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殿华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课标要求
1.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能说出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污染及防治措施。
2.认识氧气的主要性质及用途;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3.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二)典例分析
例1 (临沂)下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红磷燃烧时冒出浓厚的 。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并且生成固体,使得集气瓶内的 减小,致使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从而粗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燃烧结束后,当集气瓶 后松开弹簧夹,过一会儿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解析:(1)由实验可知,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并且生成固体,使得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致使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3)当集气瓶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过一会儿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答案:(1)白烟 (2)压强 (3)冷却
例2 (淄博)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B.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
C.空氣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解析:由于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可作食品保护气,A项正确;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不是质量,B项不正确;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差,C项不正确;稀有气体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但不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很稳定,D项不正确。
答案: A
(三)专题演练
1.(郴州)小林从冰箱里拿出冰冻的饮料,用干布擦净瓶外壁的水,放置于桌面片刻,发现瓶外壁又挂满水珠。这说明空气中有(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2.(南昌)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氮气 D.可吸入颗粒物
3.(巴中)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巴中城市空气状况有了明显变化。测得目前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是PM2.5,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①地面建筑产生大量粉尘 ②沙尘暴天气增多 ③太阳能热水 ④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 ⑤燃烧天然气 ⑥燃煤取暖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③④⑤⑥
4.(天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5.(黄石)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必定加快反应速率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通常会发生改变
C.在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一般都要用酶作催化剂
D.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6.(厦门)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产生明显误差的是( )
A.使用过量的红磷
B.把红磷改为蜡烛
C.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
D.不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
7.(邵阳)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 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用排水法收集O2 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O2时,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8.(毕节)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请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上图装置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收集完氧气后,停止加热时,先要 。
(2)将红热的铁丝伸入收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时,要预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的水,其作用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生成了一种带有 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 。
9.(菏泽)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利用装置B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时,锥形瓶内长颈漏斗要插入液面以下,其原因是 ;实验结束后,若要分离出锥形瓶中的固体物质,应用的分离方法是 。
(2)下面是利用装置收集气体的操作,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①待集气瓶内充满气体后,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②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上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3)已知:氨气(NH3)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备氨气。请你从上图中选出制备一瓶氨气所需要的装置组合: 。
10.(咸宁)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O2,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请计算:
(1)制取O2的质量是 g。
(2)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二、水与常见的溶液
(一)课标要求
1.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树立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3.认识溶液的形成,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4.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知道固体溶解度及影响因素,能利用溶解度曲线查出某种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能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某种物质的结晶方法等。
5.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二)典例分析
例1 (烟台)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B.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
C.通过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将食用油溶解于水形成溶液
D.试剂瓶中的溶液在使用时不慎洒出一部分,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解析:A项,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的水是混合物,因为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物,错误;B项,温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正确;C项,油、水、洗洁精混合在一起发生乳化作用,不是溶液,错误;D项,试剂瓶中的溶液在使用时不慎洒出一部分,但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答案:B
例2 (莱芜)硝酸钾常用于配制无土栽培的营养液,右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T1 ℃时,称量6.0 g KNO3,加入20 g水,固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该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将上述溶液由T1 ℃加热至T2 ℃(忽略水的蒸发),有关溶液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下同)。
a.变为饱和溶液
b.变为不饱和溶液
c.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3)某同学在T1 ℃时,称量6.0 g KNO3,加入20 g水,搅拌,却发现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不溶,该现象可能是由下列 操作引起的。
a.用量筒量取20 mL水时俯视读数
b.用量筒量取20 mL水时仰视读数
c.称量KNO3时将砝码放在左盘(1 g以下用游码)
d.向烧杯中倾倒水时,有水溅出
(4)请写出一种能使(3)中固体全部溶解的措施: 。
解析:(1)T1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0 g,所以称量6.0 g KNO3,加入20 g水,固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 g26 g]×100%=23.1%,该溶液为饱和溶液。(2)将上述溶液由T1 ℃加热至T2 ℃,溶解度增大,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3)在T1 ℃时,称量6.0 g KNO3,加入20 g水,搅拌,却发现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不溶,说明操作过程中使溶质增多或溶剂减少了,a、b两项符合题意。(4)若要使(3)中固体全部溶解,可加入少量水或升高温度。
答案:(1)23.1% 饱和 (2)b、d (3)a、d
(4)加入少量水(合理即可)
(三)专题演练
1.(怀化)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下列标志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试剂M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属于物理变化
D.净化后的水仍是混合物
3.(青岛)下列关于水和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的水过滤后即变成纯水
B.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来鉴别
C.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D.洗洁精洗涤油污时发生了乳化作用
4.(云南)小张同学用某固体物质进行下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溶液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d中溶质质量可能大于溶液e中的溶质质量
D.溶液d和溶液e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同
5.(安徽)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68 3.73 7.3 13.4 ]
A.高氯酸鉀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20 ℃时,将2 g高氯酸钾溶于98 g水,可配制2%的溶液
C.60 ℃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
D.80 ℃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 ℃时有结晶现象
6.(泰安)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时,导致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是(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C.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
D.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
7.(龙东)水在下列实验中的作用:
(1) (2) (3)
(1) 。
(2) 。
(3) 。
8.(龙岩)毛巾用久了会变硬变黄,原因之一是:用毛巾洗脸时,自来水中的钙、镁离子与肥皂作用产生沉淀物(沉淀物可溶于酸)吸附于毛巾上。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钙离子可用化学符号表示为 。
(2)证明自来水是硬水,可使用的试剂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
(3)为避免或减缓毛巾变硬变黄,其中一种方法是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①下列水净化的方法,一定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填字母)。
A.过滤 B.沉降
C.蒸馏 D.吸附
②含CaCl2的自来水,可用碳酸钠处理,处理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要让用久的毛巾变软,日常生活中可采用的一条措施是 。
9.(齐齐哈尔)结合水和溶液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 。
(2)水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下列各组物质能用水鉴别的是 (填字母)。
A.氢氧化钠和硝酸铵
B.食盐和蔗糖
C.高锰酸钾和碘
(3)欲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完成此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①溶解 ②把配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
③称量 ④计算 ⑤量取
(4)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P点的含义是
。
②在t2 ℃时,向30克a物质中加入50克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克。
③将t1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④a物质中含有少量c物质,可用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的方法提纯a物质。
10.(重庆B)某同学用自制电解器电解水,为了加快电解速率,可在水中加少许硫酸钠增强其导电性。当他在93.6 g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钠溶液中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上产生3.2 g氧气。计算:
(1)负极上产生氢气的质量。
(2)通电后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3)该同学认为电解速率较慢,又继续向通电后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钠,若要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10%,则需要加入硫酸钠固体的质量是多少?
三、碳及其氧化物
(一)课标要求
1.知道金刚石、石墨等典型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
2.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干冰的主要用途;认识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等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性质以及對环境的影响等。知道一氧化碳的毒性、化学性质及应用。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3.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二)典例分析
例1 (咸宁)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可以利用CO的还原性炼铁
C.CO2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性质相同
解析:A项,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说法正确;B项,CO具有还原性,可以利用此性质炼铁,说法正确;C项,CO2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说法正确;D项,金刚石、石墨和C60虽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由于其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其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不同,说法不正确。
答案:D
例2 (雅安)某学习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CO2的制取及性质探究实验。
资料卡片:20 ℃时,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氢氧化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7.3 g。20 ℃时,碳酸钠、 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分别为21.8 g和9.6 g。
请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装置A是用大理石制CO2的装置,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b处检验是否有CO2逸出的操作是 。
(2)装置C中放有干和湿的pH试纸各一张,当通入CO2一段时间后,湿pH试纸显示pH约为6,干pH试纸显示pH仍为7,实验结论是 。
(3)当通入CO2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观察到溶液中有白色沉淀(NaHCO3)出现,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当通入CO2一段时间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装置A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要检验b处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气管口,观察火焰是否熄灭。(2)湿pH试纸显示为6,是因为CO2 的水溶液显酸性,或CO2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显酸性。(3)D中是碳酸钠饱和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后,碳酸钠、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由于碳酸氢钠在水中溶解度较小而出现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4)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因此会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答案:(1)长颈漏斗 CaCO3+2HCl=CaCl2+CO2↑+H2O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气管口
(2)CO2 的水溶液显酸性(或CO2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显酸性或碳酸溶液显酸性) (3)Na2CO3+CO2+H2O=2NaHCO3 (4)出现白色沉淀(或浑浊) 2NaOH+CO2=Na2CO3+H2O
(三)专题演练
1.(苏州)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有毒
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
2.(长沙)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C.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
D.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
3.(南宁)下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碳在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表现出还原性
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4.(黄石)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组成: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
D.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
5.(常德)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逐年提升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大
C.积极倡导“低碳”行动的目的是消除大气温室效应
D.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能保持相对稳定
6.(莱芜)石墨烯是用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它由碳原子构成,并且只有一层原子厚度,1 mg石墨烯能做成一块面积1 m2的石墨烯吊床;它是目前最薄、最坚硬,导电、导热性能最好的材料。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B.用机械剥离法制备石墨烯属于物理变化
C.1 mg石墨烯能做成一块面积1 m2的石墨烯吊床,说明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D.石墨烯是一种新型金属材料
7.(常德)世界上的几千万种物质都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同一种元素能够形成不同种单质,如碳元素能形成的单质有
、 和C60等,这几种碳单质化学性质 (填“相似”或“不同”),物理性质 (填“相似”或“不同”),其原因是 ;相同的元素能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氢元素和氧元素能组成水和 (填化学式)。
8.(桂林)碳不完全燃烧产生的
会造成“煤气中毒”;在日常生活中,避免“煤气中毒”的方法是 (写一种)。等质量的碳完全燃燒放出的热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9.(绥化)实验室现有下列仪器和装置,请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H的名称: 。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利用上述仪器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字母)。
(4)小佳同学想用此套装置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CO2气体,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依次是:发生装置→ (填装置字母)→收集装置。
(5)若用K装置收集二氧化碳,请将K装置补充完整并标明气体流向。
(6)利用补充完整的K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10.(邵阳)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结合提供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A ,E 。
(2)实验时,先要连接好仪器。把玻璃管插入带孔的橡胶塞时,先把玻璃管口 ,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微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3)从提供的仪器中选择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仪器编号)。组装仪器的连接原则:①先左后右;② 。组装好仪器,先检查 ,然后加入药品,制取气体。
(4)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若用D装置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瓶内通常装入的试剂是 。
(6)下列实验中能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填编号)。
甲 乙 丙
四、金属与金属材料
(一)课标要求
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认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及应用。了解合金的特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2.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矿物;了解铁矿石炼铁的原理。
3.知道钢铁锈蚀的原理;了解防止钢铁锈蚀的简单方法;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废旧金属的重要性。
(二)典例分析
例1 (临沂)下列四个实验中只需要完成三个就可以证明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必进行的实验是( )
A.将锌片放入稀硫酸
B.将铜片放入稀硫酸
C.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D.将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解析:A项,将锌片放入稀硫酸,可证明锌比氢活泼;B项,将铜片放入稀硫酸,可证明铜没有氢活泼;C项,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可证明铜比银活泼;D项,将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可证明锌比银活泼,由于A、B已证明锌比铜活泼,因此此实验没有必要进行。
答案:D
例2 (齐齐哈尔)铁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
(1)下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甲处玻璃管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②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装置甲处玻璃管内黑色粉末变红
B.实验结束后,应先熄灭甲处的酒精喷灯
C.一氧化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2)每年因腐蚀而浪费掉的金属材料数量惊人,铁栅栏常采取的防锈措施是 ;除防止金属腐蚀外,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还有 (答一点即可)。
解析:(1)①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②装置甲处玻璃管内实验现象是红色粉末变黑,A项错误;实验结束后,应先熄灭甲处的酒精喷灯,B项正确;一氧化碳夺取氧化铁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C项错误。(2)铁栅栏常采取的防锈措施是刷漆;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除防止金属腐蚀外,还有寻找金属替代品、合理开采金属矿物、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
答案:(1)①Fe2O3+3CO[高温]2Fe+3CO2
②B (2)刷漆 寻找金属替代品(合理即可)
(三)专题演练
1.(泰州)下列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 )
A.易生锈
B.能导电
C.能与稀硫酸反应
D.能在氧气中燃烧
2.(大连)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铜质插头是利用铜的导电性
B.钨制灯丝是利用钨的熔点低
C.铝制成铝箔是利用铝的延展性
D.用铁锅炒菜是利用铁的导热性
3.(南宁)下列有关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钢是一种化合物
B.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
C.生铁是一种铁的合金
D.焊锡的熔点比纯锡的熔点低
4.(怀化)下列物质混合能发生反应的是 ( )
A.银与稀盐酸 B.铜与硫酸锌溶液
C.铁与稀硫酸 D.锌与硫酸镁溶液
5.(长沙)判断金属Zn、Fe、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有很多种方法,下列能作为判断依据的是( )
A.根据金属导电性强弱判断
B.根据金属导热性快慢判断
C.根据锌能把铁从硫酸亚铁溶液中置换出来,铁能把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判断
D.根据金属的密度大小判断
6.(扬州)为了减缓铁制品的锈蚀,下列做法不当的是( )
A.在车船的表面喷涂油漆
B.将使用后的菜刀用布擦干
C.洗净铁制品表面的油膜
D.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锌
7.(呼和浩特)已知:2Fe(NO3)3+Cu= 2Fe(NO3)2+Cu(NO3)2。向硝酸铁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滤出的固体中不含铁,滤液中含有硝酸铁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不含硝酸铁,可能含有硝酸铜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铜
D.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铁和硝酸铜
8.(大连)铁合金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地球上的铁元素以 (填“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可用于炼铁的一种矿石是 。
(2)用生铁制防盗门而不用纯铁的主要原因是 。在防盗门表面喷漆,其防锈原理是 ,喷漆前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
9.(潍坊)金属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方面应用广泛。
(1)铜可用来制作导线,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 。
(2)在空气中,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 。
(3)某實验小组为了探究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进行如下表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1 镁粉和铁粉分别与5%盐酸反应 镁粉产生气体快 2 铁粉和铁片分别与15%盐酸反应 铁粉产生气体快 3 铁片分别与5%盐酸和15%盐酸反应 15%盐酸产生气体快 ]
由此得出,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有:a. ;b. ;c. 。
(4)小明将一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①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10.(枣庄)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大多为铁合金(成分为铁和碳)材料,而非纯铁,铁合金又因其含碳量不同分为生铁和钢(生铁含碳量为2%~4.3%,钢含碳量为0.03%~2%)。将一块质量为5.8 g的铁合金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98 g稀硫酸,恰好与铁合金中的铁完全反应,所得氢气的质量为0.2 g。通过计算回答:该铁合金是生铁还是钢?(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五、酸、碱、盐
(一)课标要求
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常见酸、碱的特性。认识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了解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知道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3.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知道常见盐的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学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方法。
4.知道一些常用化肥及其作用。
(二)典例分析
例1 (郴州)合理施用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有关化肥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KNO3是一种复合肥
B.农作物缺氮会引起叶子发黄
C.玉米倒伏是因为缺磷
D.观察颜色可区别氯化钾与磷矿粉
解析:KNO3中含有K、N两种营养元素,是一种复合肥,A项认识正确;农作物叶子发黄是由缺氮引起的,B项认识正确;玉米倒伏是由缺钾引起的,C项认识错误;氯化钾与磷矿粉颜色不同,可通过观察颜色进行区别,D项认识正确。
答案:C
例2 (枣庄)A、B、C、D、E分别是锌、硫酸、氢氧化钡、硫酸铜和碳酸钠五种物质中的一种,如右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发生反应,其中D的溶液呈蓝色,A与B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1)D的化学式是 。
(2)A与B反应的化學方程式为
。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4)下列可以替代E的是 (填序号)。
①氯化铜 ②氢氧化钾 ③银
解析:(1)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D的溶液呈蓝色),可知D是硫酸铜。(2)A与B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A、B是硫酸和碳酸钠中的一种;从连线关系可以看出A与硫酸铜不反应,所以A是硫酸,B是碳酸钠。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3)C能与A(硫酸)、B(碳酸钠)、D(硫酸铜)反应,则C为氢氧化钡,E为锌。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4)因为E(锌)能与A(硫酸)、D(硫酸铜)反应,在氯化铜、氢氧化钾和银中,只有氢氧化钾能与硫酸和硫酸铜反应,因此可以替代E的是氢氧化钾。
答案:(1)CuSO4 (2)Na2CO3+H2SO4=Na2SO4+CO2↑+H2O (3)CuSO4+Ba(OH)2=BaSO4↓+Cu(OH)2↓ 复分解反应 (4)②
(三)专题演练
1.(泰安)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类别、用途完全对应的是( )
A.纯碱 Na2CO3 碱 制玻璃
B.生石灰 CaO 氧化物 补钙剂
C.食盐 NaCl 盐 除铁锈
D.火碱 NaOH 碱 生产橡胶
2.(广州)化学肥料和农药对农业的高产丰收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KNO3 是复合肥料
B.残留农药可通过农作物转移到人体中
C.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化肥能提高粮食产量,施用越多越好
3.(莱芜)某同学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盐酸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3,他判断这是一种酸性溶液。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方法正确,测量结果正确,结论正确
B.方法错误,测量结果偏小,结论正确
C.方法错误,测量结果偏大,结论错误
D.方法错误,测量结果偏大,结论正确
4.(德州)从反应原理和产物纯度两个角度考虑,下列制取FeCl2溶液的方案中可行的是 ( )
A.过量的铁粉与稀盐酸混合后,过滤
B.过量的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后,过滤
C.过量的铁粉和氯化锌溶液混合后,过滤
D.过量的氯化铜溶液与铁粉混合后,过滤
5.(盐城)某农用物资商店里的化肥有 Ca3(PO4)2、K2SO4、CO(NH2)2,其中缺少的肥料品种是(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6.(咸宁)分离、除杂、提纯和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面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实验内容 实验设计 A. 除去CO2中少量水蒸气、HCl气体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NaOH溶液 B. 除去NaCl中难溶性杂质 溶解,过滤,蒸发 C. 除去KCl溶液中少量的K2CO3 加入适量Ca(NO3)2溶液,过滤 D. 鉴别氯化铵、尿素和氯化钾三种化肥 取样,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 ]
7.(乐山)甲、乙、丙和X、Y、Z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甲、乙、丙都是氧化物,且常温下甲是固体,乙是气体,丙是液体。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之间存在上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已略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一定是CuO
B.X一定具有还原性
C.Z一定是酸
D.Y和Z一定能发生反应
8.(大庆)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1)由上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是 (填“吸热”“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
(2)在A处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呈 色。
(3)B处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4)B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无变化”)。
(5)在C点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现象为 ,化学方程式为 。
9.(湘潭)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BaSO4、CuSO4、Na2CO3、BaCl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其实验小组对其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思考与交流】
(1)上述物质中不溶于水的是 ,溶于水其水溶液呈蓝色的是 (均填化学式)。
【活动与探究】
(2)取上述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由于取用固体较多,在溶解过程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和
。
(3)再向上述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大量的气泡。说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经过以上探究,不能确定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探索与拓展】
(5)为了进一步确定原固体粉末的组成,实验小组取22克该固体粉末,溶于110克水配制成不饱和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加入100克一定质量分数的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CaCl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试计算:
①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
②22克样品中Na2CO3的质量。(需写出计算过程)
③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aCl2的溶质质量分数。(需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见第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