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情怀对“双一流”建设的影响研究的文献综述

2017-05-17 19:24刘坤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双一流

刘坤

摘 要 教育情怀作为影响教育成效的一项重要因素,一直以来都受到教育者以及教育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关于教育情怀作用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从而探究教育情怀对教育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促进作用。以期能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借鉴之处。

关键词 教育情怀 教育成效 “双一流”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要求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制订“双一流”实施办法。在2017年2月的《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中,又提到要组织实施好“双一流”建设,设立建设专家委员会,提出建设高校、学科遴选认定标准、程序和范围,组织建设高校编制建设方案,建立信息公开公示网络平台。可见,“双一流”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其依赖于教育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各大高校也积极投身于“双一流”建设的热潮之中。然而,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对软实力的建设极易忽视一个重点—教育情怀的培养与发展。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激励因素,二是保健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而教育情怀既是一种保健因素,又是一种激励因素。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高校学生对于学习和生活的疲惫感,又可以激励学生直面生活的困难,不断前行,最终使自己学有所成,同时推动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对教育情怀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查询了万方、知网等数据库,通过输入“教育情怀”、“高等教育情怀”、“教育发展困境”、“双一流建设”等关键词,搜索并整理了近几年的相关文献约六十篇。

本文所认为的教育情怀即胸怀教育育人的崇高理想,以教育对象为本,以德治教,兼容并包,甘于奉献,积极寻求教育创新的这样一种精神品质。通过对有关教育情怀的文献的研究和分析,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教育情怀对教育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1)教育情怀与真正的教育家;(2)教育情怀对立德树人的作用;(3)教育情怀对教育创新的推动作用;(4)教育情怀与教育发展困境。

1教育情懷与真正的教育家

魏宏聚认为,教育家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称号,并非什么人都可以称为教育家。真正的教育家应具有共同的核心价值品质,即超越世俗的教育情怀 。而在“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人才是极为关键的一环。显然,要获得人才所带来的贡献,需要的正是一大批教育家的努力,而教育情怀就是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家所不可缺少的特质。张晓峰认为,教育家是指那些心系教育,拥有鲜明的教育思想,取得富有成效的教育实践,并产生广泛影响的教育工作者。他们视教育为自己的事业乃至生命,倾情教育,心系家国;他们坚守教育的内在价值,

追求教育的本真,成就每一位学生。从这里可以明显的看出,教育家具有心系教育的情怀,并努力将教育思想与实践相结合。而再看当今社会的情况,理论与实践脱节,教育情怀缺失的现象仍然存在。促进教育和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还需要教育家具有悲天悯人的胸襟、热爱教育的真挚情感、开明包容的教育态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等教育情怀特质。除此之外,教育家还是具有良知的人,是具有教育价值关怀的人。教育家具有良知意味着具有一种精神情怀,即对教育终极价值的信仰与守护。以上研究成果从各个方面说明了真正的教育家所必须具备的教育情怀,对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学校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生活中极少有人可以真正拥有超脱于世俗的胸怀,每个人都会受到现实的影响。因此,教育情怀真正意义上是一种教育的理念,这种理念要求每个教育工作者热爱教育工作,关爱教育对象,忠于自己的教育理想。

2教育情怀对立德树人的作用

教育与教育事业的发展,还需从根本上关注立德树人的理念。正如《论语》中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因此,把“立德树人”作为崇高的精神信仰,教师以任劳任怨、无怨无悔、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教育情怀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引领学生,可以铸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培养其高尚品德,激发学生“心灵共识”,产生强大的发展力和创新力。同时,每个教师都是学生道德和情感发展的向导,他们具有的成熟的情感,敬业和创造性思维,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可以使学校变得更好。由此可见,教育情怀应当是敬业、创造性和成熟的统一体。在杨双双看来,教育是一种责任,以人文本的,特别是以普通人为本的教育可以让一个普通人成为在精神上健全的人,成为文明社会的正常人。在这里,教育情怀又表现出了一视同仁、以人为本的秉性,也正是这种秉性,才造就了一个个充满智慧的人。关于教育情怀对立德树人的作用,还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都说明了一点,即教育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立德树人,而教育情怀则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所在。但是,现实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采取措施使教育情怀可以对立德树人产生积极的作用。

3教育情怀对教育创新的推动作用

教育创新是高校教育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源泉和不竭动力。蔡元培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时,力倡人本主义和以“五育”为方针的新教育价值取向,对“忠君”、“尊孔”的封建主义教育宗旨提出了挑战,开创了旨在造就“共和国民健全人格”的中国现代教育新里程,推动了教育理念的更新,这不得不说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教育情怀对教育创新的推动作用还表现在其推动了教育产业的发展。俞敏洪认为,新东方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正是因为一直努力把励志教育和品格教育作为重要理念,融入到新东方的各类课程之中,才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促进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真正的教育情怀既可以推动教育理念的创新,又可以推动教育产品的创新,教育理念与教育产品的协同创新最终将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前进。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教育情怀之于教育创新的作用已经得到一部分研究者的认可。但是,立足于教育情怀来进行教育创新的实践,其实施路径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4教育情怀与教育发展困境

当前正处于我国教育发展的机遇期和关键期,然而我国的教育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諸多困境。一方面,民办教育亟须妥善处理好公益性与合理回报的关系,平衡资本趋利性与教育公益性的关系。因此,民办高校必须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坚持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同向同行,坚持需求导向、合理定位,立足实际、找准服务面向、不断强化办学特色,才能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由此可见,立德树人、服务个体和国家的教育情怀可以推动民办教育获得新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发展的困境突出表现为教学活动停留在理论知识上,理论与实践脱节,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高校教育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教育管理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教育情怀所包含的创新理念也对走出教育发展困境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突破师生界限以营造更为宽松的课堂氛围,从而打破原有教育管理方式、理念的“枷锁”,优化教育环境,促进教育发展。以上成果都突显出了教育情怀对解决教育发展困境的作用,但也只是偏向理论方面的研究,缺乏具体的操作方式和方法。

5结语

关于教育情怀已有的研究成果从培养人、发展人、推动创新、解决当前教育发展困境四个方面阐述了教育情怀对于教育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然而,大多数成果更多关注的是对教育情怀的相关理念的研究,缺乏对教育情怀实施方式和路径的思考和探索。不过,这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这些研究成果也为以后的实证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信当未来教育情怀的理念和实践真正融合之时,必定能够促进教育和教育事业的进步,提高“双一流”建设的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魏宏聚.教育家核心价值:超越世俗的教育情怀[J].中国教育学刊,2013(1):8.

[2] 张晓峰.教育家精神特质研究—以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4(5):73.

[3] 王翠,刘娣.教育家精神与教师精神长相的塑造[J].教育评论,2016(7):12-13.

[4] 金生鈜.以教育为志业:教育家的精神实质[J].中国教育学刊,2011(7):3.

[5] 李静.教师要有“立德树人”的精神信仰[J].华夏教师,2014(8):89.

[6] Velea,S.& Farca,S,Teacher's Responsibility in Moral and Affective Education of Children[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3(4):863-867.

[7] 杨双双.浅谈教育学者李镇西的朴素教育情怀[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4):11.

[8] 潘涌.实现“中国梦”:期待教育家群体履行时代使命[J].南京社会科学,2017(1):149.

[9] 俞敏洪.要把教育当作一种情怀[DB/OL].[2016-01-28].http://edu.qq.com/a/20160128/041942.htm.

[10] 周海涛,闫丽雯.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动向和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6(17):74.

[11] 徐绪卿.新常态下民办高校发展的着力点[J].中国高教研究,2016(2):69.

[12] 吴昌霞.微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实践困境和有效突破[J].新媒体研究,2016(3):66.

[13] 毛玲玲.创新教育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7(4):55.

猜你喜欢
双一流
教育政策执行视角下“双一流”建设实施的思考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回归人才培养本位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
“双一流”大学长啥样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