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生命长,谁都想去看看。有这样一种看世界的方式:一边做义工,一边旅行。如今,义工旅行在年轻人当中已成为一种时髦的旅行方式。他们在承担责任中感受旅行的美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放飞青春、感受世界,在自己的故事中获得成长。
90后的浙江姑娘蕴依刚刚从肯尼亚归国,讲述起在当地的贫民窟做志愿者的那段时间,她用了“最有色彩的日子,此生难忘”来形容。
“又穷又乱,又脏又热”“蚊虫肆虐”“武装政变频发”……这是种种传说、新闻报道、臆想和偏见共同构筑起的非洲,也曾是我的非洲。一直觉得自己对它的误解太深,深到我觉得必须亲自去看一看它究竟是什么样的,于是便毅然前往。
之所以选择去基贝拉——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世界第二大贫民窟支教,是因为以前看过一些非洲贫民窟少年的照片:他们赤脚走过遍布泥水与垃圾的土里溅起污秽;用黝黑的双手捧起一份价值不过人民币1元的烤玉米,来回摩挲不忍吃下。出于真切的同情与焦虑,我想去帮助他们。
刚到内罗毕时,我们一行志愿者几次被街头拿着步枪的军警拦下来,他们又是查护照,又是问地址。但是一听我们将要去基贝拉贫民窟教书,就拍拍我们的肩膀,给予最诚挚的祝福。那是一个当地人都不愿去的地方,是贫穷、盗窃、疾病、死亡的代名词。只有20%的地方有电,没有水,没有正常的医疗设施和教育机构。
路上没有斑马线。每分每秒,夺命matatu(小面包车)和各式颜色鲜艳的公交车都在赛车。在这里,车是可以倾斜45度开的,而售票员大多是挂在车门边上,边走边上下车,半秒都不耽搁。通常是我刚准备坐下,原本还在车外揽客的售票员立刻钻进车内,左手顺势带上门,反身右手便插好了车栓。
可是,当我们深入了解后,也能捕捉到一些美好和亲切。
小孩穿着破烂肮脏的衣服,脸上挂着眼泪或鼻涕也不擦,光脚踩在泥地上追逐打闹。经过的时候对着我笑,还会凑过来拉我的手,眼里都是阳光和清澈。
在路上基本上随便抓一个当地人,他们都会很热切地跟你聊关于中国的事情,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China is our friend!”。他们最爱用的手机是小米和华为,所有车子都是从中国进口,高速公路也都是中国人出资帮助修建的。可能是一种报偿式的情感让我们走得更近。
行走在贫民窟
跟着同项目的志愿者伙伴,互相壮着胆子,顺着一条脏乱的小路走进了我们的目的地——Fruitful,一所孤儿院学校。
在铁皮屋密密麻麻的巷子中,穿過满目疮痍的土墙平房和污秽水沟,我们看到一间不起眼的土屋,低矮的天花板上盖着薄薄一层的塑料膜来抵御毒辣的日光,破烂不堪的门上歪斜写着Fruitful Talent Center几个字。
一颗颗热忱又懵懂的小脑袋从窗户里探出来,激动又腼腆地冲着我们挥舞手臂,喊着新学来的“hello”。他们坐在脱漆、嘎吱作响的旧木桌前,一天最多吃两顿稀粥样的食物。他们没有一件像样的文具,几张纸黏在一起拼凑成本子,笔也是废旧的铅笔头。曾亲眼看到一个孩子为了能够抄写黑板上的题目,从口袋里掏出铅笔头,用牙齿把周围的木头咬掉,露出笔芯,一点点吃力地写。
这一幕幕都刺痛着我的神经。
第一节课,我教数学。在Fruitful,9岁的孩子做百以上的加法还需要通过画竖线计数。一道65+56的题目,全班同学在本子上生生画了20分钟的竖线,全是错误答案。尽管那天我花了整整两个小时,恩威并施地教他们如何竖式计算,但仍收效甚微。
讲科学课本里面的人工光源和自然光源,“太阳、星星是自然光源,电灯、手电筒、蜡烛是人工光源,我们学校哪些地方有人工光源呢?”我问道。一个积极的小男孩拉着我走出教室,蹲在鸡笼前,指了指里面——在孵化小鸡的笼子里,挂着一个灯,散发出昏黄的光亮,这是他能想到唯一有光的地方。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几个13岁的女孩子,她们在准备升学考试。当我问及未来的人生规划时,她们低着头,在练习本上来回涂画着羞于回答,似乎谈论理想是不切实际的事情。
在我的百般追问下她们才坦白,有些人想做护士,有些人想做法官,最受欢迎的职业是飞行员。这里的孩子向往蓝天的心不逊色于任何地方。
一切都已改变,一切又都未变
负责协调学校和义工组织间事宜的是个精明的非洲女人,她会在志愿者结束行程前暗示他们需要“surprise”(惊喜),然后把志愿者分给孩子们的礼物回收卖掉换钱。
曾经有个志愿者看见孩子们都光着脚,好心买了鞋,却被那位女士收上去,继续让孩子光着脚,让他们的穿着更符合自己的身份设定。
临走前,我们决定送点特别的东西,既不能被变卖,又独一无二。听说巧克力是这里的孩子很珍惜的美味,于是我们特意买了一大盒,可他们都把巧克力攥在手里舍不得吃,直到化在手心里。
作为回报,一个小女孩Mary拿出一瓶泛着荧光的玫红色指甲油给我涂(非洲人民也发自内心地热爱一切荧光色系),这是她最珍贵的化妆品。直到离开Fruitful我也没有把它卸掉,每次看见指甲,就会想拼命呵护小小的她对于美好事物的这份向往——即使条件有限,也一样爱漂亮。
我曾经带着主观偏见,以为这么多流水似的短期老师和礼物,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孩子们习惯被给予的性格。但现在我明白了,恶劣的环境和美好的心一点都不冲突,贫民窟的孩子也知道爱和付出。
为期两周的志愿者服务,在我看来实在是微不足道。由于志愿者来自不同国家,基贝拉的孩子们接收的是一种另类的国际教育:他们会用韩文唱《三只小熊》,用中文唱《两只老虎》,用英文唱《国际歌》——老师和源源不断的志愿者,就是他们眼中外面的世界。
得疟疾像得感冒一样稀松平常,洗澡是件奢侈的事,擦指甲油需要有仪式感,午餐能吃到豆子就是最快乐的,偶尔也为百位加减法伤透脑筋。他们活得简单无知又快乐,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回国后,爸爸敬我一杯酒,问:用一句话总结你的非洲之旅。我说,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浓烈的白酒在喉咙燃烧的时候,我好像看到了肯尼亚最美的星空,还有孩子们清澈的大眼睛中透出明亮又灼热的光。
那些义工之旅路上的暖心瞬间
这一切都荒诞又浪漫
在加勒,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这里的人:那些假装轻车熟路很热心,其实是路盲常常带错路的tucktuck车司机;那些看起来很强硬但跟他们讨价还价不到一个回合,就折半价甩卖给你的小商贩;那些在海边游手好闲,碰见外国游客就谈天说地加个微信的当地居民;还有那些无处不在,跟你大声say hi和热情微笑的孩子和老妪。
——林睿(2016斯里兰卡志愿者)
第一次遇见穆斯林的小孩
穆斯林小孩不像在路上遇到的非穆小孩那么热情,而是用黑亮的双眼羞涩地打量我们;他们不太和我互动,却卖力地跟读每个词汇,认真地在单薄的笔记本上书写;他们羞于表达,却会在下课后追来将我们的手贴在自己小小的額头上致礼。
——刘馨浓(2016巴厘岛志愿者)
奇葩的砍价经历
去买当地特色的tingatinga画,店主喊价600刀(美元)。
我用斯瓦希里语说:“中坦友谊万岁,坦桑尼亚人民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你这个最多30刀。”
他说:“40刀。”
我说:“中国人民是坦桑尼亚人民的好朋友,35刀行吗?”
他说:“好吧。”
——阳光(2016坦桑尼亚志愿者)
关于义工旅行你要知道的是
工作内容具体是什么?
大部分义工工作是在学校和孤儿院等机构进行帮扶或教学活动,也有马尔代夫的环保类活动,农场体验活动,还有斯里兰卡的海龟保育和大象保育等特殊义工活动。申请时只有将“想去做什么”和“我能做什么”都考虑清楚,才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并能优质完成的义工工作。
怎么去国际义工旅行?
可通过一些国际网站来查找各国的旅行计划,提交申请。譬如遍布全球很多国家的WWOOF计划,通过在有机农场的打工换取免费的食宿;几名中国籍留学生成立的Gapper国际义工旅行,让更多中国人有机会体验这种新兴的意义型旅行方式;还有GoEco保护肯尼亚野生动物计划等。
有时间自由活动和旅行吗?
每个项目有所不同,以某义工组织的尼泊尔幼儿园项目来说,工作时间为早上8点到下午2点左右;其余时间为自由活动时间;周末也可自行组织在尼泊尔的短途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