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期末测试题(一)

2017-05-17 21:27王平
试题与研究·中考化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溶质青蒿素小题

王平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铁铸成铁锅

B.泥土烧成瓷器

C.葡萄榨成葡萄汁

D.彩纸折成纸鹤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铝

B.最简单的有机物是乙醇

C.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D.空气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氧气

3.下列各组的两个概念中,后者包括前者的是( )

A.混合物 纯净物

B.无机物 有机物

C.单质 化合物

D.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

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B.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C.该粒子是阳离子

D.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

5.洋葱被誉为“蔬菜皇后”,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这说明(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质量很小

6.某学生测定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 )

A.用20 g氯化钠和100 g水配制的120 g食盐水,其质量分数为20%

B.用10 mL量筒量取了6.53 mL水

C.用pH试纸测量得某地雨水的pH为5

D.用托盘天平称得某纯碱样品的质量为10.57 g

7.下列有关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A.幼儿缺锌会导致贫血

B.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引起骨折

C.缺碘会引起甲状腺疾病

D.牙膏中加入少量的氟元素可以预防龋齿

8.青色的生虾煮熟后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9.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的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

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10.对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A、B为化合物,则该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B.若A、C为单质,B、D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A为可溶性碱,B为可溶性盐,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物

D.若C和D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Cl BaCl2 Na2CO3

B.KNO3 HCl CaCl2

C.H2SO4 FeCl3 NaNO3

D.NaOH HNO3 NH4NO3

12.为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过量)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

13.芋艿(俗称毛芋)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出现一种白色的汁液,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止痒效果最好的是( )

A.食醋 B.料酒

C.纯碱 D.食盐水

14.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利用乙醚从黄花蒿汁液中提取出抗疟特效药青蒿素,从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知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其分子中含有与H2O2类似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B.1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11个氢分子

C.青蒿素难溶于乙醚

D.提取青蒿素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高温

1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的是 ( )

A.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B.往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蒸馏水

C.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

D.将足量粉末状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2分,共42分)

16.用化学用语表示下列物质或反应。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2)铁离子 。

(3)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4)氦氣 。

1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25 ℃时,将25 g甲固体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2)要使35 ℃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3)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b.过滤;c.降温结晶;d.加热浓缩。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4)将35 ℃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 ℃,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向100 g 35 ℃的水中加入45 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 。

18.生产、生活、科技、环保等都离不开化学。

Ⅰ.食品、药物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1)央视新闻频道曝光的用工业明胶制成的医用“毒胶囊”震惊全国。据悉,其中混有的重金属铬对人体有害,这里的“铬”是指 (填“元素”“单质”或“原子”)。

(2)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妈妈为小明提供的一份午餐是:米饭、炒牛肉、馒头、鸡蛋汤。这份午餐搭配中缺失的营养素是 (填字母)。

A.油脂 B.维生素

C.蛋白质 D.糖类

Ⅱ.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请用下列三种材料的对应字母填空。

A.有机合成材料 B.金属材料 C.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1)塑料制品属于 。

(2)棉花、羊毛属于 。

(3)可用于制造人造骨、航天飞机等的钛合金属于 。

Ⅲ.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

(1)开发 (任举一例)等新能源,不仅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紧缺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南海油气资源丰富,石油加工可得到石油液化气。假设某石油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为C4H10,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小明家欲将石油液气灶改为天然气(主要成分CH4)灶具,他应将空气管口 (填“增大”或“减小”)。

19.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右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是紫红色金属,D为难溶性碱。则D的化学式为 ,由C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A属于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A与水化合得B,C是白色难溶性固体。则B的一种用途是 ,由D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1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20.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见下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探究一: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

①是 ;

②是CaCl2。

【收集资料】

CaCl2水溶液呈中性。

【设计实验】

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探究二: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

猜想一:NaOH和Na2CO3;

猜想二: ;

猜想三:NaOH。

【实验验证】

同学们针对猜想一进行了如下实验:

他们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 。

【继续探究】

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1.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科技的一个重大突破。飞船上处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是采用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相似的氫氧化锂作吸收剂。某科技小组为探究氢氧化锂的吸收效果,向配制的100 g质量分数为6%的氢氧化锂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至恰好完全反应(友情提示:2LiOH+CO2=Li2CO3+H2O,Li2CO3可溶)。请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此氢氧化锂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见第94页)

猜你喜欢
溶质青蒿素小题
溶质质量分数考点突破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青蒿素抗药性”如何应对?屠呦呦等提出合理方案
藏头诗
中考化学“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关计算归类例析
青蒿之内还有宝藏
“中国神药”青蒿素治疟还治癌
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要注意的六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