苗木造成毁灭性灾害[1]。目前,我国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已高度重视,并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防治技术进行防控[2],这其中以采用阿维菌素[3]、灭幼脲[4]、拟除虫菊酯类[5]等药剂进行化学防治为主。但随着用药量的普遍使用,部分地区的美国白蛾对化学药剂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药性[6],即使使用药剂防治后,仍在局部地区大量繁衍,造成严重危害[7]。为此,探索新型药剂防控势在必行。

噻虫啉是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针对咀嚼式害虫的防治有特效,与有机磷类、拟虫菊酯类杀虫剂没有交互抗性[8]。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农药使用量和次数,增强农药的使用效果,目前新型农药剂型——农药控释剂的研发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噻虫啉也被开发出了微胶囊悬浮剂型,且在天牛防治上得到广泛应用[9],但在鳞翅目昆虫上则报道较少,本研究探讨了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的使用剂量及防治效果,以为大面积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为江西省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产品;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为山东诺华农药有限公司产品;25%瑞达灭幼脲3号悬浮剂为河南省安阳市安林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产品。

1.2 试验方法

试验安排在美国白蛾发生较频繁的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大集镇一杨树林进行。杨树品种为美洲黑杨69品种,树龄3~5年 ,树高4~7m,株距3.5m,行距5m,土壤优良,基本上没有进行水肥管理,长势一般。

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设计1000倍、2000倍、4000倍3个用药浓度,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设计2000倍稀释浓度,25%灭幼脲3号悬浮剂稀释2000倍。用清水作为空白对照。每个浓度设置3个重复处理小区,每个小区面积666.7m2,小区间隔10m以上。每666.7m2用水量50L,在美国白蛾第一次发生期(5月下旬)用电动式喷雾机进行喷雾,叶面上下喷雾要均匀。

施药前,每个处理浓度小区内,随机选择1、2、3、4~5龄幼虫的美国白蛾虫网幕各4个作为调查样本,清查网幕内美国白蛾的活虫数并记录,做好标记。待施药2、24、48、72h后,清点网幕内的活虫数,并按下述公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施药后,每个处理浓度在处理小区内随机选择20棵杨树,每隔15d,对美国白蛾发生的虫口基数进行统计,观察用药后对美国白蛾发生情况的影响。

1.3 数据分析

用SPSS 18.0数据处理系统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美国白蛾1龄幼虫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施药后2h,美国白蛾1龄幼虫的中毒现象非常明显,其中噻虫啉1000倍、2000倍和4000倍处理,幼虫剧烈扭动,5~10min后大多数受药虫体变黑死亡,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3.37%、91.84%、88.64%;5%甲维盐WDG 2000倍处理的则达到91.16%;但25%瑞达灭幼脲3号SC 2000倍处理后,对美国白蛾的防控效果仅为50.53%。药后24h,前四者对美国白蛾的防控效果分别为100%、100%、96.21%、97.79%,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25%瑞达灭幼脲3号SC 2000倍浓度处理后24h内,对美国白蛾的防控效果仅为68.20%,这是因为灭幼脲为一类昆虫生长调节激素类的药剂,作用效果较慢。到药后48h,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4000倍的防治效果为98.71%,25%瑞达灭幼脲3号SC的防治效果也达到了94.06%。

表1 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等药剂对美国白蛾1龄幼虫的防治效果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组间差异显著(P<0.05),表2~4同。

2.2 对美国白蛾2龄幼虫的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药后24h,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1000倍、2000倍、4000倍和5%甲维盐WDG2000倍各浓度药剂对美国白蛾2龄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00%、100%、97.88%、100%;但25%瑞达灭幼脲3号SC 2000倍处理后,对美国白蛾的防控效果仅为67.55%。药后48h,除了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4000倍的防治效果为97.88%,25%瑞达灭幼脲3号SC的防治效果也达到了91.34%。由此可知,上述3种药剂对美国白蛾1~2龄幼虫的防治效果非常理想。

表2 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等药剂对美国白蛾2龄幼虫的防治效果

2.3 对美国白蛾3龄幼虫的防治效果

由表3可知,药后2h到48h,各药剂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均呈上升过程,药后48h,以噻虫啉1000倍处理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100%;其次为噻虫啉2000倍处理,达到97.87%;甲维盐2000倍处理的防治效果也达到95.81%;噻虫啉4000倍处理的达到90.38%,与上述几个处理浓度存在显著差异。而灭幼脲的处理效果从2h到48h,则呈一个明显上升过程,从26.97%增加到86.67%。

2.4 对美国白蛾4~5龄幼虫的防治效果

噻虫啉1000倍和2000倍处理美国白蛾4~5龄幼虫后,大多数停止进食,行动能力降低;有些幼虫虫体则不同程度地扭动,从虫网幕内爬出落到地上死亡。由表4可知,药后24h,噻虫啉1000倍、2000倍和4000倍浓度处理,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7.37%、76.32%和70.73%,甲维盐2000倍处理的防治效果达到73.81%;而灭幼脲的防治效果仅为15.78%,但大多数受药虫体行动迟缓,进食缓慢。药后48h,以噻虫啉1000倍处理的防治效果最高,达到100%,其次为噻虫啉2000倍处理、甲维盐2000倍处理和噻虫啉4000倍处理,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2.11%、85.71%和82.93%,而灭幼脲2000倍处理的防治效果则上升到52.63%。

2.5 对美国白蛾虫口基数的影响

噻虫啉2000倍、甲维盐2000倍和灭幼脲2000倍不同浓度处理对美国白蛾虫口基数的影响见图1。噻虫啉2000倍处理后,在7月30日、9月15日2个美国白蛾危害高峰期的虫口基数分别为57头、82头,比甲维盐2000倍处理分别降低了68.42%和148.78%;比灭幼脲2000倍处理降低了21.05%和34.14%;比清水对照降低了275.43%和251.12%,说明对美国白蛾的长期防控效果非常显著。

图1 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等药剂对美国白蛾虫口基数的影响

3 结论

噻虫啉主要是通过与害虫体内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神经通道的阻塞,造成乙酰胆碱的大量积累,从而干扰害虫的神经系统正常传导,使害虫异常兴奋,全身痉挛麻痹而死,具有较强的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10],速效性强,且具有较强的持效期。从噻虫啉、甲维盐、灭幼脲不同浓度处理对美国白蛾1~5龄幼虫的防治效果来看,以噻虫啉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为最好,对4~5龄幼虫48h的防治效果达到100%,其次为噻虫啉2000倍处理,对4~5龄幼虫48h后的防治效果也超过90%,显著高于5%甲维盐2000倍处理和25%灭幼脲2000倍处理,而噻虫啉4000倍处理的防治效果要比5%甲维盐2000倍处理效果差一些。

本研究发现,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2000倍浓度施用美国白蛾后,与当前常使用的杀虫剂甲维盐相比,速效杀虫效果差异不大,但持效期长于甲维盐,能防控美国白蛾效果长达2个月;与常用的灭幼脲3号相比,速效杀虫效果强于灭幼脲,且对美国白蛾的长期控制效果也相当。因此,从生产上考虑,在出现美国白蛾抗药性的地区,可以用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2000倍浓度来替代甲维盐和灭幼脲来对美国白蛾进行防治。

[1]李素霞,张杰,张斌.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分布、危害及防治研究进展[J].世界农药,2013,35(3):42~46.

[2]倪同良,温素卿,于斌.美国白蛾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0):82~84.

[3]张军,孙晶,张辉.应用阿维菌素人工防治美国白蛾的试验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07,36(3):32~35.

[4]徐明,刘冬梅,徐福元.Bt与灭幼脲混剂对美国白蛾第2,3代幼虫的联合毒力及防治效果[J].林业科学,2013,49(12):171~174.

[5]刘子欢,陆秀君,李瑞军.几种农药对美国白蛾幼虫活性比较及生物学效应[J].农药,2015,(11):837~839.

[6]牛赡光,王清海,刘幸红,等.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对美国白蛾幼虫室内毒力评价[J].山东林业科技,2009,39(3):70~72.

[7]赵铁珍,高岚,柯水发,等.美国白蛾入侵部分非经济损失评估案例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3):171~177.

[8]张品,吴道新,杜升华.高效、低毒杀虫剂噻虫啉的合成工艺研究[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0,40(6):24~26.

[9]童文钢.噻虫啉对杨树天牛成虫的毒力测定及林间防治[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1,31(4):368~371.

[10]谢心宏,王福久.国外农药噻虫啉(Thiacloprid)——一种新面施用杀虫剂[J].农药,2001,40(1):43~44.

[编辑] 余文斌

2016-12-14

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6A542)。

薛正帅(1986-),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应用,237575089@qq.com。

S433.4

A

1673-1409(2017)06-0004-04

[引著格式]薛正帅,汤士勇,江生泉.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药效试验[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14(6):4~7.

猜你喜欢
甲维盐白蛾微胶囊
复合杂粮超微粉微胶囊化工艺的研究
欧黑抗虫杨N12对美国白蛾的抗虫性研究
AS350B3防治松毛虫试验
四平地区美国白蛾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
美国白蛾的识别和危害特点及控制措施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微胶囊的制备及在饵料中的应用
聚砜包覆双环戊二烯微胶囊的制备
一种用于橡胶材料自修复的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脲醛树脂预聚体对甲维盐微囊结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