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赳赳
上流是这个社会的溢出物,它不出现在普通公众的视野,但却与艺术、哲学是近亲。因为艺术与哲学作为精神性的产物同样是社会的溢出物,与实用主义无关。所以有人说,什么是上流?就是你作为平民的理想都实现后剩余的理想。
人們嘲笑的“半上流社会”往往是“半瓶子水”,是他们在“扮上流社会”,进入公众视野,企图通过粗俗来媚俗。
当“中产”成为热词的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小资”这个群体正在消失,它变成了大学生和刚工作不久的热爱生活的人们的代称。成功人士们则正在躲避“小资”这样的称谓。这也为引导消费潮流的广告商所重视,媒体再也不热衷去摆弄小情小调了。
扮上流社会的人们是新时代的“于连”,名牌、名人、派对相佐,豪掷自己的资本:青春、身体、才华,或者情商。可能到头来成为“混子”,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都得不到,也可能成功跻入上流。更多的人,是名与利的共谋犯,为了赚钱,或为了出人头地。
改革开放至今,是富人们成形的时代。因为一个绝对权力并未被打破,资源配置控制着这个社会富人的形成:城市化使开发商主体成为绝对富豪;沿海、华东的开放使得这些地域先富裕起来;对矿产的开采使得山西煤老板名扬天下;只有IT富豪是拿着海外的风险投资,产生了一批非传统意义上的年轻新富。
准确说来,整个经济运行体围绕着他们转,他们是消费的主体,但却不是上流社会,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耍上流”。
“耍上流”要等到他们的子嗣和亲属,也就是“富二代”被送出国培养、接班、掌管大业以后。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一个“贵”字,标识出了上流社会的心态。唯其贵,方能区别于富。还不能傻,要有文化和艺术的鉴赏力,方能一跃上流。
我们刚嘲笑完暴发户和暴发户心态,还处在对上流社会望梅止渴的地步,但上流社会的阶层远未形成。
人们天生对本阶层抱有好感,而对其他阶层抱有超好感或恶感,这正如人们对自己所在城市的感受一样。上流社会或是上流阶层,是少数人的主场,是大多数人的阶层想象。
“上流生活”最能体现在豪宅与名车的配置中,现在又多了一件利器:艺术品。
网上有网友对上流社会的粗浅的定义,照录如下:上流社会是分地域的,一般通俗来讲就是自己的资产到达一定数值不用工作就可以尽情享受生活!或者是每年的工作所赚取的金钱足够你来维持享受生活所付出的高额价格!网友补充了与贵族的区别:区别在于贵族是世袭的!而上流社会的圈子可以通过本人的后天努力而跻身于上流社会!连连使用的感叹号很有意思,似乎在分享与惊叹一个发现。
白马非马,上流社会不是社会。所谓上流社会是一种形容,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社会形态。因此,它必然很难浮现于公众的视野中。但我们可以说,你能在中国的城市中,找到种种“上流美”的痕迹,不择手段跻入上流,唯独没学会上流的精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顶天立地,是谓上流。可我们看到的往往相反:富贵必淫,贫贱必移,威武必屈。
要想争上流,需要修习之处还很多,正如杂志的栏目设置一样:社会、文化、财富、生活方式,还有礼仪,都得学习。
中国人的上流前景是令人乐观的,但不知与其道德前景成正比还是成反比。中国人之前穷怕了,现在富怕了,所以必争上流。中国人的上流前景不应该往前看,而是往后,运用的是“后视镜”原理。五千年的文明历程、帝国的礼仪之邦,留下来的都是上流文化。中国人梦想跑步进入上流社会,事实上是一种返祖术。
(摘自“搜狐读书” 图/傅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