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蜜?房金远
上帝带走了王蕾蕾的视力,
却在她的生命里留下可以永远追逐的梦想之光。
江苏卫视《妈妈咪呀》节目录制现场,轮到王蕾蕾上台时,灯光师给了她一束亮度惊人的白光。循着光,她稳稳踩着点,站到了舞台中央。
光,是她双眼失明后唯一能感知世界的介质。从模特大赛冠军到创业人再到盲人演说家,对梦想的追逐就如她对光的追逐:无论多么微弱,王蕾蕾总能抓住它。
我恐惧黑暗,追逐美丽
世界失去光明的刹那,18岁的王蕾蕾听见自己被电线绊倒、头撞在墙上的声音。从秀场通往更衣室的路短短十几米,她挣扎着站起,扶着墙,踉踉跄跄独自走完。
早在1990年,医生便宣判了她残酷的命运:“光线一暗就看不见,是因为视网膜色素变性。”
这是一种慢性的色素性视网膜病变,随着病情的发展,视力会悄然下降,视野缩小,最后呈管状视野甚至失明,被业界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
10岁的孩子对失明毫无概念,她还能看见。而面对自己讨厌的黑暗,依靠对光和声的敏感,能克服视力上的不便。
从小就长得漂亮高挑,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王蕾蕾的心头爱。起初是学舞蹈,上初中后,一位学姐对她说:“你长得这么高这么漂亮,为什么不去当模特呢?”
沈阳人对模特的概念始于1993年,那时电视上播出了“第一届沈阳模特先生(小姐)大赛”,学姐的话让王蕾蕾看到了这一行业的发展前景。16岁,她放弃了上重点高中的机会,选择就读沈阳服装学校模特专业。
身材条件好,又吃得下苦,从16岁起她便成为沈阳各大秀场的常客。18岁那年,作为辽宁省两名模特代表之一,她与国际名模马艳丽在“中国首届宁波服装节”上同台走秀,一秀成名,跻身国内最优秀的模特行列。
第一个梦:冠军
可也是从那年起她开始如履薄冰。T台上有多亮,台下就有多昏暗。看不到秀导的动作,看不到更衣室里自己的衣服,她用了许多方法避免自己被人发现眼睛有问题。
从衣服到裤子到配饰,提前把要换的衣服按顺序挂在角落;发现自己眼睛不行时,告诉值得信赖的同行“我今天头有些晕,希望得到帮助”;一到现场就抓紧时间在心里背下现场布局图……王蕾蕾用最谦和努力的态度对待每份工作,用一个又一个冠军证明自己:
1999年,中国职业模特大赛辽宁赛区最佳风采奖,第五届中国模特之星大赛“凤凰小姐”称号,中国北方模特大赛十佳选手;
王蕾蕾最终发现,想实现的梦想不会被身体的残疾束缚
2000年蓝翎杯玫瑰沈阳小姐大赛优胜奖;
2001年辽宁省首届沙滩健身小姐风采大赛亚军……
就差一个全国总冠军了。不努力就会失去工作,但越努力就越累,眼睛就坏得更快。这成了恶性循环。
一次走秀时,王蕾蕾半只脚踩出了T台,电光火石间使尽全身力气才撑住平衡,逃过从台上摔下去的悲剧。除了父母,没有人知道那时的她左眼近乎失明,全靠右眼才能在近处看到人与物的轮廓。
2001年,王蕾蕾杀进中国首届汽车模特大赛全国总决赛。她不负众望,终于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个全国大赛冠军,同时,也迎来自己职业生涯的下滑线。
第二个梦:留住时尚
2001年后,驾驭T台变得越来越难。她开始更多地接车模的工作,不需要走台,摆造型就可以。但车模需要配合摄影记者和参观人群拍照,她看不清相机在哪儿,只能靠听—听哪个方向有快门声,就朝哪个方向微笑、摆POSE。
渐渐,有观众发现了这个规律,他们捏手里的矿泉水瓶,她误认为是快门声,于是转过身对着一瓶矿泉水微笑。
“如果追逐美丽是我的梦想,在T台之外也有办法实现吧。”王蕾蕾告诉自己。2003年,她创办了自己的演艺经纪公司。因之前结下的善缘,沈阳但凡有商家需要模特走秀,都愿意与她合作。
同行嫉妒她,暗地里向客户举报她的“欺骗”行为:“一个盲人,她都看不见模特长什么样,她怎么能给你提供好看的模特呢?都看不见,怎么保证演出效果呢?”于是客户再与她谈合作时,忍不住在她眼前挥了挥手。
第一次创业随着客户资源的锐减宣告失败。之后的第二次、第三次创业,又随着父亲的病逝、经济大环境的恶化重蹈覆辙。她不是服输的人,虽然心底也对自己遭遇的不公呐喊过,可始终拒绝承认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见识过世界的美,如何甘心接受残酷的命运、把自己划入“残疾人”的行列呢?
缺的那块拼图,找到了
我能做什么?从2006年起王蕾蕾就思考着这个人生大命题。她能接受自己即将失明的事,但之后该怎么办?
她曾走进一家盲人按摩院,惊讶地发现盲人技师正在“玩”电脑!对方告诉王蕾蕾:“盲人只是看不见嘛,并不等于什么都不能做啊。”借助一个软件,盲人也可以上网、打字、聊天。
之后几年,不断有新技术出现,帮助她解决视觉缺失导致的不便。像普通人一样,她也能写公司文案,做模特课程教案,与客户做各种交流。在她加入的那家全球性网络销售平台上,王蕾蕾还是不折不扣的大咖——积极的心态与残酷的命运交织而成的故事,感染了40多万粉丝。
我现在还缺什么呢?不离不弃的爱情,两个可爱的儿子,蒸蒸日上的事业,似乎已经很完美。可王蕾蕾心里却总是缺了一块,直到她坐到了《我是演说家》的听众席上。
2016年8月,北京,《我是演说家》的半决赛录制现场,提前联系过的导演在门口等着她。王蕾蕾主动介绍自己:“你好,我是一名盲人,之前是模特大赛冠军,我叫蕾蕾。”导演很风趣地回应:“哦!盲人模特,看来你是有特异功能喽。”
第一次,她从别人那里听到“盲人”二字时不再感到刺耳。
演播大厅在王蕾蕾眼里,就是一片声音的海洋,在声音最洪亮之处,还有右眼捕捉到的所有光线里最亮的那一点。
没有视觉上的干扰,声音的感染力被放大到极致。连续两天,每天6小时的听力盛宴,王蕾蕾不记得自己在途中哭了几次。录制结束后,她开始做一个叫“演讲”的梦。
第三个梦:我是演讲家
2016年9月20日,在黑暗中摸爬滚打13年后,王蕾蕾回到了舞台上,她受邀为云集网的全球供销商大会做演讲。这一次,台下是来自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听众,她觉得自己比之前的任何一天都更自信优雅。
“闭上你的眼睛,用耳朵来聆听这个世界,你能感受到这个空间有多大吗?……我就是这样用耳朵来听这个世界,听了10年……”
一個月后,她受邀来到沈阳医学院,和四百余名师生分享自己失去光明的绝望和在黑暗中追逐梦想的新生历程。
之后,包括沈阳外国语学院、沈阳服装学校在内的11所高校都倾听了王蕾蕾的故事。有人听到了创业的不易,有人听到了得到与失去的蜕变,有人看到她不放弃梦想的决绝,有人看到她一往直前的坚强……
“似乎从初中时代的那一天开始,就有一种宿命论包围着我,我不敢说自己是盲人,更不想让别人知道我是盲人。我总是假装自己是正常人,似乎只要不承认,就会发生奇迹。可奇迹不会降临在侥幸者身上。”
她回避数十年的痛苦终于破而后立。爱你的人不会视你为累赘;想实现的梦想,也不能因为身体的残疾就放弃追逐的权利。她想起父亲临终前告诉自己的话:“看不见,所以你才必须活得更好,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