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艳荣
对复杂多样的对象进行分级,进而根据不同等级的情况和特点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是管理学中最常用的管理方法之一。在目前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分级管理和保护的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从国内外各种遗产名录的诞生,到文物法中对一级、二级、三级文物的划分规定,再到我国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中提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分级保护制度,以及文化部和国家图书馆组织开展的中华古籍善本全国普查和分级保护计划,分级保护的理念已经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方面面——包括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其目的都是将较为重要和珍贵的文化遗产从众多文化遗产中区分出来,集中保护资源,对其实施更为特殊而有效的保护方法和策略。
最新修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在第一章总则部分增加了“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永久保管档案分一、二、三级管理,分级的具体标准和管理办法由国家档案局制定”的规定,同时又在第三章档案管理中增加了关于根据档案的不同等级,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和管理的规定。这些规定对传统的管理和保护手段产生巨大的影响,为各级国家档案馆优化馆藏档案带来了有利的保障,同时也对档案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 贯彻《实施办法》的客观要求
修改后的《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永久保管档案分一、二、三级管理,这是首次将档案分级管理制度写进了档案行政法规,用法规的形式予以规定。在 2001 年国家档案局发布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中,提出要制订《国家档案馆馆藏永久保管档案分级标准与管理办法》。可见对永久保管档案的分级管理已经被提上了日程,成为今后档案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相对于原先只是确定文件的取舍、档案的存毁及档案的保管期限,对永久保管档案的分级管理无疑是强化档案管理的一项新举措。同时,各个时期的档案文献遗产作为永久保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分级管理和保护也是新《实施办法》提出的新要求和新契机。总的来说,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工作分为“防”和“治”两个方面,即通过合理的保管方式、有效的环境控制预防病害的发生,延长档案寿命;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引发破损和病害,就应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尽量恢复档案原貌。《实施办法》中提出的分级管理对档案保护的“防”有重要意义。档案分级管理的同时就意味着对价值量不同、重要程度各异的馆藏档案文献遗产采取不同的预防性保护措施。2001 年全国档案局馆长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在副省级市以上档案馆尝试建立档案特藏室”就是对其的具体佐证。然而,笔者认为在通过价值分级来有效预防档案文献遗产病害发生的同时,可效仿图书部门的相关举措对已经损坏的档案文献遗产制定相应的损坏等级,根据不同的损坏程度来制订相应的抢救方案,合理安排修复力量,为档案文献遗产的个性化抢救性保护奠定基础。因此,通过合理的价值等级标准和损坏等级标准对档案文献遗产进行等级划分,对不同等级的档案文献遗产进行侧重不同的保管与保护将成为今后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保护的角度讲,档案文献遗产分级保护模型的构建不仅是贯彻新《实施办法》的客观要求,模型中的损坏等级划分也是对新《实施办法》中等级划分的丰富。
2 合理使用和配置有限保护资源的需要
作为一个历史文明古国,我国档案文献遗产尤为丰富,仅各级档案馆保存的馆藏历史档案就有 3300 万卷(件)之多。但目前我国能用于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资源较为有限,这就直接制约着档案馆库建设、人员引进、新技术使用和设备购置等相关保护工作的投资。因而,存世档案文献遗产的数量和相关投资的矛盾尤为突出。在现有资源难以满足所有档案文献遗产保护要求的情况下,保护工作中往往平均分配有限经费,缺乏相应的侧重点,进而相对减弱了对重点档案的保护力度,使得一些急需保护的档案文献遗产得不到及时的抢救,这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为逐步解决现有保护中的主要问题——数量众多的档案文献遗产和较为有限的保护资源之间的矛盾,更加合理的使用和配制有限的保护资源,从档案文献遗产的制成材料和信息两方面对其进行分级势在必行。制订科学的损坏等级对档案文献遗产制成材料的保存状况进行分级,进而确定抢救中的优先顺序和操作方案;同时,制订合理的信息等级对档案文献遗产信息的重要和稀缺程度进行分级,从而对信息珍贵程度不同的档案文献遗产实施不同的预防性保护措施。因此,通过档案文献遗产分级保护模型的构建,可对其中损坏严重和信息稀缺的档案文献遗产优先采取保护措施,如有需要进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抢救和保护策略,最终使档案文獻遗产保护工作更加有所侧重、有的放矢,提高有限保护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3 濒危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策略的理论基础
构建的档案文献遗产分级保护模型并不只是单单对档案文献遗产进行分级而已,而是涵盖了濒危档案文献遗产针对性保护策略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其构建的目的旨在为濒危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策略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框架。该分级保护模型以档案文献遗产的全国性调查为基点,以档案文献遗产的制成材料损坏分级和信息价值稀缺分级为核心,以濒危档案文献遗产的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为目的,即通过档案文献遗产的全国性调查得到全国范围档案文献遗产的载体情况、保存现状、损坏程度、老化状况、形成时间、信息内容、记录形式、价值多寡、稀缺程度、重要与否等各方面相关问题,从而根据等级划分依据对档案文献遗产进行分级,从中找出制成材料濒危和信息濒危的档案文献遗产,并根据馆藏保护情况采取相应的个性化抢救性保护手段和针对性预防性保护措施。
档案文献遗产分级保护模型将档案文献遗产的全国性调查、档案文献遗产的分级、濒危档案文献遗产的抢救性保护和濒危档案文献遗产的预防性保护有效的衔接起来,从而为濒危档案文献遗产构架了一个完整的保护策略。